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珮
摘 要:探索互聯網+服務模式是現代公共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當前應當以互聯網+為對象,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實現公共圖書館資料服務的創(chuàng)新驅動,從而滿足公共圖書館的建設需要,解決圖書資料管理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互聯網+;發(fā)展策略
加強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水平,應當從公共圖書館所處的互聯網+環(huán)境出發(fā),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滿足讀者的圖書需要,另一方面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支持下提高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效率。
1 互聯網+對于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作用
1.1 完善圖書館運轉體系
互聯網+時代實現了區(qū)域內與區(qū)域間公共圖書館資料的融合,可以基于互聯網運轉平臺實現異地圖書資源的運用。基于互聯網+的公共圖書館提高了圖書資料的保護工作效率,既滿足了廣大讀者對珍貴圖書資料的閱讀需求,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原版圖書,減少了圖書被損壞的現象。通過數字化的互聯網+圖書共享平臺建設有效的提高了借閱活動效率,可以極大的減少圖書搬運、借閱、整理過程中帶來的時間人力成本?;谠萍夹g開發(fā)的圖書資料數據為可以更好的實現對電子圖書資源的有效存儲管理,這對于方便的進行圖書檢索,真正實現圖書的全球化共享,以及滿足讀者對個性化圖書資料的需要有重要意義。
1.2 減輕日常管理工作量
大型圖書館每年接待的讀者量以萬人次計算,有限的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疲于應付各種咨詢,在開放式的紙制圖書借閱環(huán)境里難免存在著服務不到位、管理不及時、圖書資料管理效率低問題。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數據信息的交互,圖書資料管理員可以圍繞著專業(yè)領域提供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務,可以運用計算機進行圖書資料的推薦和有效查詢,這樣不僅減輕工作人員工作量,而且還可以提高圖書資源的管理效率。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圖書資料管理人員主要借助計算機與讀者互動,計算機可以在固定程序下代替圖書資料管理員工作,更可以分析圖書資料的借助使用情況,從而提高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工作的針對性,解決圖書資源日常管理的問題,全面提高服務工作水平。
1.3 提供個性化推廣服務
互聯網+時代開發(fā)了智能化的服務平臺,可以在各種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下隨時提供各種數據信息。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公共圖書館可以豐富圖書資料管理的形式,可以給讀者帶來全面的服務體系模式。首先,自主服務系統(tǒng)得到快速普及,傳統(tǒng)紙質圖書實現了自助借閱、自主歸還。電子書可以在網絡空間渠道進行自行化的檢查,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與圖書館資料管理員進行對話,可以在互聯網+網站上辦理預約服務登記、實時互動討論等工作,這對于提高服務的多樣化和系統(tǒng)化有重要價值。其次,在互聯網+模式下加快的實現了電子化的圖書資料管理,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需要進行電子圖書資源的個性化推薦,從而借助圖書館的龐大電子圖書資源實現對讀者群體的全覆蓋目標,這對于激發(fā)讀者興趣,促進讀者更好的配合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有重要價值。
1.4 過程更加的便捷高效
基于互聯網+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可以達到便捷高效的效果,可以在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網客戶端,以及大數據與云計算新興技術的輔助下實現圖書資源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可以更好的減化繁瑣的圖書資源的服務步驟,從而提高了圖書資源的服務效率,極大的擴充了讀者獲得圖書資源的途徑,對于降低閱讀操作的復雜度與難度有重要的價值。讀者可以基于互聯網+平臺在家里就享受到電子書閱讀、紙制圖書快遞上門,以及其它個性化服務需要,達到高效開展圖書服務工作的目標。
2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問題
2.1 基礎設施不足
在互聯網+時代要求公共圖書館提供智能化、快捷性和廣泛性的圖書資源供給服務。但是公共圖書館的設備更新速度慢,圖書資源電子化的質量較低,不少縣級公共圖書館還主要圍繞著紙制圖書資源進行服務。當前公共圖書館還缺乏優(yōu)質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管理工作系統(tǒng),圖書館的電子信息化設備有待更新,不少公共圖書館還缺乏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圖書資料服務。圖書資料服務與管理工作還主要集中在借閱查詢、逾期追索等方面,不少公共圖書館還未能發(fā)揮強大的計算機技術作用,部分設備達不到互聯網+環(huán)境下對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
2.2 數據安全隱患
