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霞
一、深入課內文本進行人文積淀
深入課內文本,就是深度挖掘文本內在的思想內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從文本的內容來分析作者。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挖掘文本、閱讀材料、積累素材,最終達到人文積淀的目的。
1.通過故事情節(jié),體會情感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時,文中寫到“我”在聽到母親提到閏土時,腦子忽然閃出了一幅神異的圖畫:深藍的天空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這幅圖畫正是“我”記憶中的美好童年的幻影,而“我”的這次回鄉(xiāng)也是想要尋找已經逝去的美好回憶,然而那“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不過是“心象世界里的幻影”而已,那一幅美麗的、神異的畫面其實是“我”幼年時憑著一顆童稚的心,根據(jù)閏土的描述幻想出來的夢罷了,“我”只是如“我”往常的朋友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梢哉f,閏土的出現(xiàn)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歡樂,這些歡樂的記憶在“我”腦中蘊藏、發(fā)酵,加上農村淳樸的鄉(xiāng)情,最后匯結成了那一幅神異的、美妙的圖畫。
2.通過反復朗讀,加深理解
如在教學《觸摸春天》時,因為文中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學生不容易理解文章的內涵,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誦讀,引導學生慢慢走進作者安靜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對安靜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課文的思想性形成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積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挖掘傳統(tǒng)經典進行人文積淀
1.名家名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學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挖掘名篇,從《詩經》《論語》,再到唐宋詩詞、四大名著等,這些內容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人文積淀。
如在教學《詩經·采薇(節(jié)選)》時,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閱讀的形式。首先,讀準字音;然后,劃準節(jié)奏,了解意思,讀懂詩意;最后,讀出意境。作為誦讀的示范者,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加上詳細的解說,把學生帶入詩的意境,初步感受詩的韻味,再通過分組等多種形式進行反復誦讀,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2.把握現(xiàn)代漢語有兩個來源
現(xiàn)代漢語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古文,一個是外來詞匯,而古文占據(jù)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教學《秋水》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找一找這篇文章中有哪些成語?!睂W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文章中出現(xiàn)了不辨牛馬、大方之家、欣然自喜、望洋興嘆、貽笑大方等多個成語。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世界名著進行人文積淀
1.課內向課外延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拓展文本,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只是《水滸傳》中關于魯達的一個故事,他還有“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等故事,都非常精彩,另外,《水滸傳》有一百單八將,個個性情不同,人人描寫傳神。這樣,學生就會在課外找書看,閱讀之后通過讀書匯報交流會、自制PPT等形式談閱讀感受、辦各具特色的《水滸傳》知識手抄報,加深了名著對學生的親和力。
2.將原著改編成故事
為了運用世界名著豐厚人文積淀,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些世界名著中有意思的內容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其他學生聽,目的是為了幫助其他學生閱讀名著,理解名著的內容,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講述。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由課內文本到傳統(tǒng)經典、世界名著的積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識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真正達到人文積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邵桂琳,虞姍姍.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33).
[2]羅芳.新課程背景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措施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3]秦志紅.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
[4]才合杰.探討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課堂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