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燁朗,魏 華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 510405;2.廣東省中醫(yī)院,廣州 510120)
魏華教授是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路志正學術經(jīng)驗繼承人。長期從事內分泌代謝學中西醫(yī)臨床、教學與研究工作,在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獨到的診療特色。筆者有幸?guī)煆奈喝A教授學習,獲益良多,魏華教授對肥胖癥的病因病機有充分認識及經(jīng)驗,臨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魏華教授的臨床經(jīng)驗總結如下。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肥胖的患者有效藥物甚少,目前有通過FDA并明確應用于肥胖的藥物屈指可數(shù),如奧利司他、氯卡色林、芬特明以及利拉魯肽等,這些減肥藥物雖有明確的減肥作用,但是帶來的副作用不可忽視,這些藥物均有明顯的胃腸道反應,導致使用者不同程度的不適感。魏華教授通過健脾祛濕法對肥胖癥患者進行診治,均取得良好效果,相對于現(xiàn)代醫(yī)學藥物治療,均無明顯的胃腸道反應,患者反應良好。
中醫(yī)無“肥胖”的病名,中醫(yī)古籍最早在《黃帝內經(jīng)》中提及,將肥胖分為“膏人”“脂人”“肉人”3種類型,目前,并未追尋到相關的中醫(yī)病名;現(xiàn)代醫(yī)家為了更好地歸類,將其命名為“肥胖癥”;同時在《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按照人的稟賦不同,將人的形體分為25種不同的體質類型,其中土型之人與水型之人容易發(fā)生肥胖??;結合路老臨床經(jīng)驗,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對食入的水谷精微具有消化、吸收及運輸功能[1]。故魏華教授認為肥胖與先天稟賦不足相關。脾為先天之本,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津四布,五經(jīng)并行”。脾的功能對于水谷精微的吸收及運化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先天脾氣虛弱,脾的運化功能失職,分清降濁功能失常,水谷精微失于正常代謝,致水聚成飲,濕聚為痰,從而導致肥胖。同時,魏華教授也提出后天的飲食不節(jié)也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當脾胃功能正常時,食入的各種營養(yǎng)物質,經(jīng)過胃的受納,脾的運化和升清降濁,其中精微部分被人體所利用,多食則導致體內營養(yǎng)堆積,聚而成痰濕,導致肥胖。所以,魏華主任認為肥胖癥為本虛標實的疾病,而且脾在肥胖癥的形成中極為重要,健脾為主是肥胖的治療大法。
魏華教授認為此病為本虛標實的疾病,肥胖癥患者素體脾氣虛弱,兼夾痰濕、氣滯、血瘀、痰熱等實證病理因素。魏華教授師從路老,深得路老治療思想“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升降,顧潤燥,納化?!睂W術思想[2]。魏華教授認為脾虛痰濕貫穿肥胖疾病的始終,故治療時以益氣健脾,化痰祛濕為治療大法,兼以行氣理氣、活血化瘀、化痰清熱等。魏華教授以自擬清脂方為基礎方,根據(jù)虛、實以及兼夾氣滯、血瘀、痰熱等隨癥加減。
