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教是為不教,讀是為了寫。寫文章是檢驗孩子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作文教學從三年級的起步到五、六年級,作文要求在逐步提高,學生寫作面臨很多問題,而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課堂小練筆。
關鍵詞:課堂小練筆;拓寬練習渠道;激發(fā)學生激情
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扎實有效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閱讀和生活實際,安排適量的小練筆。課堂小練筆,能有效地打通閱讀與作文的壁壘,通過激發(fā)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想象空間,分散作文教學的難點,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將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滲透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隨文的這種小練筆中學生找到了想說的話,找到了方法,也找到了自信,使學生在情趣相融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形成較強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操作小練筆,使其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呢?
一、 做好練筆準備,為書寫訓練提供充分保障
(一) 教師要充分研讀教材,找出適合小練筆的素材,結(jié)合課文創(chuàng)設合適氛圍
學生要在充分的讀、悟的基礎上進行練筆。對課文的學習只有深入到學生內(nèi)心,引起學生的共鳴,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波瀾,學生才能落筆一吐為快。
(二) 增加閱讀知識量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結(jié)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類精神的營養(yǎng)品。正因為如此,它才成了“人類進步的階梯”。小學生從小就應攀著這個“階梯”,多讀課外書,豐富閱讀內(nèi)容,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好段,才能解決知識儲備較少的問題,做到在用時不詞窮,表達時方式、方法不單一。
(三) 要給練筆充分的時間作保證
寫是一種高級思維活動,要有一定的時間保障,更何況面對的是學習寫作的小學生。如果時間倉促,學生剛剛打開思維的閘門,老師就急于收獲成果,學生就很難把自己內(nèi)心真切的話語娓娓道來。
二、 拓寬練習渠道,扎實學生小練筆訓練
如何開發(fā)與利用文本中的習作資源,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讓學生進行生動、具體的練筆。
(一) 充分發(fā)揮課文優(yōu)美段落的優(yōu)勢,進行仿寫
仿是寫的開始。不同的文章讓學生學習認識不同的表達方式。冰心也曾在《談點讀書寫作的甘苦》中說:“我常常抄襲,就是說模仿別人更好的句子?!闭Z文課本中許多經(jīng)典的片段都是學生仿寫的典范。我們要引導學生將文章中的構(gòu)段方式、表現(xiàn)方式、方法、修辭手法,借鑒運用到習作中去,實現(xiàn)讀寫知識技能的轉(zhuǎn)化和遷移。
如:《花鐘》一課,課文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鮮花的開放,“凌晨四點,牽?;ù灯鹆俗仙男±取瓡一▍s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課文抓住不同花的特點描寫形態(tài),語言優(yōu)美生動,用詞準確。在讓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回憶春天植物的生長情況,要求學生以“葉子長出來或花開了”仿寫出精彩的片段,于是就有了“柳樹舒展開她柔軟的腰肢;艷麗的桃花綻開笑臉;冷艷的梨花穿上了潔白的衣裳;害羞的小草從地底下悄悄地探出頭來……”仿寫增強了學生信心,增加了語言的積累。
(二) 結(jié)合生活實際展開聯(lián)想,書寫作者未寫的多彩空間
課文中由于作者構(gòu)思立意、布局謀篇、運筆行文的需要,有些地方寫得或含蓄,或簡練,或意猶未盡,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可找準這些“空白”,讓學生把文章寫得簡練的地方補充完整,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出來,對文章中意猶未盡的地方進行想象填充,也是非常不錯的小練筆資源。如學習《鳥的天堂》一課,讓學生詳細地寫一寫巴金和他的朋友劃船去鳥的天堂的過程這個部分?!讹L箏》的結(jié)尾: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xù)尋找我們的“幸福鳥”……文章以省略號結(jié)束了,留給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也給孩子們練筆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他們對故事后來的發(fā)展都饒有興趣,抓住這份興趣,抓住這份空白點,請孩子們續(xù)寫故事結(jié)局,像這樣的還有課文《窮人》等的結(jié)尾。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nèi)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進行這樣的小練筆,不僅對學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課文內(nèi)容有推動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義,對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 創(chuàng)設感人的課堂氛圍,讓情在筆根處生根發(fā)芽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梅花魂》《伯牙絕弦》……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chǎn)物。教學中,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文,自然會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有著強烈的情感體驗,有表達的欲望。學生在閱讀這些課文的過程中,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這些體驗,正是學生進行作文的良好素材。讓學生及時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為今后的習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老人與海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當時執(zhí)教本課時,我與學生一齊淚流滿面。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學生被老人與海鷗之間真摯而深厚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此時學生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于是,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老人如同照料親人般地照料海鷗,而如今,他卻與世長辭,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海鷗,如果海鷗會說話,在遺像前,海鷗會對老人說什么呢?”學生也情動辭發(fā),“爺爺,您怎么拋下我們就走了?今后,還有誰能像您一樣,全心全意地照顧我們,我不要您離開!我們想您時,又能到哪看您呢?”“爺爺,您是一個善良的天使,我們相信,此時,您一定在天堂含笑看著我們……”學生真情寫下的話語不禁使人為之動容。這樣的小練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感情的領悟,更有利于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人文”和“語文”的高度結(jié)合,情感與語言的同構(gòu)共生。
三、 巧妙運用評價,激發(fā)學生小練筆的激情
學生的課堂練筆完成后,如果就此打住,那么對學生情感的體驗、寫作的提高就收效甚微了,因而對學生的練筆要進行及時評價。在評價學生的小練筆時,應對學生的寫話抱以積極、熱切的希望,對學生練筆中存在的優(yōu)缺點進行及時的表揚和指正,要善于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學生用詞造句的閃光點,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fā)展,并能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及時準確地給學生的寫話以肯定。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加學生語言的積累,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總之,小練筆是在學生進行充分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課文思想感情之后,有了新的思想認識、獲得了新的情感體驗時的感受,他們的寫作水平在訓練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我們在設計練筆時,要和整個教學銜接,要在最需要練筆的地方練。讓我們的課堂因小練筆而“實”起來,“豐富”起來“活”起來,讓學生邁向作文成功的彼岸!
作者簡介:
邱大佑,福建省三明市,三明市東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