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古城農業(yè)中學 牛勸強
根據(jù)實踐教學經(jīng)驗,學生群體在英語水平或者說閱讀能力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閱讀能力較強,通讀一遍就能對課文或者閱讀資料的主要內容有一個相對全面的了解;并能根據(jù)閱讀內容產(chǎn)生思考聯(lián)想,形成信息的轉化;第二層次的學生閱讀能力一般,他們對于閱讀資料中的字詞句基本理解,但對全文的邏輯架構、內容主題、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細節(jié)的了解相對較弱,難以形成完整的閱讀感受;第三層次的學生閱讀能力最差,閱讀不通順,思維跟不上,對內容主題或者關鍵細節(jié)理解有誤,有些字詞讀不懂,不會拼。根據(jù)學生的層次表現(xiàn),教師將學生分成了三個閱讀小隊。如果班級人數(shù)較多,則可以細分成分支小隊,以方便教學管理。各個小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共性,這也是我們開展分層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針對第一層級學生,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是:要能對閱讀資料的內容進行相對完整細致的理解,并可以組織語言進行描述。或者即便學生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比較清晰明確的語言描述,也要用漢語描述出來,這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閱讀質量。比如在關于初中8 年級課文《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這節(jié)課文的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用口語表達出課文的主題思想或主要內容,同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針對第二層級學生,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是:要能準確快速地找到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對閱讀資料細節(jié)的抽查能夠做到迅速響應。比如在關于《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的課文中,教師提問了以下幾個問題給第二層次的學生去回答:what’s the student’s name?What did his brother do ,that made him unhappy?How many ideas Mr.Hunt give him?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需要基本掌握課文內容才能進行回答。這對第二層級的學生來說沒有很大的壓力,但也不至于很簡單,體現(xiàn)了閱讀的價值。
針對第二層級的學生,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是:要能比較順利地讀完全文,并將感覺陌生的詞匯或者不太理解意思的句段標注出來。在這方面教師將通過溝通互動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對第一層級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基于閱讀成果進行自由對話討論,并形成書面的筆記。這個是在閱讀活動結束后順勢開展,時間大約20分鐘。要求第一層級每個同學都能給出筆記資料,并能對學習交流的成果進行口語表達。對第二層次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基于閱讀成果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并用筆記的方式羅列出文章的核心要點。要求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筆記是否有拼寫錯誤或者語法錯誤等,盡量將筆記邏輯和條理寫清楚。活動時間20 分鐘,可以組內成員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對第三層級學生,教師要求學生熟讀閱讀資料。要求發(fā)音盡量標準,閱讀盡量順暢,對閱讀中遇到的陌生的詞匯或者不太理解的句段能夠清晰標注出來并和同學討論,查閱書籍和字典等。
教師會讓各個層級的同學在閱讀活動中最大化地鍛煉提高自己的英語素養(yǎng)。這樣才是一次完整有效的分層閱讀教學活動,符合我們進行閱讀分層教學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