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峰
摘 要 董仲舒是我國西漢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視教師在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認為教師在師德方面要具有“正道重志,行道養(yǎng)志”、“以仁安人,以義正我”、“強勉學問,聞博知明”、“積習漸靡,貴微重始”等品質(zhì)。剖析董仲舒的師德思想,對于今天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 董仲舒 師德思想 現(xiàn)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30
Dong Zhongshu's Thought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its Modern Value
WANG Zhangfeng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Dong Zhongshu is a famous educator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e believes that teachers should have such qualities as "focusing on the right way, cultivating the will through the way", "treating people with benevolence, rectifying myself with justice", "encouraging learning, knowing and knowing well", "accumulating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becoming popular, valuing and starting again". The analysis of Dong Zhongshu's thought of teacher's morality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ity.
Keywords Dong Zhongshu; thought of teacher's morality; modern value
董仲舒,西漢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西漢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儒學大師,被稱為“漢代孔子”。從重視教育的視角出發(fā),董仲舒非常重視教師在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用,認為教師是培養(yǎng)人才、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董仲舒也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這些教育思想和教育經(jīng)驗,對當今進行師德教育仍大有裨益。
1 董仲舒的師德思想
董仲舒要求教師“美道慎行”。他在《玉杯》中言:“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故力不勞而身大成,此之謂圣化,吾取之?!边@就是說,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只具備過硬的業(yè)務本領還不夠,還要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yǎng)。董仲舒認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師德修養(yǎng)。
1.1 “正道重志,行道養(yǎng)志”
董仲舒認為,作為傳道授業(yè)的教師首先要明“正道”,即對道德規(guī)范要有正確的認識, 并且能內(nèi)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他在《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中提出:“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道不謀其功?!币馑际钦f,真正的仁人遵循正道行動而不謀求利益,按照道理行動做事而不急著見功效。這種觀點在現(xiàn)代看來雖有失偏頗,但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應該做到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念,這一點仍是值得肯定的。只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任何現(xiàn)實的功利得失才不會干擾和動搖自己的人生追求。
董仲舒提出,教師的立志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在《玉杯》中說:“《春秋》之論事,莫重于志……禮之所重者在其志?!边@就強調(diào)了立志在道德修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即只有具備遠大的志向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類似于《大學》中講的“制止而后有定”思想,有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zhì)。
1.2 “以仁安人,以義正我”
董仲舒十分重視教師如何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在這方面,他提倡“以仁安人,以義正我”。即“治我”要嚴,待人要寬,要求教師養(yǎng)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德性。用董仲舒的話說,就是“以仁治人,以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于外?!保ā度柿x法》) 他要求以“仁者愛人”的情懷去愛護、關心他人,寬以容眾,同時要以義來約束自己,“自攻其惡”,經(jīng)常自我檢查反省,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度柿x法》曰:“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不予為仁?!本褪钦f,仁的法則在于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義的法則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別人;否則雖然能正人,也能自愛,但都不能算作是具有“仁”、“義”品格的人。從中可以看出,“仁”是涉及人與人關系的,其表現(xiàn)是“博愛于人”,對教師而言就是要有仁愛之心,關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而義的目的在于“正我”,對教師而言就是要正己、修德,為善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身先示范。這與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思想是一脈相通的。
1.3 “強勉學問,聞博知明”
對于教師而言,董仲舒認為要有高深的學問,這是為師的重要條件。他提出:“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 (《漢書 董仲舒?zhèn)鳌罚倪@個認識出發(fā), 董仲舒提倡教師要“強勉學問、聞博知明”。董仲舒認為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要想學有所成就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并肯于刻苦鉆研,這便是“強勉”?!皬娒銓W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漢書 董仲舒?zhèn)鳌罚?就是說,奮發(fā)努力于學問,則聞見廣博而才智更加聰明;奮發(fā)努力于行道,則品德高尚而事業(yè)更加成功。因此對于教師而言,無論是治學還是修德,都需要發(fā)揮這種“強勉”精神。
