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軍,閆峻
江蘇省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影像科,江蘇連云港 222000
疤痕部位妊娠是指剖宮產(chǎn)術后的再次妊娠胚胎子宮下段既往切口瘢痕上著床發(fā)育,臨床也將其視為剖宮產(chǎn)瘢痕部妊娠(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宮產(chǎn)的一類嚴重并發(fā)癥,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1]。近些年因為剖宮產(chǎn)率逐漸升高,使得子宮疤痕妊娠的出現(xiàn)率也逐漸提高[2]。疤痕部位妊娠由于疤痕部位肌層很薄,存在結締組織、血管增生,在胎盤剝離時,會有明顯大出血表現(xiàn),控制難度極大,部分患者必須接受子宮切除術處理,對孕婦的生命安全存在嚴重威脅[3]。以往藥物或者手術是治療疤痕部位妊娠的主要方法,不過無法獲得較高的成功率,同時會明顯影響患者生殖功能,當前因為醫(yī)學技術的進步,介入治療技術有了明顯的發(fā)展,子宮動脈介入治療逐漸成為疤痕部位妊娠治療的新選擇[4]。該研究以該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中的61例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為對象,具體分析子宮動脈栓塞術在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選擇該院收治的61例疤痕部位妊娠患者進行分析,按照患者臨床治療實施的方式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31例,年齡范圍:21~43 歲,年齡平均(30.28±7.36)歲,剖宮產(chǎn)平均次數(shù)(2.42±0.63)次,平均孕周(7.45±3.62)周;對照組30 例,年齡范圍:21~43 歲,年齡平均(30.59±7.14)歲,剖宮產(chǎn)平均次數(shù)(3.45±0.65)次,平均孕周(7.49±3.66)周。 全部患者均對該研究內容知情同意,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2組年齡、剖宮產(chǎn)次數(shù)、孕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選擇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31020644)實施肌肉注射,每次注射劑量為50 mg/m2,等到患者測定顯示人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下降到50 IU/L以下,在B超引導下實施刮宮術處理。
觀察組患者則接受子宮動脈栓塞術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療,指導患者保持平躺體位,常規(guī)消毒右側股動脈位置,并實施局部麻醉處理,通過Seldinger技術進行右側股動脈穿刺,將導管鞘放入,插入5F Cobra導管入雙側子宮動脈實施選擇性插管,選擇碘佛醇注射液注入,等到出現(xiàn)子宮動脈顯影后,確定左側子宮動脈沒有畸形表現(xiàn),選取30 mg甲氨蝶呤慢速注射,之后通過1 mm×1 mm×1 mm明膠海綿顆粒進行栓塞處理,將導管退出后同左側相同的方法實施右側栓塞,通過造影檢查保證兩側子宮動脈都成功閉塞,拔管后局部加壓包扎6 h,在栓塞術結束后3 d時間之內實施刮宮術處理。
治療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刮宮術前準備時間、刮宮術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花費。β-HCG指標水平:在治療開始前、治療結束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人血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腹痛、發(fā)熱、下肢疼痛、惡心嘔吐各類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通過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研究獲取的全部數(shù)據(jù)實施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行 t檢驗,[n(%)]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刮宮術前準備時間短于對照組,刮宮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住院花費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情況比較(±s)
組別 刮宮術前準備時間(d) 刮宮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住院花費(元)觀察組(n=31)對照組(n=30)t值P值1.55±0.26 15.38±5.63 13.665 9 0.000 0 185.36±22.34 216.52±25.76 5.052 3 0.000 0 14.35±3.29 28.45±5.43 12.311 8 0.000 0 10 235.15±356.25 10 067.54±342.11 1.873 2 0.066 0