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公共圖書館建立在開放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上,在當前互聯網文化還有待完善,相關信息安全法規(guī)不足,公共圖書館硬件設備不足的情況下,導致公共圖書館的互聯網+環(huán)境資源的安全性受到很大挑戰(zhàn)。首先,不少區(qū)縣級公共圖書館面臨信息孤島問題,區(qū)縣公共圖書館未能提供互聯共通的信息服務。其次,圖書資源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實現了互動共享。但是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協(xié)議未能有效履行,公共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資源共享難度較大,不少公共圖書館沒能形成特色的館藏圖書資源體系,而且在共享過程中也存在數據丟失與數據破壞的風險。當前公共圖書館同樣面臨信息安全隱患,還要在可靠環(huán)境下閱讀。
2.3 思想不足問題
有不少公共圖書館的領域和管理人員還未能認識到互聯網+對圖書資源管理的價值,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建設存在著對互聯網+認識不足的問題。不少公共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不掌握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圖書資源的管理方法,沒能形成必要的大數據思維,因此影響了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信息技術進步水平?;ヂ摼W+環(huán)境下日益要求提高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數據處理與個性化服務水平,還要求圖書館資源管理人員滿足讀者個性化需要。
3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策略
3.1 做好圖書館頂層設計
提高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水平,還要完善圖書館圖書資源運行體系,真正在互聯網+概念下做好圖書資源管理的頂層機制。首先,全面加強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圖書資源管理的規(guī)劃,明確圖書資料管理標準,強化建設新形勢下圖書資料管理制度,在數據化的背景下實現對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局部調整。根據當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服務需求與服務特點,圍繞數據管理與圖書資料數據監(jiān)控建立服務體系。其次,完善圖書館的業(yè)務項目,圍繞著互聯網站平臺、移動客戶端、用戶的碎片化閱讀需要,以及用戶自主檢索需要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第三,全面提高超前服務水平,做到在收集數據的基礎上進行量化分析,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現有的圖書資料管理與服務工作內容,轉變被動服務的理念,通過客戶發(fā)現問題、有效判斷分析、大數據智能優(yōu)化,從而找出主動服務讀者和提高服務效率的方案。
3.2 主動服務吸引讀者
提高對讀者服務有效性,真正的發(fā)揮圖書館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圖書資料管理價值,還要依靠大數據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系統(tǒng),做到運用智能化的方式進行圖書數據的整理,從而達到滿足讀者閱讀與使用圖書需要的目標。首先,基于大數據與云平臺對圖書館數字化用戶的使用需要進行分析,根據用戶的借閱情況、閱讀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圖書資源供給。其次,建立讀者體驗反饋機制,通過讀者網上調研與意見征集系統(tǒng)進行服務改進,圍繞著讀者需要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服務內容。第三,在互聯網+平臺開辟讀者自主空間,滿足讀者進行書評分享、自主收藏的“虛擬書房”需求,然后根據讀者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服務。第四,建立公共圖書館間的互通系統(tǒng),加強互聯網+平臺的標準化與統(tǒng)一性水平,實現公共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開發(fā),并且實現多庫并聯,從而不斷擴大圖書資料,全面提高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質量。
3.3 建立安全管理機制
提高圖書數據資料管理的有效性,還要建立完善的圖書資料的安全管理機制,注重運用先進的互聯網安全技術保證讀者隱私,以及保證圖書資料的安全運行。首先,全面加強數據共享環(huán)境的安全監(jiān)控管理工作,加強對機密數據信息的隔離控制,并且設置對圖書館資料的安全訪問權限,在安全評級的基礎上保證核心數據資料安全,防止出現惡意盜取問題。其次,加強安全技術的研發(fā),在互聯網+平臺形成科學的監(jiān)控機制,不僅要監(jiān)控讀者行為,同時還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整體安全形勢。第三,由政府網監(jiān)部門加強對公共圖書館數據資料的保護,圖書館成立專門的信息保衛(wèi)部,從而在有效聯絡機制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 結論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應當從滿足讀者的智能化需要出發(fā),形成完善的圖書資料運轉體系,加強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建立科學化、規(guī)范化與標準化的圖書信息資源管理與分享機制。
參考文獻
[1]張海榮.“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J].無線互聯科技,2017(5):132-133.
[2]梁雙.淺談網絡信息技術在公共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119-119.
[3]烏蘭齊力格.“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分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7(s1):47-48.
[4]劉元.“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研究[J].祖國,2017(6):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