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清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7)
護理工作繁重、復雜,對護理工作的評價主要由護理質量管理完成,護理質量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對護理工作的質量進行評價、對護理工作的問題進行挖掘、對護理工作的流程進行完善。隨著臨床護理工作內容不斷變化,工作內容逐步增加,對工作質量的控制也產(chǎn)生影響[1-2]。為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患者護理效果,護理質量管理也隨之產(chǎn)生變化。護理組長是科室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的崗位,在日常護理工作基礎上,針對護理工作的質量問題進行發(fā)掘,以此增加護理工作的切實性[3]。本文對所選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質量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護理組長責任制對護理工作的改善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2017年1-12月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資料,隨機分為管理組和對照組,并將18名護理人員分為管理組與對照組,每組各9名護理人員,管理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5.14±10.86)歲,工作時間3~19年,平均工作時間(8.34±4.37)年,學歷:本科以上2名,專科6名,本科在讀1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5名,護士3名。對照組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4.31±11.08)歲,工作時間3~14年,平均工作時間3-19年(8.21±3.55)年,學歷:本科以上3名,專科4名,本科在讀2名,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4名。排除實驗前后2個月調崗的護理人員,排除即將退休、新入職實習護理人員,排除不自愿參與實驗護理人員,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利用傳統(tǒng)質量管理,管理組加用護理組長責任制護理質量管理。包括建立組長責任制、分配管理任務、評價管理效果。
建立組長責任制:針對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需求,根據(jù)護理人員日常績效、職稱、知識水平以及管理效果,并根據(jù)個人自愿原則,通過申請、科室選擇等方式確定護理組長,護理組長管理8名組員,組長直接由護士長負責,并管理下屬小組中的高級以及初級護理人員,以8小時在崗與24小時責任制為日常工作方式。
分配管理任務:護理組長的主要管理責任,是對所負責小組的組員進行護理管理工作進行安排,包括帶領小組成員完成日常護理工作,協(xié)調當班期間的護理工作,監(jiān)督小組成員的工作質量,與小組成員溝通安排工作流程并與醫(yī)生配合會診、置管以及帶教工作。更新目前 排班模式,根據(jù)自身小組成員情況安排排班,做到彈性排班、新老搭配。保證護理人員資源配置合理,且能夠有效安排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
評價管理效果:定期對排班后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并作為下一階段工作指導依據(jù)。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在評價量表中評分,包括服務態(tài)度、服務用語、操作熟練、健康教育,滿分80分,患者評分越高,對護理滿意度越高。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質量調查,調查包括基礎護理、創(chuàng)傷護理、危重癥護理、急救物品管理、病房管理、文書書寫,計算總達標率。
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護理滿意度,均數(shù)±標準差(±s),t檢驗,計數(shù)資料:總達標率,率(%),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管理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2.18±5.31),護理質量達標率88.89%,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56.12±3.11),護理質量達標率66.67%,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質量管理是決定護理工作質量的監(jiān)督與指導工作,護理質量除受到護理人員的技術與知識水平外,護理人員的排班設置、工作能力也隨之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4-5]。在傳統(tǒng)護理質量管理工作中,主要強調護理人員的工作績效,硬性要求護理人員低出錯率、低投訴率,但對護理人員的能力培養(yǎng)、排班等科學性不足,并且由護士長、高級職稱護師共同負責護理質量的評價,評價系統(tǒng)性與專業(yè)性不足,出現(xiàn)問題后問責機制較差。護理組長責任制是將護理責任分配到人的質量管理方法,由組長負責組員的護理工作,并科學優(yōu)化排班設置,老帶新方式活化護理隊伍的能力梯隊,對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本文在創(chuàng)傷外科護理工作實施護理組長責任制,護理效果明顯改善,評分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與工作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