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 張鈺濤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干保中心黨委門診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腦血管病泛指腦部血管的各種疾病,其發(fā)病率占所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25%以上;患者腦組織發(fā)生缺血或出血性意外,致殘率、病死率較高[1]。研究發(fā)現(xiàn),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干預,對患者進行知識行為改變,通過信息傳播及行為干預,培養(yǎng)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可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2]。本文旨在探討多種形式健康宣教干預對于患者腦血管病康復行為的影響,為臨床康復干預治療提供科學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6例腦血管病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對照組93例。觀察組男57例,女36例;年齡33~71歲,平均52.18±5.69歲。對照組男62例,女31例;年齡35~70歲,平均53.26±5.8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腦血管病相關診斷標準[3];②均為腦血管病恢復期;③已婚;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意識不清及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者;②精神障礙既往史或家族史陽性者;③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健康宣教指導,觀察組患者給予多種形式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包括通過黑板報、報刊雜志等進行板報宣傳,發(fā)動醫(yī)務人員積極投稿,定期發(fā)放刊物進行知識科普。通過普及式、針對式、連續(xù)式、擴展式、面對面交談、小組開會及組織聚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口頭指導,做好入院評估指導,針對性解決問題,干預對象擴展至家屬及親友等,增加社會支持,促進溝通交流,做好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工作。
比較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自我調節(jié)能力、自我保健能力、認知行為改變等四個方面。采用肢體運動能力評估量表(FMA)評價患者干預前后肢體運動能力;分值越高,肢體運動能力越強。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量表(ADL)評價患者干預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變化;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率95.70%、自我調整能力占有比例92.47%、自我保健能力占有比例91.40%、意識行為改變率97.8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355,P=0.000;χ2=11.187,P=0.000;χ2=6.054,P=0.014;χ2=6.699,P=0.010),見表1。
表1 兩組健康教育效果比較[n(%)]
干預前,兩組患者FMA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t=1.204,P=0.230)。干預后,兩組患者FMA評分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862,P=0.000;t=15.584,P=0.000);且觀察組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687,P=0.000),見表2。
表2 兩組FMA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FMA評分比較(±s)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93 6.38±1.75 24.27±4.08 38.862 0.000對照組 93 6.71±1.98 11.94±2.56 15.584 0.000 t 1.204 24.687 P 0.230 0.000
干預前,兩組患者ADL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t=-0.832,P=0.407)。干預后,兩組患者ADL評分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902,P=0.000;t=-10.873,P=0.000);且觀察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289,P=0.000)。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腦血管病死亡率降低;患者不在滿足于生存期的單純延長,如何提高其致殘后的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成為臨床研究熱點內容[3]。
健康教育是康復護理的重要工作,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核心在于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形式多樣的健康宣傳干預的介入,更注重自我效能,廣泛傳播信息,干預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率、自我調整能力占有比例、自我保健能力占有比例及意識行為改變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F(xiàn)MA評分、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多種形式健康宣教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肢體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效果明顯,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