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職業(yè)技術學院 723000)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他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通過對一個個鮮活人物的形象刻畫,揭示出美國夢的根源及意義,表現(xiàn)了“美國夢”的幻滅,對美國文學史影響深遠。
早期的“美國夢”作為信仰,源于歐洲清教徒的宗教理想。剛來到北美新大陸的大批移民們,創(chuàng)造性地移植了歐洲的進步思想,并將其付諸行動,他們相信:人人擁有平等的權利、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在這個信念的指引下,美國著名的“西進運動”“原始淘金熱”等歷史事件就此展開。
但到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隨著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歐洲移民及其后代對生活開始采取實用主義態(tài)度,使美國夢本質(zhì)上變成了金錢夢,追求財富成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读瞬黄鸬纳w茨比》中的美國夢即孕育于此。
《了不起的蓋茨比》形象地再現(xiàn)了一批追逐美國夢的人,作者通過對人物角色的不同安排與塑造,讓他們鮮活起來,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真實的形形色色的追夢人。
蓋茨比是美國夢的忠實追隨者,也是作家對美國夢最完整、真實的闡釋。蓋茨比的美國夢由兩個部分構成:“財富夢”和“愛情夢”。蓋茨比出生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但貧窮不能阻止他追求夢想。他篤守“美國夢”所倡導的“機會均等”“付出就有回報”的信條。為了實現(xiàn)夢想,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把從丹·科迪那里繼承的一大筆遺產(chǎn)作為發(fā)家的本錢,通過倒賣私酒和賭博,聚斂了大筆財富,一躍成為腰纏萬貫的暴發(fā)戶。于是他買了豪宅,飲酒縱情。此時的蓋茨比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他的“財富夢”,并為他的“愛情夢”作了鋪墊。
蓋茨比的另一個夢想是“愛情夢”。雖然曾經(jīng)的戀人黛西已經(jīng)嫁給了富家子弟湯姆,但蓋茨比卻從未釋懷。幾年后,當他成為有錢人時,他選擇在黛西住所對岸買別墅,用每晚舉辦宴會來吸引黛西,等待她的到來。他通過尼克見到了昔日的情人,渴望著重溫舊夢。但是,結局并未如他所愿,他的死亡宣告了他所追尋的美國夢不過是注定走向破滅一場幻夢。而原因之一就是“爵士時代”特定社會背景下人格的喪失及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同時他將美國夢寄托于一個超乎現(xiàn)實的人物身上,也是他夢想幻滅的另一個原因。
黛西在小說中是一個既具重要地位,又飽受爭議的形象。有的人認為她虛榮、冷酷,認是她造成了蓋茨比的死。但是,當我們重新審視黛西這個角色時,會發(fā)現(xiàn)她也是一個受害者。
黛西出身富裕家庭,美麗漂亮。少女時代的她對于純真愛情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向往,她不顧家人反對愛上了窮小子蓋茨比,直到最后在家人的操控下,由最初的反抗到最后接受了萬貫家財?shù)臏贰K哉f,黛西在起初并不是一個虛榮、冷漠、自私的女子。她只是在金錢至上的“美國夢”,在經(jīng)濟繁榮滋生的享樂主義的影響之下,逐漸拋棄那個純潔善良的自己,變成一個愛慕虛榮、冷漠無情的女人。
黛西的悲劇根源是需要深思的,可以說她是被變質(zhì)的美國夢所殘害的典型。她的悲哀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大批失去自我、失掉人格的追逐“美國夢”的人。
萊特爾是湯姆的情人,她同樣對財富有著極大渴求。為了以湯姆帶給她的奢糜生活來滿足虛榮心,她情愿做他的情婦。
萊特爾背叛家庭,她的內(nèi)心應該愧疚不安,但整部作品中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萊特爾心存歉意的文字。在萊特爾身上我們看不到人性的閃光點,看到的只是一個崇尚金錢,被物欲操縱的虛榮女人。撞死她的黛西和湯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但她的死卻造成了蓋茨比的枉死。作為一個悲劇地追夢者,她丟棄人性的美好,換來內(nèi)心的虛榮,于是她成了追逐財富夢的犧牲者。
尼克是全文人物關系網(wǎng)的樞紐。他如同鏡子一般映照出了追求虛幻與飄渺“美國夢”的蕓蕓眾生相。作為小說中的重要人物,尼克有著特殊的身份: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兄,是湯姆讀大學時的同班同學,是黛西好友貝克的戀人。通過尼克的多層關系,作家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與美國夢的主題相互對接起來。這種復合人物身份,讓讀者們身臨其境,在廣度和深度上強化了作品的主題。他因為安排了黛西與蓋茨比的再次相見,而將故事推向高潮,同時他又作為蓋茨比最后葬禮的組織者,為我們展現(xiàn)了美國夢破滅的整個過程。
尼克既是故事的旁觀者,也是參與者。我們通過他看到了“美國夢”的浮華,也看到了上流社會虛偽、殘酷、拋棄靈魂的“文明”生活。作為參與者,尼克見證了那個時代美國人夢想與現(xiàn)實,天真與世故的無情對比。在尼克眼中,蓋茨比是理想主義的“美國夢”的追隨者,同時也是“美國夢”破滅的典型象征,而黛西、萊特爾、喬丹·貝克三個女性也是如此。
不管是執(zhí)著追夢的蓋茨比,還是被夢殘害的黛西,亦或是靈魂扭曲的喬丹·貝克、無辜犧牲的萊特爾,我們在作者筆下看到了浮華年代不同人物的真實面貌,而他們折射出了使人向上的美國夢在20世紀20年代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通過對不同人物的分析不難得知,此時的美國夢只是一場幻夢,最終將走向破滅。
原本作為一種理想信念使人上進的“美國夢”為何在20世紀20年代那個充斥著財富的美國成了不可能實現(xiàn)的幻夢。究其原因,是因為浮華年代的人性墮落。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已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小說的社會背景是美國史上的“爵士時代”:即自一戰(zhàn)結束至經(jīng)濟大蕭條的時期(1918-1929)。這是一個浮華、迷惘、失落的年代,它既充斥著財富與進步,又充斥著暴力與犯罪,一切都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著。人人形成了“金錢至上”的觀念,清教徒所倡導的憑借個人奮斗獲得成功的理想信念已然瓦解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故事發(fā)生的“爵士時代”讓大批美國人眼花繚亂,神魂顛倒。年青人所渴望的是一場浪漫的愛情邂逅,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誘惑也是夢想。
幸福不是金錢可以代替的。當前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金錢異化出一些人性道德問題,如很多青年人為了獲得財富不擇手段。面對此類社會現(xiàn)象,國家必須引導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更多有利條件,讓整個社會充滿正能量,從而創(chuàng)造適宜的社會環(huán)境,最終實現(xiàn)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完整的再現(xiàn)了“美國夢”走向破滅的過程,使我們從悲痛中受到啟發(fā),警示著我們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作者以他獨特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再現(xiàn)了一個紙醉金迷、浮華飄渺的美國夢,通過對“美國夢”破滅的具體分析讓我們了解其虛幻性,同時也引發(fā)了我們對作品主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