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淵
摘要:中國政治術語的精準翻譯能夠更好地向國際社會解讀當代中國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道路、政治經濟政策和思想文化?!吨袊P鍵詞:“一帶一路”篇》是解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狀的權威讀物,日譯采用“同形詞”、外來語、字面直譯等方法,對中文原文的忠實度非常高。以《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為研究文本,分析探討政治術語的日譯策略的特點,為構建統(tǒng)一對外話語體系助力。
關鍵詞:政治術語 日譯 中國關鍵詞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4-0098-02
隨著政治和經濟的日益發(fā)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升,中國政府根據(jù)國際形勢提出了一系列統(tǒng)一對外傳播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政治術語。中國政治術語的精準翻譯能夠更好地向國際社會解讀當代中國的發(fā)展理念、發(fā)展道路、政治經濟政策和思想文化,同時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打造中國形象、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新詞新概念的翻譯模式
《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是解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現(xiàn)狀的權威讀物,該書包含了基本概念(9個關鍵詞)、建設目標(7個關鍵詞)、合作重點(5個關鍵詞)、“走廊建設”(6個關鍵詞)、合作機制(12個關鍵詞)、其他國家或組織倡議(10個關鍵詞)、合作案例(10個關鍵詞)等7個模塊共59個關鍵詞,并對關鍵詞進行了詳細解釋。其中有不少新詞新概念,如“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絲路精神”等。對于這些新詞新概念,日譯秉承政治術語忠實性原則,全部采用一一對應的直譯模式。其中以同形詞、外來語+同形詞、目的語對應譯文的模式為主。
與其他表音文字不同,日語和漢語同屬漢字文化圈,兩種語言存在大量的漢語“同形詞”。中日“同形詞”的外延和內涵并不一定完全對應,但不得不說“同形詞”的存在給中日文翻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在強調忠實性原則的政治術語的翻譯中,日譯具有能夠照搬漢字的高度忠于字面的獨特條件,“同形詞”翻譯模式貫徹得更為徹底。在《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一書中,部分關鍵詞采用了完全忠實于原文的字面的翻譯策略。
漢語:一帶一路、五通、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日譯:一帯一路、五通、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這四個關鍵詞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出的政治術語,也是外交新詞,在日語原文中顯然并不存在對應的詞匯。日譯采用了忠于字面的異化翻譯策略,突出了這類新詞的專業(yè)性和新奇性。對于普通日本讀者,很難從字面理解這類關鍵詞的意義,凸顯了異國政策的陌生化特點。除以上四個字面完全一致的同形詞譯文外,“同形詞+外來語”的翻譯模式也是常見手法。
漢語:絲綢之路經濟帶、絲路精神、絲路基金、健康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
日譯:シルクロード経済ベルト、シルクロート精神、シルクロード基金、健康シルクロート、平和シルクロード
這里的“絲綢之路”(絲路)被統(tǒng)一翻譯成“シルクロート”,再配合其他詞匯成為“同形詞+外來語”的新譯法。“絲綢之路”在日語中也曾直譯為漢字類的“絹の道”,但多指古代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新絲綢之路則統(tǒng)一使用外來語“シルクロート”的譯法。