對于學習內(nèi)容,董仲舒認為教師應該博覽群書。他說“能通一經(jīng)曰儒生,博覽群書號曰洪儒……教授於世謂之儒?!苯處熤挥芯哂袕V博的知識,才能掌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在教學中更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從而更好的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們的智力、體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1.4 “積習漸靡,貴微重始”
教師勞動的示范性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而教師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個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應從日常具體的細微行為做習慣起,通過長期堅持,日積月累,就可以逐漸實現(xiàn)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董仲舒曾在《天道施》說道:“積習漸靡……常然若性,不可不察也。”因此,要加強然教自身修養(yǎng)就要注重平時的“積習漸靡”,雖師短期可能察覺不到這種細微的變化,但通過“眾少成多,積小致巨” “累善累德”, 久而久之就會達到“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之”的道德修養(yǎng)境界,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在自身品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為應對隨時出現(xiàn)的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要求的不良思想和行為,讓它們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董仲舒提出要“貴微重始”。 就是要看重細微,慎重于事物、行為的開始。只有這樣才不至于由小的不良念頭變成大的不良習慣和顯著的過錯。所以人們要想在大處不犯錯,那么就要先在細微處不犯錯,亦即董仲舒所說的“惡無小而不去”。對那些惡事,不因為它小就不摒除,以此來純化自己善良的德行。
2 董仲舒師德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
眾所周知,教師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依靠力量,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董仲舒的師德思想對于今天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教師要有職業(yè)理想,志存高遠。教師作為青少年的引路人,通過教書育人,承擔培養(yǎng)人才、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民族素質(zhì)的使命。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一些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理想弱化,名利思想較為嚴重的現(xiàn)象;加之一些教育評價體制的弊端,有一些教師出現(xiàn)只注重教書不注重育人的現(xiàn)象。在此背景下,倡導教師正道重志,樹立正確的職業(yè)理想顯得尤為重要。韓愈在 《師說》 中說: “師者,所以傳道、 授業(yè)、 解惑也。” 作為教師,他不僅要教授學業(yè)、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疑惑,而且還要通過傳道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我們現(xiàn)在講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師要有效完成這一任務,就要求教師首先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道德要有明確的認知和深刻的理解, 教師只有明道才能更好的“傳道”。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樹立起正確的職業(yè)理想,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2)教師要有仁愛之心,為人師表。首先,教師要有仁愛之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仁愛之心”集中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關愛上。這種愛包括熱愛、關心和尊重學生。這種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因為關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作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勞動具有示范性,教育者需要通過自己良好的言行來影響受教育者。事實也證明,身教重于言教。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好榜樣來示范和教導學生。
(3)教師要刻苦鉆研,終身學習。作為傳道授業(yè)的教師,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不學習就無法完成這一任務。在這方面,董仲舒所提倡的“強勉學問、聞博知明”,對于今天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的教師更是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鋪天蓋地的信息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知識來源,這就向教師們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如果教師放棄學習的腳步,就會落后于時代的要求,更談不上滿足學生對知識多元化的需求。面對迅猛發(fā)展的高科技潮流,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并且在行動上努力成為勤奮學習的模范。因為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才能跟得上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去引領學生終身學習。
(4)教師要加強道德自律,堅持“慎獨”。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師德修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然而師德的構筑絕非一日之功,師德有基于德行和內(nèi)心操守的屬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加強道德自律,自覺堅持“慎獨”。因為只有高度自律才能使教師抵御各種各樣的誘惑,防范各色各類的“糖衣炮彈”。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劉備所說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自覺從各個方面為學生做出表率。
總之,董仲舒作為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有深刻影響的儒學大師和教育家,他的師德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對此進行研究不僅有助于推動我國當前的師德建設,而且也為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參考文獻
[1] 劉奕,劉曉波.董仲舒的德育方法及其現(xiàn)代價值[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36):58-59.
[2] 孫慧明.董仲舒“明師”觀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16(08):1-5.
[3] 龐橋.董仲舒的教師道德思想淺析[J].黑龍江史志,2008(16):138.
[4] 曹迎春,董麗君.論董仲舒的教師觀[J].衡水學院學報,2007(03):36-38.
[5] 張世亮,鐘肇鵬,周桂奠.春秋繁露[M].北京:中華書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