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廣益實驗中學)
分層教學法的含義是指在具體的教學中,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素質、技能、知識、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特征,進一步按照某一種或綜合多種因素有序的將學生予以分組,針對不同的分組設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通過多層次的教學方式極大化的提升教學成效,分層教學法體現(xiàn)著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可以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2.1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實際的籃球運動教學中,借助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特征,在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籃球基礎以及興趣程度的基礎上,開展因材施教的教學,分層教學法可以充分分析每個學生的籃球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進一步差異化對待,依據(jù)每個學生的特征尋求與之相互契合的籃球教學方式,進而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籃球教學中來,在練習中感受到愉悅和快樂,得到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最終達成籃球教學目標。
2.2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具備著較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密切關系著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在實際的籃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借助分層教學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克服集體教學以及學生個體差異性之間存在的矛盾,分層教學法,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籃球能力的基礎上,有序地開展教學層次劃分,可以在考慮多數(shù)學生的同時也考慮到少數(shù)個異性較強的學生,分層教學法對于有效處理集體教學和個體教學間的關系起到極大作用,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有效避免傳籃球教學中的一刀切教學模式,利用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2.3推進落實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籃球運動分層教學模式中,可以采用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等分組形式,其中,同質分組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通過適應該組學生特征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此同時,在同質分組內,教師往往會鼓勵學生之間開展縱向對比,通過對比產(chǎn)生動力,而異質分組的目的則在于揚長避短和優(yōu)勢互補,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籃球水平。在異質分組教學內,教師往往會引導學生開展組內合作和組際競爭,通過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組內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強化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的競爭能力,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良性循環(huán)內感悟到競爭與合作的內涵,領悟到集體合作的意義,通過籃球促進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推進落實教學目標。
3.1教學目標分層
籃球教學有別于其他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參與性有著較高的要求,考慮到籃球教學開展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的學生對于籃球有著不同深度的理解和不一樣的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正式的教學之前應該要對所有學生的籃球水平予以測試評估,依據(jù)學生的測試情況予以合理的分組,具體來說,可以將籃球知識薄弱、基本不具備籃球運動能力的學生劃分在基礎組,將具備一定籃球知識、且具備一定籃球運動能力的學生劃分在提高組,將對籃球較為熱愛,籃球知識豐富且籃球運動能力較佳的學生劃分在優(yōu)化組,通過上述分組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劃分為多個層次。
劃分完分組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分組情況,對于每一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可以將基礎組的教學目標設置為:讓學生掌握部分籃球知識并完成一些諸如運球的基本籃球動作;可以將提高組的教學目標設置為:讓學生掌握一些連貫的籃球動作,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三步上籃練習,在強化學生對于籃球了解程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水準;可以將優(yōu)化組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促進學生掌握參與籃球比賽的相關技能,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簡單的籃球比賽練習,促使學生在比賽中強化對于籃球的掌控能力。
3.2教學內容分層
在教學目標分層的基礎上,教師也應該對教學內容予以分層,教師可以結合基礎組、提高組和優(yōu)化組的分組方式,進一步將相應的教學內容設置如下:考慮到基礎組的學生具備較為薄弱的籃球基礎,需要較長的時間開展籃球知識學習和技能練習,因此對基礎組要安排難易程度較低的教學內容,通過簡單的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籃球練習的意愿,培養(yǎng)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積極性,考慮到提高組的學生具備一定的籃球知識儲備與運動技能,可以安排階梯式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有序的增加教學的難度,完成每一項教學內容后必須要增加相關練習。因此,對優(yōu)化組要安排難易程度較高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不斷扎實學生的籃球基本功、強化其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還應該引導學生掌握籃球比賽相關規(guī)則及技能。與此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作為提高其籃球水平的有力支撐。
3.3教學方法分層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基礎組、提高組和優(yōu)化組的分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具體來說,針對基礎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引導、鼓勵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籃球技術的初始階段克服陌生感,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籃球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還可以利用循序漸進地講解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籃球的認識和理解;針對提高組和優(yōu)化組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剛柔并濟”的教學方法,在有效提升學生籃球技術水準的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對于進步較大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不斷強化學生關于學習籃球的自信。
3.4教學效果分層
(1)評價目標分層。在現(xiàn)階段的學生群體中,基礎組和提高組中的學生數(shù)量占據(jù)較大比重,因此教師應該將對這兩組學生的評價目標定位為強化學生參與籃球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體會到籃球運動的趣味性,而優(yōu)化組中的學生數(shù)量占據(jù)較小比重。因此,教師應該將對這一組學生的評價目標定位為不斷規(guī)范并且優(yōu)化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通過評價向學生指出其在練習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優(yōu)勢,運用評價有效地鞏固學生的籃球技能。
(2)評價方式分層。具體來說,針對基礎組,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強化學生參與籃球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成就感。針對提高組,教師則可以采用引導小組互評的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小組之間的競爭氛圍同時強化小組內部的凝聚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提升其籃球運動水準。針對成熟組,則可以采用教師評價方式,在專業(yè)的審視視角下,給予學生更為專業(yè)、精準的指導和建議,通過針對性的評價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籃球專業(yè)技能。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中學籃球課堂教學時,應該做到密切關注學生,盡可能的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個性特征,進一步有序的開展分層教學,通過設置多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充分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參與籃球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有效的強化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最終提高籃球課堂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