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揚
(重慶市大足第一中學校,重慶 402368)
我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積淀豐厚,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忠實傳承。我國各地區(qū)各民族的民歌、器樂等傳統(tǒng)藝術匯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民族音樂文化的根脈,理當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得到強化,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和實踐,能夠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诖?,把民族樂器融入高中音樂課程是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要求,民族樂器融入高中音樂課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在傳統(tǒng)的高中音樂樂器教學中,以古箏教學為例,很多時候,教師更多的是關注表演技能的教學。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者,而學生往往總是處于較為被動的一方,這不利于學生主導地位的凸顯。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依賴,降低他們對傳統(tǒng)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以及降低民族樂器的學習積極性,難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多的學習體驗和靈感。因此,民族樂器融入高中音樂課堂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同其他國家進行外事活動的時候,在G20峰會上都選擇民族樂器交流,如古琴演奏、編鐘演奏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樂器,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能提高他們傳承民族樂器的熱情。
學習民族樂器的目的是為了傳承民族文化,因此應該加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我國民族樂器種類多,歷史悠久。古琴就要算當中比較老的樂器。古琴一直都是文人雅士的必修課,位居四藝之首有深厚的中國文化,不管是琴曲還是琴文化.因此教師們在演奏樂器的時候,向學生們介紹古琴的長度3尺6寸,它象征著一年365天,13個徽位象征著一年12個月和1個閏月,七根弦代表金、木、水、火、土、周文王、周武王。通過對古琴的介紹,從而增加學生們對民族樂器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和發(fā)展。演奏《流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從而讓學生明白知音的可貴,從而切實的體會知音的含義。古琴的彈奏中最基本的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別象征天、地、人,通過讓學生撫琴體驗它的特殊音色帶來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民族器樂的學習是一種狀態(tài),因此在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可以不斷地學習民族樂器。學校給予學生學習環(huán)境,教師教會學生們的方法,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因此應該加強各方面的配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才能使得民族器樂教育更好的開展下去,形成一個全國學習民族器樂的人潮,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生活中的藝術家。只有這樣,我們的民族音樂才能長久不衰、繼承發(fā)揚。
此外,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民族器樂能夠長久的傳遞下去。教師重視學生對這一方面的學習,選擇一些適當?shù)拿褡鍢菲鳎_設課程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切實的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們對民族樂器的傳承。古箏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通過兩年的選修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高,成果顯著。樂器的學習也需要良好的方法,通過不斷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注力,這樣也潛移默化地帶動了學生其他文化學科的進步。
將民族樂器應用于音樂教學中,有助于實現(xiàn)民族音樂教學中的價值目標,真正做到以美育人目標的重要通道。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就需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的重要性,將課程設置往音樂方面偏移是其中的一種。教師要將民族樂器充分的融入到課堂上,提高他們對于美得追求。培養(yǎng)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意識,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其次還要讓他們掌握民族樂器的使用,這樣才能全方位的實現(xiàn)對音樂的掌握,全面提升高中學生音樂教學的綜合素質。
在當前音樂教學中,把民族樂器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中,除了能夠增進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認識與了解以外,還能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加深民族音樂當中所表達的情感及態(tài)度,促進人與音樂的交流及融合。
音樂教師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之外,在空余時間也應該加強對民族樂器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音樂學習水平。教師良好的示范,能讓教學有效性質更高。除了這些以外,教育學生的時候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能有所疏忽,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演奏技巧,提高對音樂的感受。
綜上所述,加強民族樂器的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筆者在上文闡述了當下在音樂教育中開展民族樂器的教學現(xiàn)狀,對于當前高中音樂教學與民族樂器的融合提出了若干對策。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和實踐,不僅能夠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為高中音樂教師提供教學經(jīng)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