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zhèn)初級中學
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燃燒條件演示實驗”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項,也是學生在初中階段中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中最為基礎的一項實驗。 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明白“物質燃燒所需要滿足的條件”如果只通過課本中的知識來講解的話,學生只能夠對此類問題更加深刻了解。但是通過合理設計的化學實驗來讓學生更加直白的觀看到物質的燃燒,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的了解到“物質和燃燒所需要滿足的條件”,能夠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來找到物質的燃燒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在現(xiàn)今初中化學使用的化學教科書中,“燃燒條件實驗”的實驗設計由較多的不同,每一版較猜在其實驗設計上都會由不同的方面。例如在實驗原料的使用有所不同,或者在演示過程與演示所采用的實驗道具有所差異,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燃燒條件實驗”時由于所存在的不同出現(xiàn)學習中的盲區(qū),不利于明確物質和燃燒所需要滿足的條件的知識點[1]。
例如在人教版與仁愛版教材中的“燃燒條件實驗設計”就存在著不同,首先就是在實驗方式方面的不同,另外就是在實驗所用的實驗器材也存在著大量的差異。這樣的差異,雖然可以得到相同的實驗結果。但是并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清楚的了解燃燒條件實驗中的要點,無法對知識點更有效的了解與學習。
1.由于教科書演示實驗設計,在進行實驗的過程大多都是在教室中沿照教材來進行的,但是此類實驗是存在有害物質的,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下進行不僅會影響學生與教師的身體健康,還會污染室內空氣。
2.教科書演示實驗設計無法更好的讓學生共同參與實驗,只能在化學課堂上按照老師所講授的知識來對實驗進行模糊的學習,無法提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3.教科書中對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所需要的材料缺少詳細的規(guī)定,在實驗演示過程中較難控制實驗過程與材料用量,不利于實驗教學。
4.教課書中所寫的實驗設計的步驟相對較為復雜,所以在學生進行實驗訓練的過程中不好進行操作,不利于學生直觀的展開學習。
1.在教科書中實驗演示方面,添加注釋,保證實驗在專門的實驗環(huán)境下進行,同時對老師提出相應的實驗要求,防止出現(xiàn)意外。
2.在教材實驗演示設計中應添加詳細的實驗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實驗,感受實驗。
3.簡化才做步驟,增加實驗步驟的注釋以及實驗材料添加量的注釋,保證實驗能夠在教科書的知道下順利開展。
在進行燃燒條件演示實驗中增加燃燒的對比,增加燃燒材料的種類,并且適當簡化燃燒演示實驗,展開多次實驗共同進行,保證結論的準確性。第一項實驗:實驗木制物與石制物體能否燃燒,用兩個坩堝鉗分別夾石子與木頭同時在兩個燃燒的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第二項實驗:實驗無煙煤炭與木炭燃燒點是否相同,將木炭與無煙煤同時用坩堝鉗在酒精燈上加熱相同的時間,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第三項實驗,實驗可燃燒物是否需要與氧氣或者空氣接觸,將兩塊相同大小的白磷,一塊吸干水分放入燒杯熱水中橡皮塞小端的凹槽里,觀察現(xiàn)象,;再用一支 20×200mm 規(guī)格的干燥試管垂直倒 插入燒杯里的橡皮塞中塞緊罩住白磷,觀察現(xiàn)象。
由上述的實驗中可以明確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的“燃燒條件演示相對與傳統(tǒng)的實驗演示更能夠直白的反應實驗所帶來的結論,這樣學生在展開實驗的過程中就能夠在實驗結束后自行得出結論。
例如在上述實驗中,第一項實驗結果木條燃燒而石塊不燃燒,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物質具有可燃性才可以燃燒。第二項實驗的結果是木炭燃燒而無煙煤不燃燒,這樣也就可以得出結論,可燃物需要達到著火點才能夠燃燒。所以“燃燒條件演示”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的實驗效果是明顯的。
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較為合理,并且操作便捷,實驗過程簡潔,并且實驗結果可以明顯的展現(xiàn)[2]。這樣的實驗設計比較有利于化學教師在課堂中展開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展開實驗的過程中,自主明確燃燒條件的知識。
結論: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燃燒條件演示實驗中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可以更好的完善燃燒條件演示實驗,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實驗,對實驗所進行的過程更加直白的反應。在初中化學演示實驗中,燃燒條件演示實驗是學生在初中化學階段學習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最能夠直白觀察化學條件變化的演示實驗,所以燃燒條件演示實驗在初中化學演示實驗中擁有著較高的地位。燃燒條件演示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可以更好的完善在各類教材中的不足,完善實驗過程增加對比。本文旨在針對初中化學燃燒條件演示實驗展開評析以及針對燃燒條件演示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展開研究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