何映暉
(重慶市巫山縣中醫(yī)院 重慶 404700)
尿常規(guī)檢測時臨床腎病常用的檢測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采用自動分析的儀器進行上機檢測,在臨床上已經開始普遍使用。為了讓尿液檢測對疾病的初期檢測更加的準確,本文對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進行腎病治療的患者1647例,旨在探討尿常規(guī)對腎臟檢測的效果和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儀器提高該方法在臨床的診斷效果,進一步為該方法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依據?,F對研究的結果報告如下。
篩選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進行腎病治療的患者1647例,并取這些患者的尿液樣本。在這些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為925例,女性患者為722例。年齡范圍在7~79歲之間,平均后為(45.02±3.11)歲。依據尿液檢測的結果,將這些患者按照不同的腎臟疾病進行分組,患有腎小球疾病的為A組,其中患有慢性腎炎的為144例、腎病綜合征的為142例、糖尿病的患者為162例、免疫球蛋白性腎炎的患者為173例、急性腎炎的患者為186例、隱匿性腎炎179例;患有非腎小球性疾病B組,其中患有腎結石的患者為129例、患有膀胱腫瘤的患者為103例、腎腫瘤的患者為119例、患有腎囊腫的患者為102例、患有膀胱結石的患者為186例;檢測正常的患者為C組。
對所有患者取晨尿20mL,每個人的樣品分別置于兩個試管中,一份用于檢測,一份用于顯微觀察。用于檢測觀察的在混勻后上機進行檢測,一般兩個小時即可完成。用于纖維觀察的一組需要將尿液放入細胞計數板后,在不同的視野下分別對紅細胞、白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進行技術,最后取平均數。計數后通過儀器對樣本進行隱血陽性的檢測,RBC計數小于或等于6/uL時,將尿液標本煮沸10min后重新測定或采用膠體金法檢測。
我院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所應用分析的軟件是SPSS19.0。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通過t檢驗對結果數據進行檢驗,P<0.05時差異顯著。
A組和B組的RBC與C組有較大的差異(P≤0.05),見表1。檢測結果具有假陽性和假陰性,見表2。A組的蛋白定性結果高于B組,見表3。A組患者REP檢出率高于B、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3組研究對象 RBC計數 與形態(tài)分類結果比較
表2 3組研究對象尿液隱血與RBC計數結果比較
表3 2組患者尿蛋白定性實驗與血尿的相關性
表4 3組研究對象 REP檢測結果比較
從上述的檢測結果中我們發(fā)現,由于尿液中的某些不穩(wěn)定的酶所導致RBC、WBC的檢測結果異常。舉個例子尿路感染后細菌產生的過氧化酶就可以讓飲血實驗出現假陽性。同時不光是細菌可以導致,肌紅蛋白也是原因之一。針對這些假陽性的結果,可以從實驗步驟上加以克服,對于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樣品可以用煮沸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以降低試紙條測試后的額假陽性的出現。
在本研究中,發(fā)現A組的REP的檢出率顯著要比其他組別高,所以REP的檢測可以在臨床上作為腎小球的相關疾病的診斷的依據,但機理尚未明確,值得進一步對這方面進行探究。
綜上所述,尿液常規(guī)檢測主要是利用儀器檢測的方法,其特點就是方便快捷,但是結果上由于樣品的處理不到位容易出現假的陽性或者陰性,需要操作人員聯合其他檢測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對不確定的病樣要及時的處理,防治假陽性或者陰性的出現,讓常規(guī)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更加的準確,以提高患者對于腎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