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生,孫小蘭,陳小綠
江西省新干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江西 吉安 331300
在臨床急腹癥中,膽結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在老年人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并且與男性相比較而言,女性的發(fā)病率更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膽結石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的增長。如果患者不能及時得到相應的治療,很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膽管炎以及胰腺炎等并發(fā)疾病,病情嚴重時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在現階段的膽結石臨床治療過程中,最常用的治療方式就是藥物保守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這兩種治療方式各自具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為了提升膽結石治療效果,我院將這兩種治療方式進行結合,其治療效果顯著,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參照組選取26人,研究組選取26人。參照組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年齡30~75歲,平均(48.61±3.22)歲;研究組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齡35~74歲,平均(49.71±3.6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以及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參照組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麻處理或進行硬膜外組織麻醉,完成麻醉之后開始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包括右肋緣下切口性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檢查術以及膽囊造瘺術[1]。外科手術結束后,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傷口處理,例如:抗炎、止血等操作。
(2)研究組患者行外科手術聯合藥物治療的治療方式。外科手術的開展形式與參照組相同,在此治療基礎上,患者從術后第二天開始服用消炎藥物,在進餐前半小時內口服消炎藥物,如:消炎利膽片,每次服用藥物劑量應當為3g,每天服用次數為3次,連續(xù)治療1個月[2]。
(3)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時間越短證明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為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術后傷口完全愈合,并且臨床疾病癥狀全部消失,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水平恢復正常;有效為患者接受治療后,術后傷口基本愈合,并且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有所好轉,基本恢復正常,能夠進行適當的運動;無效為患者接受治療之后,術后傷口并未愈合,且出現明顯并發(fā)疾病。總有效=顯效+有效。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出現胰腺炎、膽管炎以及黃疸等并發(fā)疾病的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對比。③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時間越短證明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20.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例(%)表示,行χ2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后得出,研究組患者兩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例(%)]
表3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表3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及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人口老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膽結石患者的發(fā)病率呈現出持續(xù)增長的發(fā)展趨勢,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在膽道系統(tǒng)疾病中,膽結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膽結石是一種在膽囊中發(fā)生的,由于結石導致產生的膽道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人群為老年人群體,并且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颊叱R姷呐R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急性腹痛,并且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膽管炎、胰腺炎以及黃疸等并發(fā)性疾病。
在臨床醫(yī)學研究中證明,女性膽結石患者的數量要明顯多于男性膽結石患者,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上膽結石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在現代臨床醫(yī)學治療中,膽結石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藥物治療以及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在治療膽結石的過程中,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其手術療程較為徹底,并且具有清晰的視野,最終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大部分的膽結石患者有較多并發(fā)癥存在,機體免疫力較低,直接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具有較大的難度[3]。因此,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外科手術的治療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應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之后,患者的胃腸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削弱,最終導致患者的住院時間被延長。
藥物治療膽結石的方式相對較為保守,本研究中使用的藥物為消炎利膽片。消炎利膽片中主要包含溪黃草、穿心蓮以及苦木,是一種中成藥制劑。溪黃草的主要功效是涼血散瘀、清熱利濕,同時還有一定的利膽的效果;穿心蓮的主要功效是燥濕瀉火、清熱解毒,苦木的主要功效使祛濕、清熱、解毒。因此,這三位藥劑進行結合制成藥物,能夠達到祛濕、清熱以及利膽功效[4]。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這一藥物的應用主要是針對膽管炎以及急性膽囊炎等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由于肝膽濕熱而導致出現口苦、肋痛等癥狀。但是該藥物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脾胃虛寒的患者一定要謹慎應用。
由于消炎利膽片屬于一種中藥制劑,主要功效為清熱祛濕利膽,同時能夠對急性炎癥起到抑制作用[5]。因此,在治療老年膽結石的過程中,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方式,并加以消炎利膽片進行輔助治療,使患者的恢復速度得到提升。同時與臨床治療實踐進行結合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膽結石患者出現合并感染的癥狀,就必須及時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并在手術結束后,叮囑患者服用消炎利膽片,能夠達到良好的利膽消炎的效果[6]。本研究結果證明,外科手術聯合藥物治療老年膽結石具有可行性以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相較于單一外科手術治療,采用外科手術聯合藥物治療的方式對老年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能夠使膽結石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患者治療后產生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也能得到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有效縮短,能夠幫助患者盡快脫離疾病的困擾,促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