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 陳軍 宋建峰
開火鍋店,生意不好怎么辦?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的一家火鍋店老板卻動起了“歪腦筋”,竟然在火鍋底料里添加了特殊的“提味劑”,結果錢沒賺到,店面卻直接關了門,自己也進了牢房。
近日,達州市通川區(qū)檢察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的王儷樺(女)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宣判后不久,通川區(qū)檢察院提請達州市檢察院提出抗訴。
自2007年開始,王儷樺在達州市通川區(qū)老城區(qū)開了一家名為良友二娃串串香的火鍋店,店子開了10年,生意一直平淡,屬保本經營。
2012年,王儷樺曾在鄰縣一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處購買了100多元的罌粟殼,一直存放在家中。到了2018年4月,火鍋店生意更加慘淡,王儷樺和丈夫朱峻宏商議,決定試著用罌粟殼“提提味”。4月18日,王儷樺在熬制火鍋底料時加入了罌粟殼,先后熬制出80多斤火鍋底料,將其添加到70余桌的火鍋中供顧客食用。
罌粟殼,俗稱“鴉片煙果”,為植物罌粟的干燥成熟果殼,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堿、蒂巴因、那可丁等生物堿類物質,我國2009年發(fā)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列有罌粟殼,并標注了其可能被添加的食品類別有火鍋、火鍋底料及小吃類。罌粟中的生物堿含量雖然少,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長期食用也會成癮,并造成身體損害。對絕大多數從未接觸過毒品,尤其是對毒品有高度敏感性的人來說,這些人吃過添加有罌粟殼的食物后,會或多或少產生輕快感,有人會臉部發(fā)紅,有人會心跳加快,有人會易瞌睡,也有人不易入睡。即使是對毒品不敏感的人,若長期食用,也必定會產生依賴性,如有的人會出現發(fā)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造成損害,甚至會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癥狀,心、肝、腎等臟器和神經系統(tǒng)收到損害,還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最終上癮,形成潛在的吸食毒品的傾向,危害十分嚴重。
“新款”火鍋底料的推出的確改變了經營狀況,店面生意一度火爆,然而這種狀況卻沒維持多久。2018年4月25日,四川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在全省巡視檢查時,對該火鍋店進行抽樣檢查,在散裝火鍋底料中檢測出國家明文禁止添加的非食用原料罌粟堿、嗎啡、可待因、那可丁。
2018年5月24日,通川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再次對該店進行抽檢,在火鍋油中仍然檢測出國家明文禁止添加的非食用原料那可丁。通川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等法規(guī)開展核查處置,責令違法生產經營者徹查問題原因并全面整改。10月13日,良友二娃串串香火鍋店依法被注銷。
就在四川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對該火鍋店檢測出添加罌粟殼結果的當天,通川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根據與通川區(qū)檢察院議定的《危害食品藥品安全重大違法犯罪案件快速反應聯(lián)動制度》,立刻將該檢測結果通報通川區(qū)檢察院,通川區(qū)檢察院高度重視,立即通報公安機關,并與公安機關一道派員提前介入,于2018年5月24日晚6點一起對良友二娃串串香火鍋店進行檢查,指導行政機關及時、規(guī)范地收集有關罌粟殼的物證,調查火鍋店的經營者及服務人員。
案件自通川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移送公安機關后,公安機關認為王儷樺主觀上并不知道其所購買的草藥是罌粟殼,其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食品的主觀故意證據不足,達不到立案標準,因而一直未予立案。
通川區(qū)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認真梳理該案全部證據,認為該案雖沒有收集到罌粟殼物證和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但在火鍋底料里添加罌粟殼的犯罪事實客觀存在,該案可以通過立案偵查后采取相關偵查措施和手段來彌補相關證據,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如不追究,有可能會放縱犯罪,遂向達州市檢察院匯報請示,在得到上級檢察機關的大力支持后,通川區(qū)檢察院于2018年7月30日就此案召開檢察委員會進行研究,一致認為雖然沒有在火鍋店搜查到罌粟殼,王儷樺拒不供認其購買罌粟殼的來源和主觀明知,但火鍋底料里含有罌粟殼的檢測結果是事實,其作為經營了十多年火鍋店的食品行業(yè)經營者有義務弄清自己加在所售食品中的添加成分,其也應當知道其添加的物品有提味的特殊功能,其不知道該草藥是罌粟殼的辯解不符合常理。檢委會研究認為,犯罪嫌疑人王儷樺和朱峻宏的行為已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應當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故此,通川區(qū)檢察院于2018年7月10日啟動立案監(jiān)督程序,向公安機關發(fā)出《要求說明不予立案理由通知書》。
隨后,公安機關于8月7日對王儷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立案偵查。9月3日,朱峻宏被公安機關監(jiān)視居住,9月4日,王儷樺被刑事拘留。隨后,王儷樺供述了其在萬源市一鄉(xiāng)鎮(zhèn)醫(yī)生處購買罌粟殼的事實。2018年10月31日,該案偵查終結,公安機關以王儷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因朱峻宏拒不供認其知道王儷樺在火鍋底料中添加了罌粟殼,且王儷樺證實是其一個人實施添加罌粟殼行為,對朱峻宏予以另案處理。
辦案人員在涉案火鍋店進行檢查工作。(來源:資料圖片)
通川區(qū)檢察院經審查認為,王儷樺的行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其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還侵害了不特定消費者的健康權,應提起公訴追究其刑事責任(朱峻宏另案處理),遂于2018年11月19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依法向通川區(qū)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因無法查找到食用添加罌粟殼火鍋的消費者,檢察院遂請求法院判令王儷樺、朱峻宏在民事判決生效后在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內容包括該個體工商戶的字號、銷售的時間、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及危害性,賠禮道歉的內容及媒體、版面、字體需經法院審核。
2019年1月4日,通川區(qū)檢察院對王儷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在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該案是達州市首例也是四川省第二例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2019年2月22日,法院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王儷樺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禁止王儷樺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餐飲服務工作。同時王儷樺和朱峻宏在判決生效后3個月內在市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內容需經法院審核。
一審宣判后,通川區(qū)檢察院審查認為該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量刑明顯不當、適用緩刑不當,提請達州市檢察院提起抗訴。達州市檢察院經審查,于2019年3月4日以該案判決適用法律錯誤、量刑明顯不當、適用緩刑不當向達州市中級法院依法提出抗訴。目前,該案二審尚未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