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曉紅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鹽城 224000)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乳腺疾病。此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有學者認為,此病的發(fā)生與患者存在乳管堵塞、胸部外傷、內(nèi)分泌異常、細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1]。近年來,采用中醫(yī)療法治療乳腺炎的效果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認可。消腫散結(jié)湯是中醫(yī)治療乳腺炎的常用湯劑。本文對在鹽城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探討用消腫散結(jié)湯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臨床療效。
選擇在鹽城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收治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其納入標準是:1)經(jīng)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被確診患有乳腺炎。2)處于非哺乳期。3)了解本研究的實施方案,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存在認知障礙及精神障礙。2)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3)無法正常地配合本研究。應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這60例患者分為MAT組和OBS組(30例/組)。MAT組患者的年齡為21~40歲,平均年齡(29.07±8.92)歲;其病程為8 d~5個月,平均病程(2.79±1.13)個月。OBS組患者的年齡為20~40歲,平均年齡(28.75±8.64)歲;其病程為10 d~5個月,平均病程(2.95±1.07)個月。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為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的西醫(yī)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病原學檢查,根據(jù)病原學檢查的結(jié)果為其選擇抗生素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OBS組患者加用消腫散結(jié)湯進行治療。消腫散結(jié)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瞿麥30 g、蒲公英30 g、生麥芽30 g、土茯苓20 g、川芎10 g、炮姜10 g、白芥子10 g、鹿角片10 g、熟地黃10 g、醋柴胡10 g、夏枯草10 g、肉桂5 g。水煎服,1劑(200 ml)/d,分早晚兩次服用。若患者存在大便干燥硬結(jié)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黃10 g。若患者存在血虛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當歸10 g、白術10 g。若患者存在氣虛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黃芪15 g、黨參15 g。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其各項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降鈣素原(PCT)〕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痊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其乳房腫塊完全消失。2)好轉(zhuǎn):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其乳房腫塊有所縮小。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緩解,其乳房腫塊未縮小。
應用SPSS 19.0軟件分析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對比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OBS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MAT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OBS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均低于MAT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指標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指標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與MAT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CRP(mg/L) IL-6(ng/L) PCT(ng/ml)MAT組 30 治療前 12.83±4.35 27.11±8.91 6.95±2.30治療后 8.50±3.27# 28.92±8.07# 4.66±1.81#OBS組 30 治療前 12.59±4.42 26.98±10.12 6.71±2.43治療后 5.18±3.09#* 20.05±7.79#* 2.43±1.62#*
在治療期間,MAT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33%)發(fā)生惡心嘔吐,有1例患者(占3.33%)發(fā)生皮疹,有1例患者(占3.33%)發(fā)生口干,其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10.00%;OBS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33%)發(fā)生腹瀉,有1例患者(占3.33%)發(fā)生惡心嘔吐,其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10.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相比,P>0.05。
乳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乳腺疾病。此病多發(fā)生于哺乳期。與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相比,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程較長。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乳房脹痛,其病情易反復發(fā)作,對其進行治療的難度較大[3]。西醫(yī)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乳腺的炎癥反應,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采用中醫(yī)療法治療乳腺炎的效果得到了臨床上的廣泛認可。中醫(yī)認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機為肝氣郁結(jié)、氣滯血瘀及熱腐成膿。治療此病應從消腫散結(jié)、行氣止痛等方面著手[4]。消腫散結(jié)湯是中醫(yī)治療乳腺炎的常用湯劑。此方中的瞿麥可清熱散結(jié);蒲公英、土茯苓、夏枯草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生麥芽、醋柴胡可疏肝解郁;川芎可活血益氣、散結(jié)通絡;炮姜、白芥子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鹿角片可消腫散結(jié)、行氣活血;熟地黃可滋陰補血;肉桂可散寒止痛、活血通絡;諸藥合用可共奏消腫散結(jié)、散寒止痛、行氣活血之功[5]。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OBS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MAT組患者,P<0.05。治療后,OBS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均低于MAT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消腫散結(jié)湯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療效顯著,可有效地緩解患者乳腺的炎癥反應。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相比,P>0.05。這說明,用消腫散結(jié)湯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采用消腫散結(jié)湯對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