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寅
摘要:王魯彥《菊英的出嫁》一文敘述了菊英的母親給陽壽8歲的女兒病逝十年后操辦冥婚一事,本文試從“外在真實”、“心理真實”、“鄉(xiāng)土真實”三個角度展現(xiàn)《菊英的出嫁》中現(xiàn)實主義思潮的“真實”觀,剖析母親外在的行為和內在的心理之間的矛盾與真實,進而折射中國農村婦女集體無意識的現(xiàn)狀以及王魯彥對于鄉(xiāng)土批判力度的困惑。
關鍵詞:《菊英的出嫁》;母親;真實
現(xiàn)實主義最大的特征便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反應社會生活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王魯彥的《菊英的出嫁》中,通過對菊英母親大肆操辦女兒的冥婚的描述,展現(xiàn)了浙東地區(qū)的民風民俗,即外在的、表層的社會真實;通過菊英母親內心潛意識的流露,可以感知菊英母親不同層次的心理真實。王魯彥筆下農村地區(qū)的落后風俗和村民們根深蒂固的“看客”心態(tài),可以看出最真實的浙東鄉(xiāng)土風貌。
一、外在真實
現(xiàn)實主義強調文學作品的客觀真實性,強調以生活本來的樣子來展現(xiàn)真實。王魯彥在《菊英的出嫁》中細致地描摹了一場隆重的冥婚,通過一段時間的籌備,菊英母親最終完成了為已故女兒舉辦一場隆重婚禮的夙愿。巴爾扎克的文藝理論創(chuàng)作觀點提到“小說應成為社會風俗的歷史”,也正如文中所說的:“菊英的娘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也毅然的把女兒的責任照著向來的風俗放在自己的肩上了?!贝颂帯跋騺淼娘L俗”便指的是冥婚。
在整個冥婚籌辦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作者的細節(jié)描寫看到浙東地區(qū)的冥婚過程,如“金簪二枚,銀簪珠簪各一枚。金銀發(fā)釵各二枚?!薄斑€隨去了良田十畝,每畝約計價一百二十元?!边@些細節(jié)的真實描繪,展現(xiàn)了一位愛女兒近乎達到癡狂狀態(tài)的母親。這是一種變形、扭曲的、甚至可以說是幾乎變態(tài)的母愛。當女兒去外婆家僅僅才第7天時,母親便在家里輾轉反側,甚不放心;這是一個落后、無知、人云亦云、過度溺愛、不切實際的母親,她的錯誤治病之法最終導致了女兒的不治身亡。母親“淳樸”,她相信坊間流傳的一切,“娘聽見許多人說,生這病的人都是一禮拜就死的!”“西醫(yī)最好的辦法是打藥水針,只要病人在二十四點鐘內不至于窒息,藥水針便可保好?!蹦赣H盲目聽信鄉(xiāng)民們愚蠢的治病方式,終釀成悲劇;母親“守道”,她恪守著“出嫁從夫”的倫理觀念,盡管丈夫常年不回家,但她依然必須長守家中;母親“勤勞”,一個人把孩子養(yǎng)大,雖然最后女兒不治身亡,但是母親依舊成功地置辦了一場“豪華”的冥婚,完成了畢生的夙愿;母親“節(jié)約”,她寧可自己累死,也不愿花些小錢請人幫忙打理家務,事事親力親為。淳樸、守道、勤勞、節(jié)約,不僅僅是菊英母親的形象,更是綿延數(shù)千年的中國農村婦女的形象。王魯彥這樣的描寫,無疑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了浙東農村的外在真實性。
二、心理真實
弗洛伊德認為“每一次幻想就是一個愿望的滿足,是潛意識領域受到種種壓抑的欲望沖動”,榮格也說過“人類精神史的歷程,便是要喚醒流淌在人類血液中的記憶而達到向完整的人的復歸。”因此,一個人內心潛意識的活動,恰恰可以打破她臉上的表情,直擊她最真實的內心,而菊英母親,正是如此。
首先,是她直白的順從心理。“依從他,不要使他不高興。歡歡喜喜的明年就給他生一個兒子!對于公婆要孝順,要周到。對于其他的長者要恭敬,幼者要和藹。不要被人家說半句壞話,給娘爭氣,給自己爭氣,牢牢的記著!”母親百般囑咐女兒要順從夫家、恪守婦道、綿延子孫,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代入給女兒。這些在母親身上潛移默化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展現(xiàn)了幾千年來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觀念對中國千千萬萬女性潛意識的壓迫。
