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
(南通大學附屬建湖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700)
婦科手術術中需對手術區(qū)域反復使用灌洗液進行灌注,重復灌洗操作過程中灌洗液可溫度偏低,可吸收機體熱能,從而降低婦科手術患者術中體溫,從而促使婦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出現低體溫,低體溫的發(fā)生可損傷機體體溫調節(jié)中樞靈敏度,降低手術治療安全性。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37例圍手術期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與37例術中行綜合保溫護理患者圍手術期體溫變化情況以及低體溫發(fā)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實驗組37例手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患者年齡在36歲~75歲,中位年齡為(53.12±1.12)歲。對照組37例手術患者一般資料如下:患者年齡在36歲至70歲,中位年齡為(51.15±1.14)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驗證,P值>0.05。
本次研究患者均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排除標準:(1)排除術前血壓、血脂、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2)排除合并嚴重心律失常等心系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神經綜合征或其他神經系統(tǒng)功能異?;颊?。
(1)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均行常規(guī)護理,術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手術流程、術中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行術前準備,告知患者預計手術效果,從而緩解患者術前緊張情緒,提升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颊咄瓿尚g前相關準備后進入手術室,手術室護理人員核對患者姓名、床號,充分暴露手術區(qū)域并對非手術區(qū)域進行覆蓋,手術結束后護理手術室護理清潔患者肌膚血液等,并幫助患者穿手術服,將患者送回病房,與管床護士交接患者進行交接,關注患者術后24小時生命指征。
(2)實驗組行綜合體溫護理,主要方法如下:①術前1 h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手術室進行升溫,恒定在25攝氏度。②患者在準運過程中為患者覆蓋手術被,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手術室護理人員監(jiān)測患者體溫,于患者身下防止加熱毯,在協(xié)助患者更換術中體位后為患者覆蓋保溫棉被。③術中輸血、輸液前將輸血、輸液裝置與加溫裝置進行連接,保證血液以及相關溶液均在輸注前溫度提升至38℃左右。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前10 min、進入手術室15 min、離開手術室后30 min體溫變化情況。
(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低體溫發(fā)生情況。
(1)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體溫變化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進入手術室15 min、離開手術室后30 min體溫均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體溫變化情況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體溫變化情況
注:P值>0.05
組別 n 進入手術室前10 min進入手術室15 min離開手術室后30 min實驗組 37 36.76±0.24 36.70±0.21 36.56±0.22對照組 37 36.77±0.25 36.01±0.22 36.03±0.23 t值 3.675 3.568 3.668
(2)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低體溫發(fā)生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1例低體溫,對照組5例低體溫,實驗組低體溫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70% VS 13.51%),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低體溫發(fā)生率經x2檢驗5.207,P<0.05。
婦科手術過程中易發(fā)生低體溫,近些年相關研究表明低溫度患者與常溫患者相比傷口感染率高,低體溫狀態(tài)機體骨骼肌收縮可致使患者軀體發(fā)生顫抖,骨骼肌收縮活動課增加機體耗氧量,繼而降低手術安全性[2-3]。
綜上所述,婦科手術患者術中綜合保溫護理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