不同于采用同形詞和外來語等完全忠于字面的翻譯手法,《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中有一部分關鍵詞,使用目的語中對應詞匯進行翻譯。譯文雖然無法使用字形完全一致的“同形詞”或外來語,但依舊忠于原文進行翻譯,也是直譯的一種方式。
漢語: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日譯:政策上の意思疎通、インフラの相互連結、貿易の円滑化、資金の調達、民心の相互疎通
“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等關鍵詞是中國政治文獻中常見的四字模式,格式規(guī)整精簡,涵義深淵廣闊。這里出現(xiàn)的四字關鍵詞,多以“名詞+動詞”的格式呈現(xiàn)。日譯對名詞的翻譯多采用同形詞翻譯,后面的動詞則不拘泥于完全的字面同形,使用相對靈活的翻譯方法,前后加入“の”字表達前后兩者邏輯關系。中文的四字詞匯精簡規(guī)則,日譯無法做到這種完全忠于字面的四字翻譯,采用相對靈活的表達方式。
二、組織機構會議的翻譯
《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提出了較多的國際組織機構會議的名稱。組織機構會議的日譯,一般采用日本國內對該組織的稱呼方法,并在譯文后面加上該組織的通用英文縮寫。
漢語: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歐會議、亞洲合作對話、亞信會議、中阿合作論壇、中亞區(qū)域經濟合作、中非合作論壇
日譯:上海協(xié)力機構(SCO)、アジア太平洋経済協(xié)力會議(APEC)、アジア歐州會議(ASEM)、アジア協(xié)力対話(ACD)、アジア相互協(xié)力信頼醸成措置會議(CICA)、中國ーアラブ諸國協(xié)力フォーラム(CASCF)、中央アジア協(xié)力機構(CACO)、中國ーアフリカ協(xié)力フォーラム(FOCAC)
筆者查閱日本搜索網站,除“亞歐會議”在日本網站稱為“アジア歐州會合(ASEM)”與書中“アジア歐州會議(ASEM)”的譯法略有差異外,其他幾個組織名稱均與日媒一致,英文也采用了國際通用的縮寫方式。從字面翻譯來看,多次出現(xiàn)的詞匯“合作”“組織”“會議”“論壇”分別翻譯為“協(xié)力”“機構”“會議”“フォーラム”,對應十分公正。如遇到字面直譯與日本國內稱呼方式有異的情況,一般尊重日本國內的稱呼方法。如“亞信會議”和“中非合作論壇”,采用日媒一貫使用的“アジア相互協(xié)力信頼醸成措置會議(CICA)”“中國ーアラブ諸國協(xié)力フォーラム(CASCF)”,這也是該書中少有的采用歸化翻譯策略的手法。
三、地名、國家等專有名詞的翻譯模式
地名和國家是關鍵詞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匯。中文源語中有如“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的全稱方式來命名的關鍵詞,更多的是如“中白工業(yè)區(qū)”“中老鐵路”的簡稱方式命名。
中文中單獨一個地名或國家的關鍵詞,一般使用全稱表述,而多個地名、國家的情況則多使用簡稱。反觀日譯,基本采用全稱的方式。如“俄印伊‘北南走廊計劃一詞中涉及的三個國家俄羅斯、印度、伊朗,中文各取國家簡稱以“俄印伊”命名,其日譯為“ロシア·インド·イラン「北南回廊計畫」”,使用三個國家的全稱。這種翻譯模式一目了然,讓讀者更易解讀,也符合日語目的語的表述習慣。
四、結語
政治文獻的翻譯對于宣傳中國政策、向世界展示中國、了解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分析《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的日譯后可以看出,日譯利用中日同形詞之便,對原文的忠誠度非常高,特別是名詞的日譯,同形詞翻譯隨處可見。無法使用同形詞翻譯的部分,如國家名稱、精練動詞等原文,多使用外來語或日語中對應的詞匯進行翻譯,依舊屬于直譯范疇。程鎮(zhèn)球(2003)認為,在政治文獻的翻譯中,我們掌握忠實的標準要比其他文類的翻譯嚴格得多。這是因為政治文章涉及國家大政方針,基本政策等,稍一疏忽,后果可能會非常嚴重。而日譯在忠實原文這一點上顯然做得更加到位。
參考文獻:
[1]彭鎮(zhèn)球.政治文章的翻譯要講政治[J].中國翻譯,2003(3):8-22.
[2]修剛,米原千秋.中國政治文獻“同形詞”的翻譯:以2015《政府工作報告》日譯為例[J].天津外國語學大學學報,2016(7):1-7.
[3]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xié)會.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