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榮
古詩詞是鑲嵌在古代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顆極為璀璨的明珠,學生閱讀,身心會越發(fā)健康,精神會為之一振,良好的健康人格則可在不斷豐富的閱讀中形成。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研究現(xiàn)時代古詩詞教學的策略。筆者從插上學生想象翅膀,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的角度進行教學思考和實踐,以期幫助學生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古詩詞寥寥數(shù)十字,卻蘊含著極為豐富而又深邃的內容。無論是淺表意義上的文字,還是內層意義上的文學,抑或深層意義上的文化,初中學生都有閱讀欣賞甚至鑒賞的必要。但初中學生卻不以為然。初中學生為什么對如此凝練含蓄的語言、真摯醇美的情感不去鑒賞?其原因是學生多無相關鑒賞的興趣,而無興趣的主要原因當是缺失鑒賞的能力。因此,對于初中學生古詩詞的鑒賞,必須以興趣來激發(fā)學習。平時教學的實踐表明,學生有了興趣,就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屬于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意義上的鑒賞。如教學《天凈沙·秋思》這首秋思之祖小令時,以導學的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插上學生想象的翅膀。學生在具體的鑒賞中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緊緊抓住“秋思”這個主題,圍繞關鍵詞語和句子進行品讀和賞析,學生比較積極地品讀出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織成的“深秋晚景圖”,學生鑒賞出這首小令樸實的語言、簡約的結構。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加深了學生對這首小令的理解和體驗,情感獲得熏陶,思想獲得啟迪,審美樂趣的享受也顯得極為充分。
古詩詞之所以古,是因為其距現(xiàn)在久遠,甚至就是遙遠。古詩詞作者所生活時代與今人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還有比較特別的古詩詞作者遭受特殊的際遇,在特殊際遇里產生比較特別的情感。借物抒情所抒發(fā)的情感有些是學生很難去理會的。學生的不能理會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的理會多比較偏,甚至不正確。針對初中學生鑒賞古詩詞的具體情形,平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滲透,如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滲透就相當重要。要讓學生站準位置,選準角度進行古詩詞的鑒賞,以正確的理念對古詩詞和作者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如教學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的詞《如夢令》。這是一首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的詞作,“天下稱之”。整個小詞語言相當清新,詞意十分雋永;整個小詞通過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將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表達出來,而且表達得相當曲折委婉,教學時,注意學生鑒賞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以及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理念的滲透,促使學生對詞作產生正確而又深度的鑒賞。如學生抓住詞中“綠肥紅瘦”的借代修辭發(fā)現(xiàn)詞人描狀海棠的葉茂花殘,一反脫俗而成奇美之態(tài)。抓住詞作的短短三十余字,站在個人生活的角度,站在作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角度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詞人是熱愛生活的,也是珍惜生活的,更是珍惜青春的,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十分樸素。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是這樣編排古詩詞的:每冊教材多安排兩首古詩詞作為講讀課文,其余均為課外閱讀鑒賞的內容安排在文本內。鑒于這樣的安排,教學課堂讓學生去鑒賞的比較少甚至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無。因為大家都認為,一兩首詩歌學生鑒賞不出任何頭緒,形成不了閱讀鑒賞的陣勢。而課外閱讀的古詩詞,一般也僅讓學生去讀熟背熟而已。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種初中學生鑒賞古詩詞處于零狀態(tài)的做法是不可提倡的。如果這樣,不僅僅是一顆顆明珠不能璀璨奪目,而且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也是要打折扣的。所以,沒有學生鑒賞的實踐,是插不上學生想象翅膀的。因此,平時的語文教學必須有賴于鑒賞實踐。以努力實踐插上學生想象的翅膀,需要教師去正確對待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需求。學生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對鑒賞不具有濃厚的興趣,但不見得學生不期待鑒賞古詩詞。應當說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還是滿懷期待的,如在平時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鑒賞講讀課文中的古詩詞,學生很感興趣;教師讓學生去鑒賞非講讀課文的古詩詞,學生更感興趣。當教師開展相關閱讀古詩詞方面的鑒賞活動,讓學生去撰寫閱讀鑒賞古詩詞方面的小論文,學生不再是簡單摘抄,而是處處有自己的感受,處處是自己的感悟,其感悟顯得相當獨特。尤其在學生都比較成功地進行著鑒賞交流時,他們更顯得興趣盎然。對自己鑒賞的成果感到十分的自豪。
詩歌,具有高度概括的內容和凝練含蓄的語言。初中學生還處于閱讀鑒賞的初始階段,甚至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幼稚時期。平時的語文教學,雖然教師也讓學生進行鑒賞的實踐,但其結果總不甚理想。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鑒賞的表達,學生不能正確咀嚼出古詩詞那真摯醇美的情感。所以,在平時的古詩詞教學中,必須思考以互動交流去插上學生想象的翅膀。學生如果能夠進行理想的互動,進行真實的交流,那一定會在互動中蕩起思維的漣漪,濺起鑒賞古詩詞的火花。教學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古詩詞,讓學生進行互動,給學生以集體互動的機會,學生如同在自己的身上插上想象的翅膀,產生閱讀鑒賞之質的飛躍。如學生鑒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有學生這樣去賞析,說詩人張開了想象的翅膀,以梨花比作雪。這樣的比喻新穎獨特,給人以十分傳神的感覺。這不僅僅寫出了雪的急驟,而且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也有學生這樣去賞析,說春花比喻冬雪,境界是那樣的瑰麗,也是相當富有詩意。也有學生這樣去品析 “忽如”二字,說詩人用得太神妙了,它不僅表現(xiàn)出“胡天”的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更傳神地寫出了詩人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