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基層單位檔案管理的意義,強調了提高管理規(guī)范化水平的重要性,并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進行了分析。其次,文章重點從“管理技術”、“管理模式”、“管理內容”、“管理制度”、“管理機制”五方面入手,針對各類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基層單位;檔案管理;普遍性問題;規(guī)范化管理
隨著基層單位人才數(shù)量的增多,檔案管理的難度逐漸加大。傳統(tǒng)的人工管理模式,已不再適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正在逐漸暴露。上述問題如未及時解決,極易導致管理效率下降,導致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性難以提升,對基層單位的發(fā)展不利??梢姡e極分析基層單位檔案管理的普遍性問題,并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性為目的,提出相應的發(fā)展對策較為重要。
1 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1)技術水平有待提升。技術水平低,為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之一。受工作地點開放性程度、單位規(guī)模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基層單位仍延續(xù)應用著傳統(tǒng)的“人工管理”手段,對檔案進行管理[1]。人工管理模式的缺陷,主要體現(xiàn)在“占用空間大”、“檔案易丟失”、“調取效率低”、“管理效率低”四方面。
2)管理模式相對落后?;鶎訂挝滑F(xiàn)有的檔案管理模式,具有“單一性強”的特點。檔案管理人員,需全權負責完成信息的收集、錄入、統(tǒng)計、更新、調取等工作。采用上述模式管理,容易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2]。此外,大量的工作,同樣容易導致檔案信息出現(xiàn)錯誤,對檔案管理水平的提升產生阻礙。
3)管理內容不夠完善。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中,管理內容不完善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檔案信息更新不及時”、“檔案信息不完善”等方面。調查顯示,70%以上的基層單位,整理及更新檔案的頻率均為2~3年/次。15%以上的基層單位,整理檔案頻率甚至未達到上述標準。信息更新不及時,容易導致檔案失去參考價值,導致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性下降。
4)管理制度有待更新?,F(xiàn)有的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制度,仍未落實責任制。各檔案管理人員,均需共同完成相應的管理工作。當檔案信息出現(xiàn)錯誤、檔案丟失等問題發(fā)生時,基層單位往往難以追究相關管理人員的責任。
5)管理機制存在問題。基層單位檔案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未嚴格落實獎懲機制”方面。獎勵機制未落實,易導致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下降,影響工作效率。懲罰機制未落實,則易影響管理工作的謹慎性,增加管理失誤的風險,導致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性難以提升。
2 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途徑
1)應用信息化技術。(1)“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的構成與功能。為提高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水平,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管理過程中較為重要。例如:基層單位可建立“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代替人工完成信息收集、統(tǒng)計、存儲等工作,提升管理效率。“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共包括“數(shù)據(jù)庫”、“統(tǒng)計模塊”、“修改模塊”等多個模塊。各大模塊中,“數(shù)據(jù)庫”的功能,在于對數(shù)據(jù)進行存儲。“統(tǒng)計模塊”的功能,則在于對檔案現(xiàn)有數(shù)量等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利用“修改模塊”,管理人員可將完成對檔案信息的修改工作。(2)“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的應用。需錄入檔案信息時,管理人員可采用掃描的方式,將“紙質檔案”的數(shù)據(jù),掃描至“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中,并利用系統(tǒng)的功能,對掃描信息存在的錯誤進行修正。信息錄入后,僅需點擊“保存”,數(shù)據(jù)便可被存儲至數(shù)據(jù)庫中。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容易導致檔案丟失的風險增加。因此,建議管理人員通過設置“防火墻”,以及備份等方式,實現(xiàn)對檔案安全性的保護。需取用檔案時,管理人員可自“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中,輸入“姓名”、“所屬部門”、“入職時間”等信息,實現(xiàn)精確查找以及模糊查找。
2)實施全員管理模式。所謂“全員管理模式”,指由全體員工參與的管理模式。以人力資源檔案的管理為例:當某員工入職時,檔案管理人員可要求其利用“工號”+“密碼”的方式,登錄至“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tǒng)”中,自系統(tǒng)中,查找“員工檔案書”,并對其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應對信息進行檢查,及時修正錯誤。此后,可點擊“保存”及“上傳”,將檔案存儲于系統(tǒng)中。檔案管理人員僅需對員工所填寫的信息進行核對,便可完成檔案管理工作。
3)完善管理內容。(1)加快更新速度。為解決檔案更新速度緩慢的問題,建議基層單位檔案管理人員加快檔案的更新速度,確保檔案信息正確。例如:檔案管理人員可每星期一次,對檔案的信息進行核對,確保信息無誤。每月月末,需對檔案的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并以“月”為單位,以“折線圖”的形式,體現(xiàn)檔案數(shù)量的改變趨勢。新員工入職、基層單位舉辦活動及會議后,檔案管理人員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立即對檔案信息進行存儲及更新。員工離職后,同樣應及時刪除或轉移其檔案。(2)確保信息完善.檔案信息不完善,易導致檔案管理的意義及功能難以有效發(fā)揮,對基層單位檔案管理規(guī)范性的提升造成阻礙??梢姡e極完善檔案信息較為重要。以“基層單位會議信息”為例:基層單位召開會議期間,工作人員應拍攝會議現(xiàn)場照片,并留取視頻依據(jù)。此外,同樣應對會議的內容進行記錄。會議召開完成后,檔案管理人員需將“會議照片”以“bmp”的格式存儲于系統(tǒng)中,將“會議音頻資料”以“mp3”的格式存儲,將“會議視頻資料”以“mp4”的格式存儲。會議的文字資料,需以“word”的格式存儲于系統(tǒng)中。采用上述方式對檔案信息進行管理,可確保信息完善,提高檔案記錄內容的全面性,以及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性。
4)嚴格落實責任制。責任制未嚴格落實,是導致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對檔案管理工作規(guī)范性的提升不利。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于嚴格落實責任制。例如:基層單位可設置3名檔案管理人員,由1名負責信息收集、1名負責信息錄入與核對、1名負責信息維護。3名管理人員,應相互配合完成檔案管理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檔案存在問題,應立即給予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例如:當檔案信息發(fā)生錯誤時,有關人員應首先觀察收集的信息是否正確。如收集信息無誤,則表明問題來源于錄入、核對等過程。此時,需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避免相同的失誤再次發(fā)生,提高基層單位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水平。
5)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建立健全獎懲機制,有助于提高基層檔案管理人員工作的謹慎性,降低檔案錯誤率,提升管理效率。例如:基層單位可以將“檔案管理效果”納入至檔案管理人員的薪資分配過程中,針對管理過程中存在失誤者,應通過“減少薪資”等方式,對其進行懲罰。反之,如管理質量較高,則可為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獎勵。上述管理機制的應用,可使檔案管理人員積極規(guī)范管理流程、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基層單位同樣可將獎懲機制與晉升機制相互結合,進一步激勵管理人員規(guī)范完成管理工作。每年年末,基層單位均需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狀況進行評價。連續(xù)多年評價結果為優(yōu)者,應獲得晉升的機會。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未來,建議各基層單位積極引入信息化技術,實施全員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內容,并嚴格落實責任制以及獎懲機制,提升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性,改善檔案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麗麗.事業(yè)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世紀橋,2018,17(08):67-68.
[2]齊桂芳.新形勢下基層單位檔案管理標準化建設的思考[J].辦公室業(yè)務,2018,20(0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