治療前兩組患者β-HCG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指標水平均有下降,觀察組治療后β-HCG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β-HCG指標水平比較[(±s),IU/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β-HCG指標水平比較[(±s),IU/L]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t值 P值觀察組(n=31)對照組(n=30)28.159 2 24.869 9 0.000 0 0.000 0 t值 P值3 632.55±654.22 3 636.85±678.19 0.025 2 0.980 0 312.45±54.26 532.96±85.72 12.046 2 0.000 0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腹痛的患者有1例,發(fā)熱有1例,下肢疼痛有1例,惡心嘔吐有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90%;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腹痛的患者有2例,發(fā)熱有3例,下肢疼痛有2例,惡心嘔吐有4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6.67%,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642 8,P=0.031 2)。
剖宮產(chǎn)疤痕妊娠是剖宮產(chǎn)的遠期并發(fā)癥,臨床還沒有完全明確其發(fā)病機制,考慮和子宮內膜因為多次人工流產(chǎn)、剖宮產(chǎn)而受到損傷有關[5]。因為剖宮產(chǎn)疤痕妊娠存在解剖上以及病理上的特殊性,實施常規(guī)吸宮術或者清宮術治療會導致無法控制的大出血,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生育功能無法保留,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生活質量、家庭和諧都會造成嚴重影響[6]。直至當前,臨床可用于治療疤痕妊娠的方法包括負壓吸刮、宮腔鏡下瘢痕切口妊娠病灶切除術和保守治療、全身性或局部藥物殺胚治療后再行清宮術、經(jīng)腹及腹腔鏡瘢痕妊娠病灶切除術加子宮修復整形術、經(jīng)腹及腹腔鏡切除子宮等,雖然各類治療方法都能取得一定效果,不過都會導致比較明顯的副反應,同時也會不同程度損傷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臨床必須尋求一種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7-8]。
該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結果患者刮宮術前準備時間(1.55±0.26)d,短于對照組(15.38±5.63)d,刮宮術中出血量(185.36±22.34)mL,少于對照組(216.52±25.76)mL,住院時間(14.35±3.29)d,短于對照組(28.45±5.43)d (t=13.665 9、5.052 3、12.311 8,P=0.000 0、0.000 0、0.000 0)。類似研究顯示[9],子宮動脈栓塞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75.26±10.62)mL、住院時間(5.95±2.1)d,明顯短于甲氨蝶呤組(155.64±21.84)mL、(12.25±6.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存在一致性。證實相較于應用甲氨蝶呤藥物治療,選擇子宮動脈栓塞術這一治療方法能夠保證患者更快接受刮宮術治療,確保刮宮術的盡早進行,保證患者術后更快出院。同時術中出血量減少,證實通過子宮栓塞能夠使妊娠病灶面積明顯減少,分析是由于疤痕妊娠的血供來源主要是子宮動脈下行支,將子宮動脈下行支阻斷就能夠促使疤痕妊娠壞死,因此術中出血量能夠明顯減少[10]。觀察組治療后β-HCG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12.046 2,P=0.000 0),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90%,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6.67%(χ2=4.642 8,P=0.031 2)。另外該研究觀察組住院費用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施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并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負擔。
子宮動脈栓塞術主要是通過暫時性栓塞雙側子宮動脈,促使病灶發(fā)生暫時性的缺氧以及缺血,而最終壞死,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1]。明膠海綿是應用較多的一類栓塞劑,其屬于一類中效栓塞劑,可以使子宮大部分血液供應得到暫時性阻斷,并且在2~3個星期之內會被自動吸收,不會對患者子宮功能形成影響[12]。明膠海綿的特點包括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組織相容性良好,基本不會有排斥反應出現(xiàn)。明膠海綿質地輕、軟,被機體吸收容易,需要用到的輔助用品僅為注射器,操作簡便,并且可以按照具體需要加工為各種大小、形態(tài),能夠保證良好栓塞效果,不會有明顯并發(fā)癥表現(xiàn)[13-14]。
綜上所述,子宮動脈栓塞術用于疤痕部位妊娠患者治療中能夠明顯提升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加快患者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