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麗,楊 瓊,羅小軍,傅 蓉,楊曉蓉,王玉芳
(四川省巴中市中醫(yī)醫(yī)院腎病科,四川 巴中 636000)
貧血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其影響程度不亞于營養(yǎng)不良、感染和心血管等并發(fā)癥,嚴重貧血不利于患者的良好預后,可增加患者病死率[1]。有研究表明MHD患者中血紅蛋白(Hb)與紅細胞比容(Hct)低于貧血糾正目標值時其住院和死亡風險可增加18%~40%,低水平Hb的MHD患者死亡率較正常Hb范圍內的患者更高[2,3]。目前針對MHD患者貧血狀況現(xiàn)狀、貧血對患者預后的影響等相關研究較少,而近年MHD患者不斷增加,臨床中MHD患者貧血防治需求迫切[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68例MHD患者貧血狀況,探討貧血發(fā)生的影響因素,為MHD患者貧血控制治療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進行規(guī)律血液透析的168例患者。納入標準:透析齡超過3個月者;年齡18~75歲;臨床資料完整者;研究期間內未調整透析方式、相關藥物治療方案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查閱臨床資料者。排除標準: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伴有惡性腫瘤者;造血功能障礙者;存在出血、溶血性疾病者;3個月內有感染史者。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男105例,女63例,年齡38~82歲[(62.64±11.59)歲];透析齡7~172月[(102.86±63.72)月]。以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DIGO)CKD貧血指南標準[5]為依據(jù),168例患者按照Hb水平分為達標組(Hb≥110 g/L)76例與未達標組(Hb<110 g/L)92例。
1.2 方法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人口學資料(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病情及治療資料[原發(fā)病因、透析齡、血管通路包括自體動靜脈內瘺(AVF)及帶隧道及滌綸套導管(TCC)、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用量、靜脈鐵劑用量]及實驗室檢查指標[單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數(shù)(spKt/V)、高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清鐵(SI)、血清鐵蛋白(SF)、轉鐵蛋白飽和度(TSAT)、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計算鈣磷乘積,統(tǒng)計SF、TSAT達標率、iPTH≥300 ng/L的情況。分析影響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相關因素。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貧血的單因素分析168例MHD患者中,重度貧血(Hb<60 g/L)患者2例,中度貧血患者(60~89 g/L)41例,輕度貧血(90~100 g/L)49例,Hb正常者76例,MHD患者Hb控制達標率45.23%。達標組透析齡、EPO劑量、hs-CRP水平、血總鈣水平、透析前鈣磷乘積、iPTH水平、iPTH≥300 ng/L占比低于未達標組,而SF達標率、TSAT達標率、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未達標組(P<0.05),見表1。
2.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貧血的影響因素分析透析齡>5年、iPTH≥300 ng/L、血鈣低水平是影響MHD患者Hb達標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白蛋白≥35 g/L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2。
MHD患者并發(fā)貧血后,其合并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感染及住院的風險明顯升高,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發(fā)展、腎臟疾病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MHD患者貧血問題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問題[6]。2012年,KDIGO建議MDH患者貧血治療靶目標為Hb不超過115 g/L,2013年中華醫(yī)學會“腎性貧血診斷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中推薦MHD貧血患者治療靶目標為Hb維持100~130 g/L[7]。但目前臨床中尚未能將MHD患者Hb水平控制在狹窄靶目標值范圍內,仍需了解MHD患者貧血狀況,分析其發(fā)生MHD的獨立危險因素,針對其獨立危險因素對貧血進行防治[8]。本研究中,168例MHD患者中發(fā)生貧血92例,Hb水平正常76例,Hb達標率為45.23%,高于我國2014全國血液凈化病理信息等級系統(tǒng)信息分析顯示的36.7%,但與發(fā)達國家相差甚遠[9]。
本研究回顧168例MHD患者臨床資料,達標組透析齡、EPO劑量、hs-CRP水平、血總鈣水平、透析前鈣磷乘積、iPTH水平、iPTH≥300 ng/L占比較未達標組低,達標組SF達標率、TSAT達標率、血清白蛋白水平較未達標組高。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透析齡是影響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鐵缺乏或利用不足是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常見原因,透析齡越長即表明患者抽血化驗更為頻繁,透析管路殘留血液更多,iPTH水平增高程度越大,導致機體鐵大量丟失,處于鐵缺乏狀態(tài)[10]。臨床中雖已通過針對性應用EPO、靜脈鐵劑等途徑著手改善MHD患者貧血狀況,但因EPO抵抗、鐵缺乏等影響,控制效果不理想[11]。EPO治療的機制為補充MHD患者機體內減少的內源性EPO,而本研究表明高水平iPTH是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機體iPTH水平過高可抑制骨髓紅細胞生成,干擾內源性EPO生成的同時抑制其活性,還可影響患者食欲、增加蛋白分解等影響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導致貧血的發(fā)生與加重[12]。本研究還顯示血鈣、血清白蛋白同樣是影響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低水平的血鈣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低鈣高磷情況,同時也可升高iPTH,進而加重貧血,但其具體影響機制仍需大樣本研究證實[13]。而血清白蛋白則可反映鐵蛋白水平,MHD患者血白蛋白水平降低后使Hb的合成原料不足,也會影響其合成速度,進而影響Hb水平達標狀況;同時,血清白蛋白水平還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其水平下降后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患者住院風險[14]。此外,有研究指出,低水平(<10 mg/L)hs-CRP的MHD患者貧血狀況不如hs-CRP水平超過10 mg/L的患者,表明炎性反應可影響患者Hb水平[15],但本研究中顯示hs-CRP水平并不是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患者機體炎性反應也普遍較輕。
本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樣本樣較小,且為單中心研究,未考慮患者用藥、飲食、運動、腎功能狀態(tài)及透析模式差異對其貧血狀況的影響,在下一步研究中有待改進。
綜上所述,目前MHD患者貧血狀況較為嚴重,多種因素影響MHD患者Hb水平導致其貧血的發(fā)生,長透析齡、高水平iPTH、低水平血鈣及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MHD患者發(fā)生貧血的獨立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