第二,是她潛在的救贖心理。與其說冥婚是母親為死去的女兒圓夢的一個手段,不如說是母親自我救贖的一種方式,所以才有了母親當聽到遠處有媒人時便“冒風冒雨,跋山涉水的去東西打聽”,“盡她所有的力給菊英預備嫁妝,是她的責任,又是她十分的心愿?!蓖ㄟ^文本分析可知,女兒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得病“白喉”,間接原因是因為女兒去了外婆家住了幾天,母親沒有直接陪綁女兒并照顧她,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母親錯過了最佳治療機會和最優(yōu)治療方式,而是盲目采用農村的土辦法為女兒燒香拜佛,正如文中“娘看著心中非常的不好過,又想到外國醫(yī)生的厲害,怕要開刀做什么,她既一定不肯去,不如依了她,因此只到萬邱山去求了藥回來了?!痹谂畠核篮?,母親大概也知道女兒的不治身亡和自己有著較密切的關系,但是這只是母親潛在的想法。處于對自我救贖的需要,母親想到了給女兒辦一場冥婚的方式,既為女兒找到夫家、不至于在黃泉之下繼續(xù)孤獨,又可以作為自己造成女兒不治而亡的救贖方式,降低心理負罪感,就如原文所說的“她現(xiàn)在正忙著辦嫁妝,她的力量能好到什么地步,她便好到什么地步。這樣,她才心安,才覺得對得住女兒?!?/p>
第三,是她隱晦的性心理。菊英的母親百般囑咐女兒和女婿之間的婚姻生活,如“讓他日日夜夜陪著你,抱著你”,這句話是多么的具體和形象,透過文字,讀者可以看到母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應該是笑容滿面的?!芭阒薄氨е边@些動詞,再加上“日日夜夜”這一狀態(tài),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希望女兒每天可以有人陪伴。而正是因為母親自己的丈夫常年出門在外,很少有團聚之時,所以才把和夫妻常伴作為對女兒的告誡和祝福,也是對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的希冀;源于自己現(xiàn)實苦痛和性壓抑,故母親寄托于幻覺和想象,思考烏托邦式的補償,且十分隱晦,可是越隱晦越展現(xiàn)受封建倫理的迫害之深,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迫害,一種讓人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不在受著影響的迫害。
三、鄉(xiāng)土真實
通過一場冥婚,我們可以看到浙東地區(qū)的風俗情況,母親近乎守著“活寡”的狀態(tài),日日夜夜操勞節(jié)儉卻在一場莫須有的冥婚中闊綽不已,可見封建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對生者枷鎖式的奴役和鉗制之深。通過作者王魯彥的民俗敘事,我們也可以看到浙東的鄉(xiāng)土文化真實。
首先,鄉(xiāng)間愚昧落后的風俗仍在,且根深蒂固。從菊英母親的拜仙求藥、到冥婚儀式的大張旗鼓,再到對上天、對鬼神的無比崇敬,可以看出原始的最淳樸的鬼神性靈觀,這些莫須有的神靈觀念,卻從心理牢牢地揪住了鄉(xiāng)人們的內心,使之不知不覺之中便成為了“神靈”的奴隸,可笑的是,這些神靈并不存在,且在關鍵時刻也沒有能夠幫助鄉(xiāng)人們渡過難關。這是一種“在虛幻中求安慰,在盲目中找歸宿?!保?)
其次,鄉(xiāng)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之深。這是一群不知道被束縛、不想擺脫束縛、也難以掙斷精神枷鎖束縛的鄉(xiāng)人,他們在母親操辦婚禮時表現(xiàn)出的麻木的“看客”心態(tài),建議母親讓她求仙拜佛以求菊英恢復時告知的愚昧藥方;而轉至母親自身,她想通過這場冥婚,讓“鄰居親戚們知道罷,菊英的娘不是一個沒有福氣的人!”為什么自己是否有福氣需要通過別人的價值標準來判斷?這里也可見鄉(xiāng)人們潛在的集體無意識,他們覺得別人認為對的東西就是對的,覺得大家普遍認可的事情才是對的,這樣卻恰恰忽略了自我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盲目地“為別人而活”,隨波逐流,毫無主見。
雖然,我們看到了很多農村落后、荒謬的東西,但是卻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脈脈鄉(xiāng)情,他更多地以人道主義的關懷展現(xiàn)他筆下的浙東鄉(xiāng)村,批判力度并沒有很強烈,讓讀者更多地感受到強烈的母愛、真實的母親和實實在在的浙東山村,而不僅僅只是背后的畸形鄉(xiāng)土,展現(xiàn)王魯彥筆下的鄉(xiāng)土真實。
注釋:
陳宇:《對冥婚習俗的文化反思論<菊英的出嫁>的內在意蘊》,《語文學刊》,第149頁。
參考文獻:
[1] 馬新國主編.西方文論史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第3版).
[2]劉中樹,許祖華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思潮史[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9.(第1版).
[3]朱棟霖,朱曉今,吳義勤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2013[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