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蔣紅利
血液凈化學是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臨床學科,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其范疇和內容也在發(fā)生改變[1];故其臨床輪轉實踐指導需要結合從臨床到基礎、從理論到實踐、從技術問題到治療用藥、從“腎內”到“腎外”、從“常見”到“特殊”等一系列臨床問題進行思考和傳輸。但目前,并未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列入臨床輪轉計劃中。作為腎臟內科臨床輪轉的一部分內容,同時,結合血液凈化凈化技術的特殊性,作為帶教的臨床醫(yī)師既要保障教學學時及質量,又要保證醫(yī)療安全,而血液凈化教學本身其時間碎片化、辦公場所流動性大的特點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時間完整、教學地點相對固定相矛盾。結合這些問題,一種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內容精、模塊化、情景化、短小精悍且結構完整的教學模式迫切需要建立。微課、慕課(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s)、翻轉課堂、在線教育等一些列借助網絡的新型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界的焦點[2-6]。其中微課和慕課的結合正能滿足血液凈化這種特殊專業(yè)的臨床實習教學需求[7-8]。微課聯(lián)合慕課具有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的特點,能夠為血液凈化的教學提供更好的互動性及接受度。在西安交通大學2018 年教改項目的資助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液凈化科創(chuàng)新性地探索及應用微課聯(lián)合慕課進行教學,可以顯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現(xiàn)分享如下:
血液凈化科臨床輪轉教學主要由臨床醫(yī)師完成,肩負著教學、醫(yī)療、科研3 重任務,有限的時間還被交班、查房、手術、門診、培訓等工作分割,因此,教學活動要利用醫(yī)師的零碎時間,而不能夠固定于某個時間開展,且每次教學活動時間有限,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讓輪轉實習者掌握更多的內容。
目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論是臨床見習小課還是專題講座均有固定場所,但這并不適合血液凈化學臨床實習教學,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臨床實習教學地點需根據(jù)教學內容而定,最好在病床邊與患者交流或查體;臨床操作的講解,需要在專門的治療室進行;講解水處理及透析液等相關知識需要在水處理間或機器旁邊進行介紹等。這不是在教室里能夠完成的任務。
我院的臨床帶教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規(guī)培學生,他們的理論知識掌握扎實,但不能很好的與實際相結合,遇到真實患者的相關問題,不能很好的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不能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橫向聯(lián)系。如果能將這些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應用于臨床教學中,將對教學效果的提升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血液凈化學科的發(fā)展,其針對的疾病譜也在不斷擴大,從最初的針對終末期腎臟病的替代治療,到目前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多種臨床血液凈化技術的開展,其適應證還在不段擴大,同時各種血管通路的建立及并發(fā)癥的防治也成為新的疾病譜,需要臨床輪轉人員的知曉,而原本教材涉及的內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臨床教學需求,因此更多的需要用圖片、視頻、臨床病例分享等方式應用于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便于今后在實際臨床當中遇到問題時具有充分的分析處理能力。
授課者及時收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反饋情況,結合自己需要選擇教學場所,有針對性的設置面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大前提下,以微課和慕課為基礎,構建一種新型教育資源供給模式。
開展以“難點解析—分組討論—反饋—總結”的方式,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9];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然后選取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的課程資源。教師始終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資源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是針對學生需求的資源選取,從而使課程開發(fā)具有明確的指向,提高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直接效益。
依托課程平臺來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xié)助學習;對于高等教育提供者來說,學生的參與程度是應該被優(yōu)先考慮的部分。當學生深入了解課程內容時,他們就會收獲更多,隨后將會開展更多的研究[10]。而微課和慕課的出現(xiàn)剛好給學生完全參與到學習中提供了機會,這些現(xiàn)代教育資源,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明顯提高,學生必須通過認真、完整的練習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從而避免了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在授課中容易忽略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課程構架的建立基于微課與慕課理念的血液凈化微視頻、微講義、微習題、微討論等微課以及分章節(jié)內容的網絡學習課程設計,依托我院及西安交通大學的網絡教育平臺用于各個層次學生、輪轉醫(yī)務人員的血液凈化教學工作中,使課內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有機結合,達到從根本上彌補和完善血液凈化學理論課課時不足、見習時間匱乏、臨床應用不到位的現(xiàn)象,提高血液凈化學教學質量并達到讓學生、規(guī)培生及臨床醫(yī)生從中切實受益的總體目標。
提供師生彼此之間互動交流功能及評價機制,讓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血液凈化學是一門技術種類較多、操作性較強、治療疾病譜廣、適應證涉及臨床多個專業(yè)的學科,非常適合使用慕課這種全新的模式來構筑相應的教學支持體系。通過網絡互動的模式,學生還可以對血液凈化學的教學內容及見習中見到的臨床病例進行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見,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個別或集中輔導,及時檢查教學效果并反饋信息。不僅可用于各類臨床醫(yī)學生、規(guī)培生,還可應用于各類和血液凈化相關的醫(y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yī)生教學。
血液凈化學微課長度在5~8 min,內容選取血液凈化相關理論、臨床病例、設備相關為基礎設定題目。慕課設置為10 周,每周課時數(shù)在1~2 學時之間,總學時數(shù)為15~20 學時;除血液凈化總論外選取血液透析、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血漿凈化、腹膜透析技術各章節(jié)的原理、操作、臨床應用為授課內容,確定主講教師及授課順序,每位授課教師按照自己負責的章節(jié)來進行教學設計。設計并準備的每章節(jié)慕課課程教學內容必須包括:1~2 min的課程介紹視頻;文字課程描述;視頻(主要為5~8 min 短視頻,預先錄像);課程教學PPT,視頻后簡單測驗;周作業(yè);測驗、討論論壇及結業(yè)測試。該課程構建新型的血液凈化學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把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啟發(fā)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在使用微課聯(lián)合慕課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所進行的教學滿意度調查中,學生普遍對此教學模式表示滿意,滿意率為92%。在課程考核中,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優(yōu)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別占85%,85%和90%。
通過對慕課與微課混合應用模式的實施,利用慕課與微課這兩種信息化資源,將課程中心平臺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以實現(xiàn)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變?yōu)閷熃巧?,將以往主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龑W生學習的方式,從而更有利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掘[11-12]。從當前的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想要進一步發(fā)揮出慕課與微課的作用,需要在充分了解慕課與微課實際特點的同時,利用積極的心態(tài)將其引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來,將微課作為課堂輔助、慕課作為拓展教學,實現(xiàn)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微課聯(lián)合慕課具有隨時隨地進行教學的特點,可解決血液凈化教學本身其時間碎片化、辦公場所流動性大等問題,能夠為血液凈化的教學提供更好的互動性及接受度、顯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廣泛應用于本專業(yè)的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