2.1 自擬清脂方治療肥胖癥 此方為魏華教授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以及師從路老先生所得擬成基本方:雞內金15 g,炒山楂15 g,黃連10 g,丹參15 g,薏苡仁30 g,荷葉10 g,枳殼15 g,茯苓15 g,蒼術15 g,甘草5 g。此方取于路老先生的路氏甘露飲化裁而成,主要使用于脾虛痰濕所致的肥胖癥,患者素體脾虛,后天之本不足,痰濕內傷,聚而成脂,脂濁不化,聚積于內而發(fā)為本病。常見的癥候有:痰多色白質稀,或痰黃易出,面色萎黃,脘痞腹脹,便溏,或納呆,口黏膩,肢體麻木困重,舌淡,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或濡。方中雞內金、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濕作用,雞內金有顯著的健運脾胃之效,山楂消食導滯,魏華教授認為肥胖癥患者為中焦脂肪堆積所致,山楂入脾、胃、肝經(jīng),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等功效,對于中焦的疏導起到良好的作用。黃連、蒼術清熱化痰燥濕,魏華教授認為肥胖者多為飲食不節(jié)所致,胃火旺盛則易引起多食,黃連作為清中焦熱的良藥,胃火消則患者飲食可得到節(jié)制;《中國藥典》中提到蒼術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癥。荷葉利濕、升發(fā)清陽,枳殼行氣導滯,甘草調和諸藥。同時,魏華教授認為,肥胖癥為日積月累所致,久病必瘀,故此方中加入丹參活血通絡,同時,在現(xiàn)代藥理研究中,薏苡仁、黃連、丹參、茯苓、山楂等均有明確的降血脂之效[3-13]。路老思想中“持中央,運四旁”重視脾胃的調理。路老說脾與胃以膜相連,同居中焦,一陰一陽、一臟一腑、一表一里,一運一納、一升一降、一燥一潤、相反相成,關系密切,存在著不同于一般臟腑關系的結構[2]。方中藥物搭配均很好地體現(xiàn)了路老這一重要思想。
2.2 兼夾氣滯、痰熱、血瘀等病理因素的治療 魏華教授結合路老經(jīng)驗以及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得出肥胖病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飲食不節(jié),偏食肥甘厚膩之品,積而生痰濕;2)起居失宜,脾虛不運,濕濁內生,蘊而化熱;3)情志內傷,勞逸失調,肝郁脾虛,氣滯瘀阻,濕熱內生。魏華教授認為,痰濕貫穿肥胖的始終,但是患者常常會兼夾氣滯、血瘀、痰熱等其他病理因素。魏華教授認為,肥胖患者素體脾氣虛,氣虛導致氣機紊亂,久而氣滯;加之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速,工作壓力大,久而肝郁,肝主疏泄,肝郁則氣機愈亂,則氣滯,氣滯則血不通,血不通則瘀血內生,久則蘊而化熱;肝木克脾土,脾氣虛愈加重,水液運化功能進一步受阻,痰濕內生,加重肥胖。治療上,自擬清脂方基礎上加柴胡15 g,白芍20 g,郁金15 g,決明子15 g增強疏肝行氣之效;木克土,當肥胖癥患者兼夾氣滯等肝病癥狀時,在健脾基礎上加強疏肝理氣,肝氣郁滯,脾氣健運功能被抑制,水谷精微難以被運輸于全身,堆積于中焦,進而加重肥胖。肥胖癥患者多為飲食不節(jié),胃火旺盛,但中焦經(jīng)絡不通,氣機不暢,水谷精微堆積于中焦,聚而成脂,久而化熱,進一步加重胃火,出現(xiàn)惡性循環(huán),故魏華教授在治療肥胖患者中必將評估中焦情況,胃火旺盛者可加知母,梔子,石膏等清中焦熱盛之藥;魏華教授還認為肥胖癥非一日而成,必是患者長期日積月累所導致的,久病必瘀,導致脈絡不通,加重阻礙水谷精微的運輸,故病情反反復復,治療上,魏華教授常用莪術15 g,郁金15 g,當歸5 g等增強活血化瘀之功。
林某,男,38歲,2012年9月24日初診,患者體形肥胖,活動不便,2012年8月患者因“體質量增加25年,雙下肢腫脹伴色素沉著1年”于某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診斷為單純性肥胖,住院期間檢查血脂、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腹部B超:肝內光點明顯增粗、不均勻,請結合臨床。符合脂肪肝聲像。脾臟增大。平素喜食肥甘厚膩,現(xiàn)患者伴有下肢腫脹、皮膚色素沉著,局部組織增厚,精神可,時口苦,胃納可,二便尚調。血糖控制可,飲食控制。目前身高:174 cm,體質量:140 kg,BMI:46.24。舌質暗紅體胖,舌苔黃微膩,脈弦。西醫(yī)診斷:單純性肥胖癥。中醫(yī)屬于脾虛痰濕內阻,郁而化熱,久而夾瘀,治法采用健脾化痰去濕,兼以清熱化瘀。方藥組成:雞內金30 g,山楂30 g,黃連10 g,丹參30 g,茯苓20 g,荷葉20 g,枳殼15 g,干姜15 g,知母15 g,甘草5 g,制何首烏30 g,大黃炭10 g,牡丹皮20 g,決明子30 g,生地黃15 g。共14劑,水煎服。并配合廣東省中醫(yī)院自制藥品疏肝降脂片(0. 35 g×100 s), 4片/次,3次/d,同時叮囑患者控制飲食,加強運動。
