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華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八中學 215125)
在傳統(tǒng)的教育體系影響下,教師習慣采取照本宣科的灌輸方式講授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容易導致學生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而且還會大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指借助計算機、移動電腦等多媒體設備綜合管理和處理圖片、聲音、視頻等多元化媒體信息數據,其是互聯網背景下誕生的產物,具有超越時空限制、存儲靈活、形式多樣化等特征,這就為教師教學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為了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筆者將針對本文話題從三個層面進行闡述,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微課是指教師利用錄制軟件針對某一知識點錄制時長較短的教學視頻,其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生事物,不僅方便學生隨時進行觀看,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物理注重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教師只顧自己將物理知識一股腦地傳輸給學生,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內化和吸收,那么就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導致他們成為只會背書的機器人.所以,教師需要借助微課這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喚醒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fā)他們內心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
在學習“汽化”時,筆者先就汽化的概念錄制了五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然后將其上傳到相應的視頻網站,以便學生靈活地進行查閱;其次,筆者在微課中預留了一項作業(yè),即讓學生就生活中的一種汽化現象進行總結,并將其以電子形式發(fā)送到筆者郵箱,以便筆者清楚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幫助筆者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圖片中的艷麗色彩、和諧構圖等視覺信息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機能;影視劇中的戲劇沖突、人物情節(jié)等視聽語言可以感染學生的情感情緒;動畫片中活潑性較強的卡通形象可以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等,這些多媒體文本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使他們在課堂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目的性和計劃性地使用這些多媒體文本,以便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功效.
在學習“宇宙探秘”時,筆者先結合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從互聯網上下載了一部較典型的電影——《星際穿越》,截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鏡頭片段,以便激發(fā)學生探究宇宙的激情;其次,筆者結合上述影片向學生進行提問:宇宙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呢?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對宇宙的看法,緊接著,筆者導入了中國古代的星象圖、“地心說”宇宙圖像等系列圖片,從而讓學生更生動化和直觀化地理解宇宙世界,構建他們對宇宙的認知結構;最后,筆者一邊利用PPT課件為學生講授宇宙知識,一邊與學生進行實時活動,以提問的方式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滲透到學生的腦海中,從而夯實學生的物理理論體系.
多媒體信息技術實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維互動關系.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可以通過打電話、發(fā)微信等途徑尋求教師的幫助;當學生與學生探討某個問題時,彼此不需要進行面對面交流,其可以通過在線視頻、實時對講等方式共同討論物理問題,這就為師生、生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方式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和物質基礎,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自由.
在學習“力與運動的關系”時,筆者沒有將教學思路限制在紙面作業(yè)層面上,而是為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yè),即讓他們自行結成小組,針對力與運動相互作用的某一生活案例進行探究,各小組就實踐過程中的計劃方案、彼此的學習態(tài)度、最終的實踐結論等事項進行呈現,可以通過視頻、圖片或者文字等各種各樣的形式進行記錄.與此同時,筆者建立了網絡討論區(qū)域,讓各組上傳已經完成的實踐作業(yè),筆者與學生就他們的作業(yè)進行線上討論,學生之間也可以就不同的學習觀點進行版塊討論,優(yōu)化了各種互聯網資源配置,構建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維度評價關系,既拉近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又督促學生形成了自主檢查和自主反思的學習模式,全方位地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要注重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應用,遵循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添物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潛移默化的狀態(tài)下深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開拓學生的觀察視野,培養(yǎng)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