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佳
李煜詞主要以南唐亡國為界,前期表達南唐華貴富麗的宮廷生活,后期抒發(fā)亡國之悲與離愁別緒。李煜思想情感的變化及詞作呈現出不同的寫作風格,與其經歷密不可分。李煜之詞,詞藻清麗,朗朗上口,語言真切通俗,韻意十足,做到了詞顯情深,言簡意豐,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縱情聲色
(一)帝王家的詞臣
公元937年,李知誥建立南唐,將南唐治理成江南強國。后由李景通繼承,他將時間、精力、財力運用在玩樂與詩詞歌賦上,漸漸導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務重詩詞的“詩社”風氣,李煜浸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對他的詞作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血腥的皇位爭奪、美滿的愛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給李煜不小的影響,種種緣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詞作的風格。
(二)李煜前期詞作內容及特點
李煜前期詞作主要描寫宮廷生活與兒女情長,還有一部分是抒發(fā)內心苦悶惆悵之感。詞作深受南唐宮廷生活影響,在奢華迤邐中追求清新淡雅?!朵较场肥抢铎锨捌谠~作之一,“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臭。別殿遙聞蕭鼓奏”,真實地再現了李煜的悠閑享樂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別殿傳來的簫鼓聲,都彰顯著南唐放浪不拘、縱情逸樂的宮廷生活。其詞作《玉樓春》與《子夜歌》則寫出了李煜沉醉于詩詞享樂的真實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風流多情、無拘無束,溺于玩樂的形象。
李煜描寫兒女情長的詞,多受前后兩位皇后的影響。他在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中充滿幻想,與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遠。具有代表性的《菩薩蠻》三首詞作用詞精妙,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靈活現,詞中帶情,但從內容情感來看,詞較為簡單,內心感觸并不強烈。其中只展現出李煜對愛情的享受,沉溺于兒女情長。
李煜抒發(fā)內心苦悶惆悵的詞作主要在皇位紛爭時期,他用詩詞表達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展現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協(xié)與懦弱?!恫∑痤}山舍壁》云:“誰能役役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彼蜃约簹埲坦麛嗟拈L兄表明,自己無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過一生?!赌咸茣ず笾骷o》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后主避禍,惟覃思經籍?!彼?,后世認為,李煜部分詞作是為了躲避兄弟奪嫡的斗爭,而這體現出李煜消極懦弱的性格特征。
(三)李煜前期詞作思想感情
李煜前期詞作內容較為空洞,多描寫南唐淫靡豪奢的宮廷生活與沉溺于享樂的自在生活,詞作沒有強烈的情感特色,多為少年般的無病呻吟或內心煩悶的憂愁感傷。其在寫作手法上已顯示出一定的藝術才能,描寫細致,畫面鮮明突出,豐富多彩,用詞清麗,描寫神態(tài)入微,惟妙惟肖,將人動作與心理描寫揉為一體,精細巧妙,能夠將描寫之景與情感巧妙結合,使詞作深富感染力,正如詹安泰所說,這類詞作“簡直是沖破了抒情小詞的界域而兼有戲劇、小說的情節(jié)和趣味了?!钡c“艷”為特點的早期花間詞無太大區(qū)別,所以在探討李煜的藝術成就時,前期詞多用作了解南唐宮廷的生活與李煜的前期經歷,在后世的評價中,其總體藝術價值并不高。
二、故國山河,悲吟絕唱
(一)落魄投降對李煜的沖擊
北宋開寶七年九月(974年),一場毫無懸念的戰(zhàn)爭拉開,一時間,倉促惶惶然,南唐潰不成軍,這個曾經繁榮安康的國家終因君王的昏庸、政治的衰落、力量的羸弱走向滅亡。在兵臨城下時,李煜用《乞緩師表》懇求趙匡胤高抬貴手,文章字字血淚,感人肺腑。但在政治的漩渦中,成王敗寇,容不得一絲同情。在汴梁,李煜被安置在守衛(wèi)森嚴的華美庭院中,被賜封“違命侯”,成為亡國之君的他,日夜活在痛苦自責中,心中憂郁,悲憤欲絕。
(二)詞作風格的轉變
李煜的命運與情感都經歷了前喜后悲的過程,他的后期作品集中圍繞亡國之痛、故國之思來抒發(fā)內心波濤洶涌的情感,詞中常包含“夢、故國、眼淚”這些代表憂愁意象的詞,所表達的情感也更加強烈悲痛,其中有深切的亡國之愁、飽受凌辱的血淚史、身世浮萍之悲和人生幻滅之感。故后世評價李煜后期創(chuàng)作“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面對痛苦的現實,李煜把滿腔的悲憤、深厚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傾注在一篇篇作品中,以此表達自己的哀思,后期詞作意境沉重,渾厚情感宣泄更為強烈,詞作風格從“花間派”詞的風格中抽離,形成屬于他的詞風。
