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qū)李港小學 陳 燁
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新課標教學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實施,基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生硬死板的教學理念,現代化改革教學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組合作模式一直以來都具有較強的教學實踐意義,而教育體系的改革也迫使這一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改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法作為新時代富有教學特色的方法之一得到廣泛推廣,凸顯出我國教育體系的推陳出新與革新意識,其實踐作用重新獲得教育者的重視。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法,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參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按照一定規(guī)律,將學生分為小組的形式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改善及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都具有積極意義,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也應凸顯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
小組合作法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隨著我國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變革,小組合作法也需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予以革新,才能使這一學習方法更適應當下時代的教學環(huán)境。其中,“合作”的形式不僅局限于學生之間,更應該做為教師的“教學策略”。以小組競賽或小組合作的模式增強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能夠促進課堂內部知識的融合與消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思考能力,在有限的課時時間內與空間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小組合作不應單獨出現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與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搭配使用更能夠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而生活情境教學法也是近年來我國教育新課改推行以后較為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書本知識與生活常識相聯(lián)系的方式,拉近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這對于調動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熱情十分有效。指導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時,對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研究十分必要,若書本上的知識始終是抽象且偏離生活軌道的,那么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也就很難找到聯(lián)系性;反之,題目中越接近生活,學生對于題目理解程度也就越好。同時生活化的因素也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性的理性課程,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存在探究欲望,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如在圖形的展開與折疊部分知識講解時,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考驗難度是較大的。此時指導教師可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對所講的圖形作出敘述,再交由小組進行舉例討論,如“所學的空間立體圖形能夠對應出生活中的那些物體?”“設計成這樣的形狀有什么好處?”等,這類問題都可以對學生的思考起到引導作用,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的討論之后,將討論得出的答案依次報告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通過反饋就可以分析出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與介紹,使學生對于空間圖形的學習能夠更加具體。
合作學習的模式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而不是一味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固定呆板的套用于教學中。指導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出適當調整,予以合理設計,才能將有限的課時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關于課堂教學中素材的安排,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有些學生對于代數方面的學習更具有優(yōu)勢,或有些學生更樂于學習幾何類知識,那么指導教師在進行對應版塊的教學時,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側重點與不足之處,予以均衡。簡單的來說,就是在教學中要更具針對性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能使成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有效促進教材知識的落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培養(yǎng)真正的學習智慧,才能更有效解決數學問題。
如在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中,指導教師可通過相關的輔助教學器材,利用水或其他固體的材料,以手動的形式得出“V=1/3·Sh”。在這一動手過程中,也可由小組討論的形式配合完成,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觀察的方式也能夠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用集體的智慧增加小組間的團隊交流,分工合作的形式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學習友誼。指導教師以這樣的形式參與教學,不僅對圓錐體積公式“V=1/3·Sh”作出了系統(tǒng)的解答,也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習記憶。
小組合作的方式要通過具體的實踐過程來實現,積極有效的互動是學習的關鍵因素。指導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落實教學要求。眾所周知,在學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課時的安排是有限的,那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是節(jié)約時間、提升質量,而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能夠利用“合作與互動”雙贏的模式,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學關系的良好發(fā)展,使學生能夠主動迎合教師的教學需求,并積極投入知識探索的過程中。作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關鍵因素,指導教師必須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其中包括對每個學生真實情況的了解,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出組內的合作關系,同時也應保持著良性競爭,教學資源的共同使用與分享,也是知識探索的過程。如在圖形部分的學習中,指導教師可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對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檢測和考核,也可為各個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如第一小組負責總結課堂知識點,第二小組負責整理典型習題,第三小組符合對圖形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或拆分,第四小組負責對學習材料的整理,第五小組負責記錄課堂討論中各小組的研究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各小組可以保持良性競爭的關系,促進知識版塊間學習的交流,而從整體上講,指導教師也可以通過明確分工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課堂教學從始至終都處于高度活躍的氛圍中。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新課改影響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更適用于當代教育。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指導教師一般處于教育主體地位,而這種思想也會使學生在教育關系中處于弱勢。也就是說,學生通常是在被動接受知識,實際課堂中的填鴨式教學也給學生造成嚴重的學習負擔和壓力,通常表現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不足、教學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從學習效率方面來說,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劣勢。小組合作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以“互動”的形式顛覆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觀念,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程度,從而推動學生學習進步。
教學水平的提升要通過學生的測評成績來體現,具體的教學內容也要根據互動式的教學得以實施,在當代教育中,有諸多反映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融會貫通的使用,如情景教學法、題組內化法等與小組合作法合理若搭配使用,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階段,指導教師還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使學生能夠在升入初中后減少數學科目學習的吃力感。指導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出真實的分析,從而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整,教學方法要為課堂教學所服務,而不能流于形式或虛有其表。
小組合作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其應用重點在于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良性競爭精神,使學生在“合作”與“互動”中實現雙贏。這一方法的另一優(yōu)勢在于拉近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使課堂的氛圍更加融洽和活躍,小組在探討知識的過程中,也是對數學學習的探索過程的實踐,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深入,這一方法也要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