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紅
群文閱讀即對多個文本的閱讀。一般來說,這些文本可以是聚合式的也可以是非連續(xù)性的。它們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在某一個話題或者主題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思考和描述,能夠在不同維度引起讀者的思考,容易使讀者產(chǎn)生對于某個問題的新的認識。
群文閱讀的一個明顯的特征是老師一般不對閱讀文本進行預設,盡量讓學生自由的閱讀,產(chǎn)生的問題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豐富的問題體現(xiàn)出群文閱讀中老師對于學生閱讀高度自由性的肯定和包容,盡可能的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讓不同的學生能夠共同思考,讓思維碰撞出火花,這實際上是對這些文本的一次重新的組合、建構(gòu),也是對以往的理論諸如多元智能理論的發(fā)展和深化。
國內(nèi)群文閱讀的開展是在二十世紀開始的,最早是以單元閱讀的形式出現(xiàn)的,在這種形式下,每個單元的文章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也往往有一個中心或者主題,但是由于這種組合是相對來說無意的,其群文閱讀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并不如人意。在單元閱讀之后出現(xiàn)了比較閱讀,這個相對于單元閱讀有了比較大的進步,在閱讀的中心和主題方面更加的明確和多元化,不局限于主題形象和手法等方面。這已經(jīng)接近了現(xiàn)在的群文閱讀了,然而其仍有局限,對比閱讀仍然主要是針對文學方面,仍具有比較大的局限性,跨度仍然比較有限。
群文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為大家所接納,尤其是在本世紀初的十年里逐漸的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在2013年左右豐富的群文閱讀研究活動表明了對群文閱讀研究高潮的到來。然而群文閱讀一直以來主要是在小學和初中進行實施和研究,高中階段的群文閱讀研究一直都不是大家所關注的重點,隨著新高考的來臨,高中的群文閱讀研究逐漸的為大家所關注,2017年在川渝召開的“高中群文閱讀研究會”正是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xiàn)。
在新高考背景下,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方面有兩大研究熱點,一個是整本閱讀,另外一個就是群文閱讀,整本閱讀指向總體,而群文閱讀指向微觀,這兩者互相補充,缺一不可。一起構(gòu)成了現(xiàn)階段語文研究的重點。與過去高中閱讀的方式方法相比,群文閱讀優(yōu)勢明顯,頗具特色。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閱讀應該統(tǒng)一、開放、有序,而且要求能閱讀理論、實用、文學類等多種文本,要熟練的應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方法,提高閱讀效率。然而課堂的文本是有限的,不能夠滿足學生對于閱讀的需求,所以需要群文閱讀來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群文閱讀的文本可以由教師精心選擇,既起到了補充課堂文本的作用,又體現(xiàn)了課堂的自由性,可以給老師和學生更大的空間來教和學,能夠使得課堂教學豐富并體現(xiàn)出時代特點并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樂趣和批判性閱讀的能力以及習慣。增強學生語文審美趣味,以及讓學生體會這些文本表達的異同,甚至上升到藝術和哲學的高度進行思考。
選文雖然有一些共通之處,但這些關系又并非強制性的,甚至這些聯(lián)系可以比較弱。這就體現(xiàn)出了群文閱讀的包容和開放。正與現(xiàn)階段新高考的理念不謀而和,群文閱讀的包容性也就增強了語文教學整體的開放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至關重要。師生共同閱讀、體會、探討。過程和諧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因為沒有預設問題,問題的發(fā)散性又帶來了充分的原生的思想,不同的思想?yún)R聚和碰撞就使得閱讀課精彩紛呈,而主題的連貫性又能夠?qū)W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又不至于過于散亂,在此過程中,分享和融合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啟示,將閱讀落到實處并且逐步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塑造學生的品格。
與以前的單文本閱讀相比,群文閱讀的優(yōu)點不單是選擇一組相關聯(lián)的文本進行教學,其實質(zhì)和核心還在于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比較、研究、討論和反思。雖然限定了文本,但是并沒有限定問題,沒有限制學生和老師討論的問題和討論的內(nèi)容,這就大大豐富了文本本身,大大增加了文本的深度和廣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融合和建構(gòu)。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好處都是不言而喻的。
德國教授姚斯提出從受眾出發(fā)的美學理念,他認為作品是融合了讀者自己觀感的文本,在融合了讀者本身體會之后,它就不在是單純的文本了,讀者的主觀體驗的藝術感受已經(jīng)融入其中,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本是不變的,而作品隨著讀者的變化而在不斷地變化,畢竟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文本會有不同的體驗。由此我們就可以認識到,文本要成為作品是需要學生的參與的。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體驗并重構(gòu)文本,使之成為作品。而其中創(chuàng)造性的空間很大,這就對教師本身的能力和素養(yǎng)提出了要求,對教師構(gòu)成了挑戰(zhàn)。
文本閱讀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往往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并不成熟,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閱讀對于學生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獲得知識并塑造人格的方式,他們對社會的理解、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對情感的看法和表達等都需要適當?shù)囊龑А6@些往往都需要學生自己去體會才能深刻,筆者認為,群文閱讀的過程恰恰可以用來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樂趣、體會人生、感悟道理。通過逐漸的進入自由閱讀的狀態(tài),真正從閱讀中獲得寶貴的財富。
近來群文閱讀逐漸地在高考中有所體現(xiàn)了,也因此引起了大家對于群文閱讀的重視。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的風氣在形成,筆者認為應試是需要考慮的,但是不應該過度影響老師的教學,否則將會是對群文閱讀的一種巨大的浪費。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非常多的有益之處可以吸收。近來社會上的國學研究熱說明大家對國學的重視。如果教師能夠?qū)鴮W中適合群文閱讀的部分融入其中,那無論對國學知識的學習還是群文閱讀的發(fā)展都有著莫大的益處。一方面國學知識中有很對多精粹而也有糟粕,這就要求老師在選材和引導上要下一定的功夫,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能力,提升吸收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國學中有很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可以作為群文素材,細加選擇必將大有裨益。
筆者認為,隨著群文閱讀的研究的逐漸深入,群文閱讀比較越來越規(guī)范化和豐富化,也相信相關的研究課題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