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腹腔鏡手術對操作技術和護理水平的要求標準較高,一旦圍手術期間出現(xiàn)護理不當?shù)那闆r,容易導致患者恢復期延長[1]。此次研究旨在探究將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管理應用于接受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恢復效果,接下來論述其結果。
選取50例,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收治時間為2018年7月~2018年11月,隨機分2組,觀察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6.4±3.7)歲;對照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齡36~82歲,平均年齡(56.3±3.9)歲。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可比。
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手術之前,護理人員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的方法、過程和效果,并為患者做好術前的相關準備工作;手術后,囑咐患者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為其講解護理知識;
觀察組實施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管理:①精細化護理流程。相關護理人員應當仔細將手術室內的任何工作流程以及規(guī)范標準進行了解確定,保證手術可以順利進行,規(guī)劃好患者手術次序以及為其治療的醫(yī)生等;②精細化術前護理工作。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同患者展開深入的溝通交流,有效舒緩患者的心理負擔,并且需要將手術室內相關器材做好消毒處理,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事件;③精細化術中護理。需再次檢查需要使用的各項器材是否到位、準備工作是否齊全,室內溫、濕度適宜,輔助患者調整好姿勢;④精細化術后護理。術后,及時整理手術室內的器材和物品,防止出現(xiàn)遺漏。實時查看患者的生命體征,若是出現(xiàn)異常,則需立即通知醫(yī)生采取措施。為患者做好疼痛護理,若是患者疼痛程度過高,可以采取適當?shù)逆?zhèn)痛藥物為其減輕痛苦。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手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質量評分,并收集其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數(shù)值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當計算所得P值小于0.05時,表明對比的兩組數(shù)值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25例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25.7±2.8)h、住院時間(8.6±2.5)d、護理質量評分(14.6±1.3)分;對照組25例患者首次肛門排氣時間(31.5±4.1)h、住院時間(15.4±3.8)d、護理質量評分(9.7±1.6)分。觀察組患者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41、7.475、11.884,P<0.05)。
觀察組25例中滿意17例、較滿意7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96.0%(24/25);對照組25例中滿意9例、較滿意10例、不滿意6例,總滿意率76.0%(19/25)。觀察患者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153,P<0.05)。
腹腔鏡手術是微創(chuàng)型手術的一種,當前在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把它與以往的開腹手術進行對比,腹腔鏡手術具有創(chuàng)口小、耗用時間少、術后痊愈快的優(yōu)點[2]。但是,患者往往在手術前容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從而使得手術的進行和手術后的痊愈受到影響[3]。
精細化護理是最近幾年新發(fā)展的護理模式,其可以有效的減少護理時產(chǎn)生的資源耗用,進而減少醫(yī)療成本[4];把精細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之中,可以有效的調節(jié)患者對手術的緊張反應,從而保障患者能夠順利的接受手術。隨著當前醫(yī)療水平的持續(xù)提升,各類手術方法的相繼問世,微創(chuàng)手術就此誕生并廣泛的應用于醫(yī)學臨床治療之中[5]。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期間需要使用精密度極高的醫(yī)學設備,不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有了較高的要求,也提高了對手術室的護理工作的要求,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對于患者的痊愈效果影響較大。而手術室精細化護理能夠全面、有針對性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相關護理人員在此期間不僅會滿足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需求,同時也能夠運用其豐富的手術室護理經(jīng)驗,合理安排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全過程的各個細節(jié),使得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患者的恢復時間也有效減少,使患者預后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也高于對照組,且上述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
綜上可知,將手術室精細化護理管理應用于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可以顯著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值得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