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潞安集團總醫(yī)院檢驗科,山西 長治 0462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侵赣晒跔顒用}狹窄或阻塞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心肌缺血(即隱匿性冠心?。?、缺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5大類。有文獻報道稱,及早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改善其預后的關(guān)鍵[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血小板、血紅細胞與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診斷冠心病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潞安集團總醫(yī)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30例心肌梗死患者,有30例心絞痛患者,這6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jīng)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等得到確診)與30例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將其中30例心肌梗死患者設(shè)為心肌梗死組,將其中30例心絞痛患者設(shè)為心絞痛組,將其中30例健康人設(shè)為對照組。在心肌梗死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8例;其年齡為42~80歲,平均年齡為(64.07±2.24)歲。在心絞痛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0例;其年齡為40~78歲,平均年齡為(63.62±2.54)歲。在對照組健康人中,有男21例,女9例;其年齡為41~81歲,平均年齡為(63.76±2.43)歲。三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三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血小板、血紅細胞與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對研究對象進行血小板和血紅細胞檢測的方法是:抽取研究對象的靜脈血2 ml。在血液標本中加入抗凝劑。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液標本中血小板的相關(guān)指標與血紅細胞的相關(guān)指標。血小板的相關(guān)指標包括血小板計數(shù)(PLT)、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壓積(PCT)、血小板分布寬度(PDW)。血紅細胞的相關(guān)指標主要是血紅細胞分布寬度(RDW)。對研究對象進行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檢測的方法是:抽取研究對象的靜脈血2 ml。在血液標本中加入抗凝劑。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現(xiàn)血清。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清標本中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水平。心肌損傷標志物包括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紅蛋白(MYO)。
觀察并比較三組研究對象的RDW、LT、MPV、PCT、PDW及其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的RDW與MPV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其PLT低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的RDW、PLT及MPV相比,P>0.05。三組研究對象的PCT及PDW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的RDW、LT、MPV、PCT及PDW(±s)
表1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的RDW、LT、MPV、PCT及PDW(±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心絞痛組相比,P>0.05;與心絞痛組、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RDW(%) PLT(×109/L) MPV(fl) PCT(%) PDW(%)心肌梗死組 30 14.21±0.66*# 152.53±45.65*# 13.57±1.22*# 0.18±0.03① 17.25±1.72①心絞痛組 30 13.85±0.55* 145.63±47.41* 13.55±1.34* 0.17±0.05 16.57±1.91對照組 30 12.88±0.54 196.37±52.63 11.65±0.68 0.17±0.04 16.62±1.33
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心肌梗死組患者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均高于心絞痛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s)
表2 對比三組研究對象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心絞痛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cTnT(μg/L) 血清CK-MB(U/L) 血清MYO(ng/ml)心肌梗死組 30 0.95±0.17*# 152.92±48.67*# 250.11±185.40*#心絞痛組 30 0.61±0.13* 26.34±8.41* 85.12±34.22*對照組 30 0.06±0.01 13.36±5.52 39.22±2.85
冠心病是心內(nèi)科的常見病。誘發(fā)冠心病的因素較多,如患者存在血脂異常、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缺少體力活動等[2]。臨床上應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與及時的治療,以控制其病情的發(fā)展,改善其預后。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的RDW與MPV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其PLT低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P<0.05。心肌梗死組患者血清cTnT、CK-MB及MYO的水平均高于心絞痛組患者,P<0.05??梢?,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血小板、血紅細胞與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診斷其病情。當患者發(fā)生冠狀動脈病變時,其冠狀動脈的管腔可變得狹窄,并發(fā)生心肌缺氧、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損傷,導致其心肌細胞內(nèi)炎癥因子的水平升高,使其血液中血小板的體積發(fā)生異常改變,進而可導致其血液中的RDW增加[3]。另外,冠心病患者在發(fā)生心肌缺血、缺氧后,可激活其血小板的粘附功能,易發(fā)生血小板聚集,從而可加速血栓的形成,這一過程可消耗更多的血小板,從而可導致患者血液中的PLT下降。心肌損傷標志物是指心肌在受到損傷時釋放到外周血中并被檢測到的蛋白質(zhì)類和酶類物質(zhì)。本研究中,心絞痛組患者與心肌梗死組患者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健康人,且患者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水平隨著其病情的加重而升高[4]。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血小板、血紅細胞與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對診斷其病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