2013年2月7日2診,問診患者,按照上方續(xù)服28劑,患者體質量減輕5 kg,現(xiàn)135 kg,體形肥胖,仍伴有下肢腫脹、皮膚色素沉著,局部組織增厚,述上次治療后胃納較前增加,時口苦,胃納可,二便調。血糖控制可,飲食控制。舌質暗紅,舌苔燥黃,脈沉弦滑。結合患者癥狀,考慮兼夾氣滯,并順應春季養(yǎng)肝的思想,調整中藥方:柴胡20 g,黃芩10 g,熟地黃15 g,法半夏15 g,生地黃30 g,玄參30 g,北沙參20 g,烏梅15 g,酒大黃15 g,牡丹皮15 g,知母30 g,白芍20 g,薄荷10 g(后下),黃連15 g,澤瀉30 g,共14劑,水煎服。
2013年6月6日3診,患者體質量減輕5 kg,現(xiàn)130 kg,腹部組織質地轉松軟,胃納可,大便偏軟,小便調。舌質暗紅,舌苔薄黃,脈沉??紤]久病必瘀,予加強祛瘀之效,調整中藥方劑:柴胡15 g,黃連20 g,熟附子15 g,白芍30 g,干姜10 g,郁金30 g,莪術15 g,制何首烏30 g,山楂30 g,法半夏10 g,生地黃15 g,炙黃芪50 g,雞內金30 g,決明子30 g,桑白皮15 g,續(xù)服28劑中藥后,電話隨訪患者體質量減輕4 kg,囑患者定期復診,繼續(xù)加強運動、控制飲食。
按:患者為年輕男性,自幼年開始體質量逐漸增長明顯,體現(xiàn)患者先天不足,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調,故水谷精微堆積聚而成脂,患者體質量逐漸增長;加之平素喜食肥甘厚膩,進一步加重脾的運化功能,脾氣愈而虛弱;肥甘厚膩之品易于生痰濕,痰濕之邪堆積于經(jīng)絡,經(jīng)氣不通,水谷精微不化,發(fā)為肥胖?;颊卟〕梯^長,痰濕郁滯于內,脈絡不通,故久而成瘀,血瘀進一步導致下肢經(jīng)氣不通,故雙下肢腫脹伴色素沉著明顯,結合患者舌脈,此案為虛實夾雜,治法以健脾化痰去濕,兼以清熱化瘀為法。處方時應謹守脾虛痰濕的主要病機,初診時應先以健脾祛濕化痰為主,后期以兼治氣滯、血瘀為主。魏華教授認為健脾化濕為治療肥胖癥的主要大法,只有脾的功能正常,體內堆積的痰濕之邪才能被運化清除。2診時,患者氣滯血瘀情況明顯,胃納較前改善,脾臟功能恢復,故在健脾祛濕的同時,應加強理氣活血化瘀功效,且患者就診時處于春季,并在處方時順應季節(jié)增加養(yǎng)肝之功。3診時患者腹部質地松軟,血瘀情況明顯,故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強活血祛瘀之品,配合飲食運動,故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肥胖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脂肪肝、骨關節(jié)病變、不孕不育、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一系列疾病。對于肥胖的治療與預防,目前FDA認定的藥物不多,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反彈率高;相對于祖國醫(yī)學,在中醫(yī)傳統(tǒng)思想的指導下,能起到相當不錯的效果,而且安全系數(shù)更高。魏華主任在肥胖癥的治療中,能夠融入路老的治療思想,同時對于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以及三因制宜學說等思想貫穿始終,不拘泥于經(jīng)方文獻,在選方用藥方面真正做到隨證化裁、圓機活法。同時,在治療疾病的同時要抓住根本,不要舍本逐末。只有真正抓住了疾病的根本及核心,做到有的放矢,治療的效果就會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