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英
眾所周知,評價一篇文章的好壞,特別是小學生的習作,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是否有華麗的詞語、深刻的內容,而主要在于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對于寫作而言,情感是比形象更為本質的東西。狄德羅說 :“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都不可能打動人心”。《新大綱》也指出:學生習作要“做到說真話,表真情實感”,這就要求學生帶著感情去寫?!扒椤?,是小學生作文的靈魂。情感是人的主觀世界。學生的情感來源于對事物的認識,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浮于表面,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以此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真情,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然地寫作。
文中悟“情”
課文是學生習作的范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僅能積累豐富的詞匯,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特色等,更能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能否使學生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按學生情感發(fā)展的曲線展開教學過程,并讓學生知“情”、悟“情”,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和學生生活實際較為接近的文章,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生活、體會情感、表達情感的方法。如在教學《夾竹桃》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從養(yǎng)花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和生活哲理;從《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體會作者如何通過祖父園子的景物描寫和自己的活動來表達自己的自由、快樂之情;從《灰椋鳥》一文中,作者通過對鳥兒歸林、鬧林的場面的生動描寫,體現(xiàn)了作者的愛鳥之情……學習課文中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方法,為學生習作表“情”,奠下了成功的基石。
生活育“情”
贊可夫說:“應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印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表達情感?!鄙钍亲魑牡脑搭^,感知生活是習作的重要條件。如果學生在實際認識過程中不善于思考,只是機械地觀察,便不會有深刻的內心感悟。只有引導學生用心去關心社會、貼近自然、品味生活,產生出自己的親身體會,才能使學生在寫作時有充沛的真實情感,從而寫出感人的好文章。引導學生觀察: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媽媽的步伐是不是越來越匆忙了?奶奶的背是不是更駝了?老師的皺紋是不是更多了?……利用空余時間,走進大自然,看看繁花似錦、綠草如茵的春景,感受春的氣息;調查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環(huán)顧周圍,高度發(fā)展的科技給生活帶來了那些變化?利用現(xiàn)有條件,在班級里養(yǎng)些花草、小動物,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植物的興趣。生活內容豐富多彩,社會觀察紛繁復雜,學生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如何捕捉情感契機,用心的感受,即景生情,以心育情。
習作表“情”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痹鯓影堰@個工具用好,讓學生及時地、恰當?shù)?、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呢?
由“事”感“情”
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生活體驗,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但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事例進行評點,使學生能用“心”來面對生活,產生交流、傾訴的欲望,以感情促表達。生活中常會發(fā)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這些經(jīng)歷最能震撼人心。適時抓住時機,以情感促表達,讓學生及時把當時的感受寫下來,定能擺脫作文空洞乏味,無病呻吟之態(tài)。一天,我發(fā)現(xiàn)班上有個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卻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眼神定定的,好像有什么心事。我便詢問他,他淚汪汪地告訴我,家中養(yǎng)的小狗不見了。第二天,我便問他小狗找到了沒有?他眉開眼笑地告訴我找到了。望著他的神情,我靈機一動,問他:“你發(fā)現(xiàn)小狗不見了,急不急?”“急到什么程度呢?”“小狗找到時,你的心情又有什么變化?”“你把這件事寫成周記,好嗎?”當學生把周記交上來時,發(fā)現(xiàn)比他以往的作文要生動得多,特別是發(fā)現(xiàn)小狗不見時的焦急、傷心和找到小狗后的激動、喜悅,描寫得生動細致,感情的起伏變化躍然紙上。
睹“物”思“情”
這類作文意在培養(yǎng)孩子的敘述能力,由一件物件、一個情景抒發(fā)感情。人有時不經(jīng)意間看見一個標的物,或房屋、或樹林、或驛站、或炊煙……就會浮想聯(lián)翩,賦予它不同的情感,記憶的閘門猶如洪水,勾起一段或美好或辛酸的回憶,陷入深深地沉思中。古人因“睹物思情”,產生了許多千古流傳的佳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江南幾度梅花發(fā) ,人在天涯鬢已斑。 ”……
小學生的“情”,未必有如此之深,但必定有快樂、悲傷、感激、思念等人之常情。一個玩具、一本書、一張照片……有時候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一段難忘的感情,一個深深思念的人?!兑粡埨险掌贰段易钫鋹鄣?》等作文題目,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如一張照片記錄的難忘往事,一段歌聲承載的美好記憶等。通過對事情經(jīng)過的敘述,重要情節(jié)的描寫,表達內心真摯的情感,作文才會生動感人。
觸“景”生“情”
寫景類作文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無話可說。他們平時很少走進自然、觀察自然,不知物轉星移。在狹隘的生活范圍中,很難體會到柳樹吐綠,桃花已紅,自然無法感受大自然奇妙的景致。學校西側有一正在開發(fā)的菜場。春天來臨,其周圍仍是金黃的油菜花和微波粼粼的魚塘,再往西就是運河。我讓學生利用周末,到那里進行體驗。雖說這些是農村常見的景物,可學生卻很少進行觀察體驗。在學生的反饋中,我聽到了學生們熱烈的發(fā)言,仿佛看到了他們在說呀、笑呀、跑呀、跳呀,盡情地領略這大自然的美景。看,他們在觀察時和家人、小伙伴的對話:“看,麥苗!”“這是草,不是麥苗?!薄坝羞@么綠,這么長,這么整齊的草嗎?”“當然有,這是農民專門種的給魚吃的青草。”……“啊,船隊這么長!”“一、二、三、四……整整十只!”“這船這么大,能裝一百噸重的貨物吧?”……“快來看,魚塘里有魚在游來游去!”……在題為《春游》的作文中,我看到了這樣的話:“一大片碧綠的草,葉尖沾著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微風吹過,油菜花的芬芳鉆入了鼻子,癢癢的”;“這里景色優(yōu)美,運河上的船只來來往往,一派繁忙的景象,真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大自然的清新之氣撲面而來,作文充滿了勃勃生機,童真、童趣盡顯其中。
學生的習作,是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真實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將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動情、動心,從而產生迫切的表達需要和濃厚的寫作興趣,才能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蘇州市吳江區(qū)平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