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羅縣石灣中學
名著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既是教學的重點, 也是教學的難點。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名著閱讀重性不斷提升的背景之下,語文名著閱讀的困境而對中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閱讀方法探討,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多項調查顯示,中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考試不考,不影響分數,那么閱讀都是浪費時間。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在互聯網,手機,游戲等誘惑之下,且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較重,學生對閱讀提不起興趣。特別是由于部分名著較為難理解,學生更多是避而遠之。在他們看來讀書似乎只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或者是知道故事情節(jié)等粗淺的閱讀,而不去思考和感悟其中的內涵和思想。
在中學生名著閱讀之路上另還存在意識問題,一是家長的意識,二是老師的意識。有一部分家長和教師忽視名著閱讀,對名著閱讀理解不到位,帶著功利性的目的,一切只為考試,沒有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以及語文教育改革的腳步,教學思想和方法比較落后,而這樣的導致是枯燥的,無趣的,學生不喜歡的,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
教師文學素養(yǎng)較低?,F當下尤其是名著教學對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要求就更高了,如果在名著閱讀教學中,老師沒有足夠的文學素養(yǎng),沒有對深刻研讀名著,而是僅僅依靠曾將在課文上所學的粗淺知識,或者是純粹憑借經驗,甚至是將答案作為教學,知識領域過于狹隘,難以給學生正確的引導。
名著是文學的重要呈現形式,是對人類心中情感生動而有豐富的表達形式,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學,一本名著向我們展示的一個時代的心聲,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觀念,是一個時代的射影,更是展現文化魅力和時代精神和人類歷史的重要方式。
為了提高國民閱讀量,隨著語文教育的不斷改革,“部編本”教材不僅僅加大了傳統(tǒng)文學的篇目,而且將名著導讀作為課文直接寫入課文之中,基本放在每冊的第三單元與第六單元中,還增添了“讀書方法指導”“專題探究”“自主閱讀推薦”這三個模塊,讓閱讀教學不再是空洞的,讓教師有東西可教,讓學生有東西可學。在如此的框架指引之下,在“自讀”和“教讀”的基礎上加上“課外閱讀”,努力達成三位一體的有機融合?!安烤幈尽苯滩牡膶嵭信c使用則進一步驗證名著閱讀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豐富名著閱讀的基本課型
名著是豐富的,而名著的閱讀也應該是豐富的,在“閱讀教學課”的大框架之下,名著閱讀課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和名著的難易程度將其細分為多種課堂,創(chuàng)建支架式的閱讀課堂,而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有目的的備課,備實際的課,備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
閱讀是一個過程,教師則可以依據過程進行備課,一些學生相對比較陌生的名著教師可以開展“名著引讀課”,而在引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等各種方式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還可以開展“名著推進課”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的閱讀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享達到及時反饋的效果;當學生自主完成名著的閱讀之后可以開展“名著提升課”讓學生在初讀之后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而后學生可以選擇名著中的重點篇目對學生或者名著片段進行重點的賞析,從未開展“名著精讀課”讓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更加透徹,同時掌握閱讀技巧。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課的類型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豐富教學形式與教學活動,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可以讓學生用書信的形式與作者或是主人公對話,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還能激發(fā)學生的主人公地位,從未激發(fā)興趣;可以通過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對句子進行賞析,仿寫,讓學生感受名著中的美,也能提高書寫能力。
2.緊抓“三點”教學
教材中所選的每一部名著可能是不同的文學形式,承載著不同的思想內涵但是縱使名著內容百變,百變不離其宗,名著的教學中需要抓住“三點”進行教學,才是有效的名著閱讀。這“三點”分別為:教學的切入點、教學的興趣點和教學的探究點。抓住切入點可以幫助學生把一本厚書讀成一本薄書,這是名著教學的關鍵點。抓住興趣點就是抓住學生閱讀的興趣。而抓住教學的探究點則是提升學生名著閱讀的重要途徑,教學的探究點主要從兩個方面選取,一方面是基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圍繞名著閱讀文本特點而展開。
在名著閱讀教學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不斷地加強相關的研究,這條路上我們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并從閱讀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