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慧 凌 軍 章 磊 盧 浩 吳 英 陳禮平
浙江省麗水市中醫(yī)院 浙江 麗水 323000
本文觀察固腎化濁湯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DN)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現(xiàn)將觀察結(jié)果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8例早期DN氣陰兩虛證患者隨機(jī)分為兩組,各74例。治療組男42例,女32例;年齡45~83歲,平均61.23±7.55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4.68±1.83年。對照組男40例,女34例;年齡43~84歲,平均61.17±7.41歲;病程7個月~10年,平均4.61±1.79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飲食及生活方式指導(dǎo),應(yīng)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空腹血糖(FPG)低于 7.0mmol/L,餐 后 2h血糖(2hPG)低于10.0mmol/L;口服纈沙坦(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80mg/粒,國藥準(zhǔn)字:H20040217)進(jìn)行治療,80mg/次,1次/日。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措施的基礎(chǔ)上加用固腎化濁湯:太子參、黃芪各30g,茯苓、生地黃、女貞子、墨旱蓮各20g,山藥、豬苓、澤瀉、川牛膝各15g,山萸肉、牡丹皮、地龍各10g,肉桂3g。每日1劑,水煎分服。均連續(xù)治療12周。
3.1 療效標(biāo)準(zhǔn):顯效:患者治療后,乏力、口干、腰酸以及夜尿頻多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治療后,上述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上述臨床癥狀未見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biāo)FPG、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治療組(74例)對照組(74例)HbAlc(%)9.28±2.04 6.34±1.33ab 9.25±2.02 7.63±1.49a組別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PG(mmol/L)9.35±2.11 6.27±1.26ab 9.39±2.14 7.52±1.54a 2hPG(mmol/L)12.28±2.84 9.01±1.93ab 12.19±2.72 9.93±2.04a
3.4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biāo)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biāo)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治療組(74例)對照組(74例)UAER(μg/min)133.18±16.71 110.70±12.42ab 132.94±16.65 121.14±13.49a組別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UN(mmol/L)5.62±0.96 4.11±0.62ab 5.67±0.92 4.94±0.51a SCr(μmol/L)76.18±11.51 54.70±7.52ab 76.24±10.65 62.14±8.09a
中醫(yī)學(xué)認(rèn)為,DN病機(jī)特點是“本虛標(biāo)實”,本虛為氣陰兩虛,應(yīng)以益氣養(yǎng)陰補(bǔ)腎為主要治法。固腎化濁湯由參芪地黃湯加減而成,方中黃芪益氣固表,補(bǔ)氣升陽,利水消腫;太子參補(bǔ)益脾肺,益氣生津;生地黃清熱生津,滋陰養(yǎng)血;山萸肉補(bǔ)益肝腎,澀精固脫;山藥、茯苓健脾滲濕;豬苓、澤瀉利水滲濕;女貞子、墨旱蓮補(bǔ)益肝腎,滋陰止血;丹皮清熱散瘀;肉桂補(bǔ)腎助陽;牛膝逐瘀通絡(luò),利尿通淋;地龍活血化瘀,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同起到益氣養(yǎng)陰、利濕通絡(luò)的作用。本次觀察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FPG、2hPG、HbAlc等血糖水平以及BUN、SCr、UAER等腎功能指標(biāo)均顯著改善。結(jié)果提示,固腎化濁湯聯(lián)合纈沙坦治療早期DN氣陰兩虛證患者的效果顯著,患者的血糖代謝以及腎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