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 范學文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寧夏 銀川 750001)
腦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腦組織由于缺血和缺氧發(fā)生壞死是導致腦梗死的常見原因,上肢是人體開展活動的重要部位,一旦出現上肢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相關研究發(fā)現有超過85%的腦卒中存活患者都存在單側上肢功能障礙的情況,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痛苦[1]。由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難度高,患者后期的康復效果并不顯著,因此加強探究有效的康復治療辦法,對于改善上肢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將本院收治的74例腦梗死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治療時間為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納入標準:患者滿足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為頸動脈系統腦梗死初發(fā)患者;患者沒有合并嚴重的心、肺功能疾??;患者有一側上肢存在功能障礙;患者沒有語言障礙或者精神疾??;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楚;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且病程在7d以內。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0例、17例,年齡在54歲至78歲,平均(64.2±5.8)歲,偏癱部位:23例左側,14例右側;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1例、16例,年齡在53歲至79歲,平均(62.9±5.4)歲,偏癱部位:22例左側,15例右側。在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分組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抗血小板聚集、吸氧、脫水、營養(yǎng)神經、抗凝等內科藥物治療,以及給予患者針灸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帶患者病情穩(wěn)定48h內開展以下治療措施:(1)體位的擺放,護理人員以及患者家屬需要幫助患者排放正確的體位,選擇健側臥位,將患肢完全前伸,然后屈曲肩關節(jié)90度左右,完全伸直患者的肘關節(jié)、手指以及腕關節(jié),稍微屈曲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在選擇患側臥位時,需要讓患者的肩胛關節(jié)保持前伸,同時屈曲肩關節(jié)90°左右,完全伸展肘關節(jié),并屈曲髖、背、膝等部位。確保患者每隔2h翻身1次[2]。(2)開展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以及上肢精細活動練習,具體包括:進食、刷牙、洗臉、穿針等,訓練手掌和手指各個方面的活動,逐步恢復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3]。(3)心理干預,對于患者病情的發(fā)展以及治療情況需要詳細告知于患者及其家屬,并讓患者逐步掌握各種康復治療的手段,了解具體的治療計劃,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鼓勵、安慰等方式幫助患者消除負面興許,調整治療心態(tài)。(4)給予患者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將一對電極分別置于患側岡上肌以及三角肌部位,一對電極分別置于患者的前壁北側遠端1/3處和1/2處,然后將電極頻率調至30HZ,脈沖設置為300ug,以80V的電壓輸出,每次治療時間為0.5h[4]。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觀察,通過Fugl-Meyer評估患者上肢,通過簡化巴氏指數評定量表(Barthel)評估患者的生活能力。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功能評分以及簡化巴氏指數評分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后觀察組上肢Fugl-Meyer功能評分以及簡化巴氏指數評分明顯更高,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功能評分(分,±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功能評分(分,±s)
分組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7 15.68±7.03 26.01±10.36對照組 37 15.86±6.57 20.01±7.92 t 0.114 3.223 P>0.05 <0.05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
分組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7 21.06±10.20 47.36±12.84對照組 37 22.36±10.30 32.16±10.73 t 0.545 5.525 P>0.05 <0.05
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由于上肢承擔的技能活動較多,在恢復上難度較大,相關研究資料顯示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提高腦梗死偏癱患者的上肢功能,幫助患者重組腦功能。早期康復治療根據患者每隔階段的情況,開展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在本研究中位減少患者出現痙攣,保護患者的大關節(jié),對實施了正確的體位擺放,為了抑制患者出現異常運動,防止肌肉張力增加,采取了運動治療技術,幫助患者誘導正常的運動功能。通過開展運動功能訓練,逐步恢復患者上肢的運動能力。通過該功能性電療刺激患者的肌肉,幫助患者逐步提高上肢肌肉的肌力,恢復期隨意運動的能力,同時給予患者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后觀察組上肢Fugl-Meyer功能評分以及簡化巴氏指數評分明顯更高,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果說明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48h內開展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患者的上肢功能。
總而言之,早期綜合康復治療對于恢復腦梗死偏癱患者的上肢功能,具有優(yōu)越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預后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