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秦安縣第五中學 楊國成
有效的課前準備是優(yōu)化數學教學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來說,根據自身的學習實際,有的放矢地預習才能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也才能對課堂學習有所助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預習問題進行差異化預習,使學生既滿足自身學習所需又能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師來說,要依托網絡平臺或其他途徑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解和診斷,清晰明了地知道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設立彈性化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流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展開教學活動。
以“基本不等式”為例,對學困生要求復習之前學過的不等式相關知識,知道基本不等式的內容,試著用基本不等式的知識解決最簡單的最值問題;對普通學生要求簡略復習舊知識,既要清楚基本不等式的內容、幾何意義,還要會用已經掌握的不等式性質來推導基本不等式,證明其邏輯原理且能解決具體的最值問題;對有余力的學生則要求得更細致、更深化,既要掌握定義、幾何解釋、證明過程、求最值方法,還要形成運算和建模等數學能力;教師總結分析師生互動、提問和測評結果,據此設置不同層次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差異教學活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有收獲。
貼合學情的課堂模式是優(yōu)化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差異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著力點有兩個:一是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即根據事先摸清楚的學生學習狀況和個性特點,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參與不同的任務,既保護他們的學習信心,又引導其在自身能力范疇內發(fā)展和提升數學素養(yǎng),如在講解“三角函數誘導公式”時,教師請學困生來背誦最基礎、最簡單的計算公式,而這個公式是怎樣推導得出的或利用其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則要請中等學生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來回答,讓全體學生順著問題的階梯一步步深入探究,觸摸數學問題的本質;二是組織小組合作,促進共同進步,即將性別不同、基礎不同的學生組成4人學習小組或6人學習小組,大家各有分工、協(xié)作完成預習、答疑等學習任務,各盡其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的課后鞏固是優(yōu)化數學教學的有益補充。在此著重講兩點:一是要實施分層作業(yè),即在作業(yè)題前標記上不同的星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本層次的作業(yè),有余力的還可以完成高一層次的作業(yè),各有所得。具體地說,一星代表基礎知識題,是所有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因而教師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特別是學困生更要認真完成,二星代表能力發(fā)展題,對數學知識有所拔高、對數學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等及以上學生必須完成,有余力的學困生可以選擇性地完成,三星代表素質拓展題,其著重考查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是為學優(yōu)生準備的拓展內容,其他學生可酌情解答;二是要開展多元評價,即增加評價主體、拓寬評價維度,例如面對同一道函數題,學困生能夠正確地運用符號語言表達其單調性或會用定義證明出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自評或互評自己的解答過程,以加深其數學體驗,而學優(yōu)生則需要更好地理解、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才能得到肯定或贊揚的評價,由此來激勵學優(yōu)生的學習信心,促使其更好地投入數學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