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近些年來不斷地深化課程改革,并已初見成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之下,各大院校也積極地進行改革。中國旅游地理作為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更是積極的響應國家的課程改革,在教學當中將旅游地理的知識與地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實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國旅游地理;地圖;教學運用;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要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相整合,加強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當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地理知識學習,但是地理知識只表現(xiàn)于書本之上,顯得較為抽象,學生無法將抽象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實際場景相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學習的地理知識變成了一紙空文,沒有實際價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入地圖進行知識教學,使學生能夠將書上死板的知識轉變?yōu)楝F(xiàn)實情況,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為未來從事旅游相關行業(yè)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
一、 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當中運用地圖輔助教學的必要性
旅游地理知識龐雜,知識量大,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靈活快速地掌握相應的知識,但是通過運用地圖來進行教學輔助,具有以下三點優(yōu)勢:
(一) 實用性
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進行講解,學生進行記錄,死記硬背的方法已經無法適應于現(xiàn)今的要求,但是運用地圖,以地圖為基礎,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地圖上的點、面相對應,讓學生在看圖的過程中領悟知識的內涵,在識圖中鍛煉自身的辨別能力,最后使用地圖將自身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地圖上進行知識的實踐,從而使所學知識更加具有利用價值。
(二) 綜合性
運用地圖來輔助教學的過程當中,地圖是最基本的素材與工具,與此同時也是所有信息量的載體。通過地圖來進行學生學習的引導,這不僅對于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要求,更是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使用地圖教學時,不僅要包括地理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海拔、地形等信息教學,還包括與之相關的社會人文、經濟、交通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學,使學生充分的了解當地的綜合信息情況,所以總的來說呈現(xiàn)出了一種綜合性的特點。這樣學生在學習相關的旅游地理的知識的同時,還學到了相關的人文知識,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三) 豐富性
將地圖運用到旅游地理的教學當中,這是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地圖不只是單純的依照書本上的圖片,而是將書上所沒有的區(qū)域全部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更遑論現(xiàn)今的科技如此發(fā)達,電子地圖的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圖軟件,如“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不僅有全國地圖,還推出了衛(wèi)星圖、全景模式,使學生在教室當中便可以知曉全國各地的地理樣貌與人文信息,尤其是在全景模式當中,地圖可以以學生為主視角,進行實景觀看,這不僅使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還使得學生產生對于學習旅游地理知識的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 地圖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 圖文轉換,增強學生的空間記憶力
在教學當中,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將相應的地圖提前準備好,以便在課上進行知識與圖文的轉換。地圖是對于地理事物與相關分布形式的縮影,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地圖上的點與表象相聯(lián)系起來,使得學生在接觸到一個地理相關的知識時,可以在腦海當中形成相應的地圖模塊。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快速地進行地理事物與相關知識分布的記憶,增強了學生的空間記憶力,并且鍛煉了學生的空間形象的思維能力。
如在進行《氣候、氣象、動植物旅游資源》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調出我國的氣候分布圖與動植物資源分布圖,將書本上的知識融入地圖當中,我國南部地區(qū)有熱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所以動植物種類豐富,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地區(qū)。在課上可以通過讓學生將一些著名的特產與產地在地圖上標注出來,來增強學生對于相關旅游知識的記憶力。
(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的書本知識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便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再加以改造,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中國旅游地理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地圖電子化,在課上,進行電子地圖的教學。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書上的相關知識點在網上先進行搜索制作,如尋找一些地區(qū)的著名景點的風景圖片、人文資源,將其一并輸入到地圖當中,使得同一張電子地圖當中能夠包含更多的信息,在教學的時候,將其中的一個地區(qū)作為引子,對學生進行介紹之后,進行點擊,出現(xiàn)的各種美麗的風景圖片與各式各樣的地區(qū)獨有的人文色彩,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及綜合歸納能力
地圖可以將復雜的地理信息簡單直觀的以圖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進行旅游地理的相關知識的學習當中,無法將現(xiàn)實生活與文字相聯(lián)系起來,所以學習效率低下。借助地圖,地圖上可以清晰地顯示出水陸元素,由于各元素之間所代表的顏色有所不同,同一顏色深淺不同,所代表的含義也會發(fā)生變化,因此借用地圖在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地圖各元素的歸納與總結,如氣壓帶、氣候等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和部分不規(guī)律性的地理知識,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行的地圖繪制,之后教師進行評價,與書上的標準地圖相比較,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資料自主整理、歸納能力。
(四) 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
中國旅游地理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多的知曉我國的旅游資源的情況,從而在以后從事旅游行業(yè)的時候,能夠更好地了解游客的需求點。在畢業(yè)生剛開始接觸旅游行業(yè)的時候,更多的是從事導游方面的基層工作,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向游客介紹景區(qū)景點的相關資料等。這些都需要進行實際體驗之后,才能夠靈活運用。通過地圖,學生可以節(jié)省自身的時間與精力,在地圖中找到自身感興趣的景區(qū)景點,再根據網上的資料進行自我豐富,進行發(fā)散思維,便可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三、 結語
傳統(tǒng)的地圖形式雖然已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漸漸淡去,但是地圖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將地圖運用于中國旅游地理的教學當中,使學生將所學的旅游地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起來,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畢業(yè)后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旅游業(yè)的實際工作當中,為我國旅游業(yè)創(chuàng)造更好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建梅.高職高專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方法探討[J].學周刊,2017(36):16-17.
[2]方劉杰.新課程理念下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3(05):71-72.
[3]姜莉莉.高職《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楊東平,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