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富,龐文軍,江元慧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廣西 欽州 535000)
在臨床腦血管疾病中,腦血栓是一種嚴重疾病,其以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為病理基礎,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后遺癥率、并發(fā)癥率以及死亡率等。而患者一旦發(fā)病,則其會出現(xiàn)偏癱、語言障礙、口眼歪斜、乏力、頭痛等癥狀,且會伴發(fā)中樞神經(jīng)功能缺損,因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威脅[1]。本文即對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做了分析,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腦血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2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為42-78歲,平均(53.2±4.7)歲。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為43-75歲,平均(56.2±3.4)歲。兩組基礎信息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080078,產(chǎn)自德國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治療對照組,用法用量為:睡前口服,75-100 mg/次,1次/d,共治療14 d。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即采用普伐他汀鈉(國藥準字H20050456,產(chǎn)自上?,F(xiàn)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0 mg/次,1次/d;采用阿托伐他?。▏帨首郑篔20070060,產(chǎn)自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10 mg/次,1次/d,共治療14 d。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2]:痊愈:患者NIHSS評分降低91%-100%,病殘程度0級,且意識障礙、偏癱、頭痛等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者NIHSS評分靜滴46%-90%,病殘程度1-3即,各癥狀改善顯著;有效:患者NIHSS評分降低18%-45%,各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頸動脈斑塊面積、IMT(內膜中層厚度)改善及預后情況(Barthel指數(shù)[3]:用于評估生存質量,分值高低與患者生存質量高低呈正比。NIHSS評分[4]:用于評估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分值高低與神經(jīng)缺損程度呈正比)。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ǚ接靡詸z驗計數(shù)資料,t值用以檢驗計量資料,組間差異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4.0%較對照組82.0%顯著較高,且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治療前頸動脈斑塊面積、IMT等比較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等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且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頸動脈斑塊改善對比(±s)
表2 兩組頸動脈斑塊改善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頸動脈斑塊面積(cm2) IMT(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71±0.41 1.31±0.25* 0.71±0.22 0.51±0.14*對照組 50 1.72±0.34 1.47±0.53 0.75±0.23 0.64±0.17
兩組治療Barthel指數(shù)、NIHSS評分等比較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shù)、NIHSS評分等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且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s)
表3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Barthel指數(shù)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16.79±2.38 64.51±4.62* 25.31±3.27 10.64±2.15*對照組 50 18.54±2.46 44.65±3.24 25.63±3.46 16.83±2.29
在發(fā)病初期,腦血栓患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中樞性偏癱、面癱、復視、眩暈等癥狀,且血小板會被激活,并將血栓素釋放,從而形成血栓。作為一種鎮(zhèn)痛解熱藥,阿司匹林在臨床上較為常用,其作用在于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其在血管內皮受損、高膽固醇血癥下可活化徐誒下板,且可抑制核因子,從而減少各種黏附分子和炎性介質的表達,從而達到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目的[5]。而作為一種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可對血脂加以調節(jié),其可對血管內皮炎癥反應加以抑制,即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進而延緩其硬化,從而發(fā)揮抗血栓、抗炎以及保護神經(jīng)的功效。將上述兩種藥物聯(lián)合用于治療腦血栓,則能發(fā)揮出協(xié)同作用,即可顯著改善動脈粥樣硬化癥狀,還能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從而達到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6-8]。本文的研究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療對照組,基于此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4.0%較對照組82.0%顯著較高,且P<0.05。兩組治療前頸動脈斑塊面積、IMT、Barthel指數(shù)、NIHS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且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頸動脈斑塊面積、IMT、Barthel指數(shù)、NIHSS評分等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且P<0.05。因此可以看出,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具有積極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的治療效果顯著,即可減少其動脈斑塊面積和厚度,可減輕神經(jīng)功能缺損,提升生存質量,預后良好,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