后人常用“頓宕哀婉”四字來概括李煜后期詞作風格,該風格特色體現在李煜對于人生新的定位與思考以及李煜對于自己亡國之君悲劇命運的失落哀愁。在《浪淘沙》與《破陣子》中,李煜飽含著傷心與悔恨的強烈情感來回憶故國山河,哀嘆國家與自己的悲劇命運。在《相見歡》中,李煜懷古傷今,悲嘆自己與國家的美好生活已逝去,哀嘆人生的變化無常,痛惜生命的短促,并將人生歸于“長恨”。李煜的后期詞作不再含蓄地表達情感,轉變?yōu)橹笔闳松鐗?,一切成空的悲傷情感。詞作多感嘆生命的短暫與人生無意義的境遇,抒發(fā)無盡的愁緒。
李煜后期詞大量運用對比手法,多以往昔與今日相對比。在《破陣子》中,“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描繪出南唐的美好山河,后急轉寫“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寫出繁華成空、亡國被俘后的凄慘景象。對比后的巨大落差使李煜悲痛哀婉的情感更加強烈,使人讀罷傷心。更多的對比手法也體現在夢里夢外的對比,李煜后期詞中有多處寫“夢”,夢中的歡愉與家國美好景象與夢醒后的殘酷現實相對比,一前一后的對比與呼應將李煜郁結心頭的憂愁與悲痛情感表現得更加激烈。
在李煜流傳下來的詩作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便是《虞美人》,相傳這首詞是李煜的絕命詞。這首詞將李煜后期的詞作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春花秋月”何時才能了結,首句便展現出李煜被俘后悲觀的人生態(tài)度,詞作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往昔與現今的落差與李煜的悲劇命運。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將愁緒物化為無盡的江水,使心中無限的哀痛悔恨之情傾瀉而來。該詞用語清麗明凈,語言凝練,運用對比、設問等修辭手法,詞中種種意向構成深遠博大的意境。
李煜后期詞作突破了花間詞的狹隘與艷情,在表達情感上直抒胸臆,寫作風格頓宕哀婉,言辭凄楚;多運用白描、比喻、對比、設問等手法,擴展了詞的情感表達方法與抒情言志功能。李煜所抒的家國身世之感、亡國之痛、故國之思的自我之情取代了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類型化的傷春怨別之情,既使他所抒發(fā)的情感具有了相對獨立性,又為詞的演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三)后期詞作的思想感情及成就
李煜后期詞作深刻而又凄婉動人,多展現愁悶與悔恨之情。詞作抒寫了人生的不幸遭遇與悲痛情懷,追憶往日榮華,傷感今日清冷,將亡國之痛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毫不掩飾對過去的回憶,對愁苦的深
沉抒發(fā)。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李煜評價:“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彼€評價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國維認為,李煜詞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離不開他的“赤子之心”,李煜所處的環(huán)境是功也是過,正因“赤子心”,使李煜能夠直接地抒發(fā)他最真實的情感,將自己痛苦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宣泄,而這情感與景物相輔相成,使其詞千古流芳,為世人稱頌。
三、結語
李煜的后期詞作打破了詞原有的格局,豐富了詞的內容,擴大了詞的境界,對詞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其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卓越的,達到了前人不曾達到的藝術境地,獨具風格。在詞的語言、藝術概括、表現手法、形象性以及意境創(chuàng)造諸方面,其詞作都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征??梢哉f,李煜開創(chuàng)了“詞”代的來臨,李煜詞不僅繼承了前人的風格和成就,融入了自身的經歷和藝術創(chuàng)作和開拓,還影響了秦觀、李清照這些頗具成就的婉約派詞人,同時也啟發(fā)了蘇軾、辛棄疾那樣的豪放大家,以后受其影響者也不乏其人,時至今日依然有它特有的魅力。李煜使詞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無愧于后世封其為“詞中之帝”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