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林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自主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識與思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因為受學科自身特點的影響,部分學生如果未能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就會導致他們對語文學習形成“枯燥乏味”的印象,進而影響他們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將自主合作學習理念貫徹落實到課堂中,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他們發(fā)現語文學科的魅力。例如,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組合異質小組”,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組,分為若干個異質小組,在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進行學習,同時避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心理障礙,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由于語文科目存在大量的隱性知識,與其他科目存在較大的不同,這就需要學生進行反復的感悟與揣摩。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語文學習過程的把控,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將自主合作學習融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如課前自主合作學習階段、課中自主合作思考階段、課后自主合作反思階段等,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例如,某教師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對文章進行內涵分析,搜集文章作者的其他著作,感受其性格特點與作品情感。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預習,在一定程度上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時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善于發(fā)現與探究問題,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以良好的“生生合作”為契機,引導學生通過相互合作,進行自主探究,深入挖掘語文教材資源,利用互補的優(yōu)勢相互學習,針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的舞臺,激發(fā)出學生的合作興趣,以此為基礎,進行知識內涵挖掘。如講解《春》時,教師通過一段話進行引導:“春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滿世界的綠意……”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說出還有哪些詩詞、詩句是蘊含春天內容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積極進行探討,提出杜甫的《絕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詩句內容,通過春的意境逐漸揭示出春天的多彩與絢麗,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深刻感知“春”中描寫的景象,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內涵,對語文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并加強知識的累積,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來說,在新課程背景下,可以促使其呈現出“動態(tài)”特點,也可以呈現出“預設”特征。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轉變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合理進行優(yōu)化,實現課堂的調控。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沁園春·雪》時,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氣勢、內涵、主題等內容,并要求他們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于是,有的學生選擇大聲的朗誦,展現出恢弘的氣勢;有的學生選擇繪畫形式,將北國風光以圖畫的形式展現;有的學生通過歌唱的方式,利用獨特的韻律表達文章的內涵??傊瑢W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行深入的了解,不斷進行深化,感受知識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探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全面發(fā)展。
創(chuàng)設情景模式是當前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還原情景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感受文章的氛圍,還有助于學生通過鍛煉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例如,某教師在講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模式,并要求學生帶入角色進行表演,通過他們模仿主人公的動作與語氣,向同學展示文章描寫的情景,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其動作、語言尋找出表達“魯提轄”心思細膩的一面,學生通過合作觀察,找出他在打死鄭屠后的語言:“你這廝詐死”,心理活動為:“不想真打死了,灑家不如及早離開”等,引導學生學會細致分析,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課程為基礎,合理地進行創(chuàng)新與深化,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感受知識的內涵,學會合作與研究,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想,從而滿足現階段的素質教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