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鋒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培養(yǎng),閱讀教育有著重中之重的作用,對閱讀有著良好的把握感,可以讓學生更加體會文章大意,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著開拓作用,又促進著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和空間想象能力,特別是小學的閱讀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有著良好的啟蒙作用。在當代新課程的要求下,要更加注重學生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語言來自于閱讀的積累,在無形的閱讀中感悟文字的魅力,學會在詞句之中提取文章重點,獲取人生知識道理,從而潛意識形態(tài)下完成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興趣
一、閱讀的興趣與能力的重要性
興趣對孩子有著很好的教育作用,一個良好的興趣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想要讓小學生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讓學生對閱讀有著很好的興趣,可以通過幫助小學生建設閱讀體系、制定閱讀范圍外,再讓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對所閱讀文章的中心點進行總結,對書籍所表現的個人理解中心思想進行歸納。這樣在進行的過程中,學生逐漸便產生了對閱讀的興趣。然后為之深深吸引,而通過完成這個方法的重要步驟就是需要教師在起初的閱讀中設立一些有關書籍的問題,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而隨著閱讀的進行,問題逐漸被解決,又深深的激發(fā)了小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
并且閱讀在學生接受知識傳授和知識理解運用有著重要不可忽視的作用,想要學生能有著優(yōu)秀的能力,將閱讀能力增強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的途徑。特別在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身體發(fā)育階段,身體各部分快速發(fā)育,需要在發(fā)育的同時,有著知識的奠基與沉淀,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狀況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很好的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學的閱讀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個時期所養(yǎng)成的習慣,對學生的個人學習生涯有著奠定基礎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將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和掌握很好的發(fā)展方向,確定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生涯中可以很好的獲得閱讀能力。
二、教師的要求與靈活運用教育模式
在一般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除了要擁有很好的教育方法,也要對教師自身有著很高的素質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形象進行把控,在學生心目中塑造一個知性的感覺,仿佛是書籍所帶在靈魂上的沉淀,另外語文教師也要有很好的道德觀念,受到傳統(tǒng)國學的影響,語文教師的談吐應該是優(yōu)雅有哲理的,這樣就會吸引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而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就是閱讀,這就完成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傳授學生朗讀技巧,朗讀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書籍的投入度,而朗讀的過程中,情感的高低起伏又促進了學生的感情變化。每一句話的起伏,每一個音調的起承轉合,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學生帶入了課本的世界中,從而體會到了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教師除了要完成以上以外,還要根據不同的課程要求,運用合適的手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生較好的閱讀興趣。如《盜火的英雄》一文中,文章名字平淡無奇,小學生很難對其產生閱讀興趣,所以教師要設立一些引子把這個引用出來,然后設立一些情景,從而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把小學生帶入其中。但是單一的古希臘神話學生是看不懂的,教師還應該在學習之類的文章之前收集相關資料,作為課堂的引子,然后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意的補充。并且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對文章中的詞句進行斟酌,然后進行通篇理解,體會神話背后所告訴你的道理。并且教師要嘗試神話與現實生活的一些情況進行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并且體會神話背后的艱辛和人性,這樣就完成了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的閱讀任務。并且隨著閱讀量的提高。學生所獲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提升,這樣就完成了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詞句的能力
當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不能讓學生草草讀完,應付的完成,要讓學生抓住文章主干,然后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串聯,這樣會使學生將自己代入故事情節(jié)當中,從而仿佛親身體會一樣,感悟故事情節(jié)中人物的心靈蛻變和成長經歷,從而完成精神的洗禮,從而將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如《琴聲叮咚》這篇文章中,主要描寫我的心理活動和小姑娘之間發(fā)生的經歷,教師用朗讀的形式,帶動了學生的投入,讓學生仿佛親身體驗一樣,從以主角的角度來看這段故事中的人生經歷,并且在教師朗讀中,學生會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可以讓學生尋找文章中的一些描寫感情的句子和詞語,然后思考并且考慮這些詞語的所代表的意思。這樣學生便在情感領悟上得到了成長和進步。如在《愛是什么》中,教師傳授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提出薩勒是怎么樣教會孩子如何學會愛的等等,并在這篇文章中如何描寫了一個好少年和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
四、良好的教育氛圍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營造一個很好的教學氛圍,是孩子在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也是孩子獲取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很好的閱讀的氛圍更能帶動孩子的學習。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育中,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問題和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要配合各個年齡段的小學生都能看懂書籍,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就要根據每個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推薦書籍閱讀或者教授不同的學習內容。這樣會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從本質的放松,仿佛朋友一樣,能把注意力放在閱讀中,對教師的話沒有抵御感,從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教師要學會把死板的書籍描寫生動化,將完整的內容用孩子能聽懂的話進行表述出來。這樣便在無形中消除了孩子對于學習的恐懼感,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更加貼近文章的寫作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舞臺劇模擬,可以設置一些情景劇讓學生親身經歷。這樣不但拉近了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而且學生也會體會到作者在書寫這些內容時候的感受。特別是小學生對于文字的記憶是比較差的,而大量的動作和語言會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信息感,從而更加好的去閱讀書籍,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五、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對于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是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語文的學習對于知識的積累性要求很高,所以教師在小學階段,要保證對小學生起到一個推薦好書的作用,以身作則帶動小學生們去閱讀觀看,然后并在約定的時間下,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讓學生明白讀書并不是死讀書,而是與人交流并且運用的現實生活中。將學生從原來的那種被迫讀書變化為積極讀書,小學的學生喜歡做一些有意思的事,而把閱讀變?yōu)橐环N樂趣,是我們的責任。帶領學生閱讀,與學生好好交流,應該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小學語文的教育,是一個學生在學生時代一個重要起點,而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幫助一個學生的一輩子。教師作為開始的引路人,作用更是重中之重。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相應的閱讀動力,才會去尋找機會去閱讀,尋找時間去閱讀。教師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的學習,傳授很好的讀書習慣,要讓學生明白讀書的真正含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真正閱讀技巧,知道閱讀真正的好處,就是我們教師應該去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易凡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新校園,2016,(09):149.
[2]范根秀.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師,2017,(03):35.
[3]楊翠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速讀,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