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婷,陳慶龍,孔長江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高校紅色社團以實踐活動為生命線,在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紅色社團具有堅定政治性、鮮明時代性、科學性以及實踐性,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持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社團”就是學習、宣傳、研究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xiàn)思想理論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引領的學生社團。
1.政治性。政治性是紅色社團的根本屬性。紅色社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學習、思想教育、實踐融為一體,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學習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一致。
2.時代性。馬克思主義理論永遠不過時,是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與發(fā)展,那么紅色社團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使社團活動體現(xiàn)時代性。比如2018年知行社舉辦“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手抄報活動”。
3.實踐性?!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性是紅色社團的重要特征,紅色社團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增加對理論的認識,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比如知行社舉辦紅色朗誦大賽,組織學生參觀孔繁森紀念館、范筑先紀念館、傅斯年紀念館等,通過感官、實踐、體悟,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紅色社團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比如知行社通過組織社團成員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用最新成果武裝他們頭腦,為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信念奠定理論基礎。另外,知行社通過參觀烈士陵園、地方革命使館等實踐活動,可以直觀感受和體悟中國革命精神,為樹立理想信念教育打下實踐基礎。
信息化時代,各個紛繁復雜的信息、思潮、社會狀況不斷帶給大學生挑戰(zhàn),影響大學生三觀的形成。大學生要保持定力、明辨是非、把握方向,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而紅色社團恰好擔當此重任。因為紅色社團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本指導思想,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高度一致,政治性是它的重要特征,所以紅色社團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比如,知行社通過閱讀紅色經(jīng)典、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等,廣泛提高大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再比如,知行社通過參觀紅色紀念等教育基地,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懷,為大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紅色社團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在思政課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紅色社團開展系列活動,有助于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xiàn)大學生的知行合一。比如知行社通過“校園文明”的調研,促進對生態(tài)文明的理解;知行社通過參觀魯西革命使館,理解中國革命精神,加深大學生的愛國之情;知行社通過舉辦“改革開放四十年手抄報”活動,感受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和成就。
紅色社團目前在各高校受到重視,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了解紅色社團的發(fā)展現(xiàn)狀,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紅色社團發(fā)展。
對于一個社團的發(fā)展來講,社團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它發(fā)揮著指揮棒的作用。所以在社團成立之時,就應該對社團的定位做出明確、清晰的定位。以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知行社為例,知行社在學校和思政部的指導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魯西革命史館為依托,充分利用聊城市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通過開展系列化活動促進學生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增強四個自信,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目前紅色社團活動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紅色社團活動碎片化。社團負責人想起一個活動舉辦一個活動,前后沒有連貫性,沒有整體設計,隨意性強,很難發(fā)揮社團實踐育人的效果。二是社團活動質量不高?;顒又黝}不明確,針對性不強,活動內容缺乏高度、寬度、新意,導致活動缺乏吸引力。三是社團活動形式單一。部分紅色社團開展的講座、學習等室內活動,學生不感興趣?;顒有问焦袒?,存在組織形式老舊、空洞以及社員活動參與度低的問題。
相比于其他娛樂性社團,紅色社團由于其特殊性,參加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覆蓋面積小,影響力不夠,難以實現(xiàn)思政課實踐育人的效果。支撐社團運作發(fā)展的大部分是幾個骨干成員,有些學生是僵尸學生,只是在群里存在,從不參加活動或者參加活動很少,退群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另外,社團學生多為大一學生,大二學生只有骨干成員參加。一是社團沒有嚴格的管理規(guī)章制度,進出自由;二是社團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強。
針對紅色社團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以知行社為例,知行社成立三年,社團最初的定位模糊、活動針對性不強、影響力不夠、效果欠佳,因此在學校領導的支持與指導下,學習借鑒其他院校社團發(fā)展經(jīng)驗,知行社形成了社團活動“五大模塊”發(fā)展模式。
實踐出真知,百聞不如一見。知行社組織成員參觀孔繁森紀念館,學習孔繁森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參觀聊城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學習革命先輩自強自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參觀范筑先紀念館,學習范筑先寧死不屈的精神;參觀魯西革命黨史館,了解魯西人民的災難、屈辱與奮起抗爭的歷史,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除此之外,還參觀傅斯年紀念館、聊大校史館等活動,發(fā)揮了思政課實踐育人的作用。
思政部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新模式,為當?shù)厣鐓^(qū)服務,打造“校區(qū)共同體”。舉辦“五老進校園”活動、“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時代重任”為主題的紅色講座活動,豐富學生知識,擴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讓思政課落地生根。
引導學生選擇毛澤東詩詞等經(jīng)典內容,以朗誦為載體,進行紅色朗誦比賽。通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愛國情感。知行社曾開展“知史愛國”“不負韶華與祖國同行”紅色專題等大型朗誦比賽活動。
社會調研是紅色社團要開展的重要模塊之一。通過調研,了解社會現(xiàn)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調研實踐能力。調研范圍圍繞思政課涉及的內容,比如知行社進行的調研有思政課教學效果調研、學生心中的思政課調研、校園文明調研、老人需求調研、留守兒童需求調研等。
紅色繪記主要是對于一些重要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繪畫、手抄報等形式展現(xiàn)出來,借以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深刻體會革命精神,增強愛國情感。知行社曾舉辦“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歷史的記憶——我的家在中國”等手抄報大賽活動,通過繪畫,見證歷史,不忘歷史。
知行社模塊化活動的探索與實踐,避免社團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和碎片化,提高社團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實現(xiàn)了思政課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緊密結合,發(fā)揮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育人作用,在校內外產(chǎn)生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