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薇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yī)院/蘇州市立醫(yī)院,江蘇 蘇州 215002)
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加大以及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孕不育癥狀的發(fā)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不孕不育疾病的出現(xiàn)其誘發(fā)因素有很多,不過絕大多數(shù)的病人其發(fā)病往往和健康教育知識欠缺以及心理精神等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2]。所以,科學合理的做好不孕不育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降低不孕不育的發(fā)病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3]。本研究以我中心就診接受治療的不孕不育病人66例作為研究主體,分析健康教育應用于不孕不育病人中對病人治療信心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本研究以我中心就診接受治療的不孕不育病人66例作為本次研究主體,所選取的病人全部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相關治療,依據(jù)不同病人的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病人33例。治療組33例病人中,年齡在22-44歲,平均(25.3±3.4)歲,平均病程為(2.1±0.8)年。對照組33例病人中,年齡在21-45歲,平均(25.6±3.7)歲,平均病程為(2.0±0.9)年。本研究所選取的病人全部為不孕不孕癥病人。治療組與對照組病人在病程等相關資料上差異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對照組病人全部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首先治療之前對疾病進行相關檢查,治療過程中需要對病情實施檢測,治療之后給予病人必要的生活以及飲食方面的指導。治療組病人在此基礎上通過聯(lián)合健康教育,具體做法是。
成立健康教育小組,該小組由不孕不育的病友以及病人家屬,還有醫(yī)院的醫(yī)護工作組合而成,共同參與自我管理以及有關的基礎知識表演以及設計,每周舉行一次,每次持續(xù)的時間為50分鐘左右。之后設計相關的健康教育模塊,涵蓋病人不孕不育普通的臨床知識的了解等。之后在健康教育的課堂中具體進行:可以由健康教育小組的相關成員共同參與四大健康教育模塊的內容,之后積極有效的鼓勵現(xiàn)場病人能夠有效參與至情境表演中,及時復習所學習的技能與內容。
第一,在表演怎樣識別不孕不育特征和處理方式的內容中,健康教育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設立情境,分角色的扮演出現(xiàn)不孕不育的臨床表現(xiàn)等,同時科學合理的促進病人能夠有效的融入至設定的情境中,同時請醫(yī)護工作者評價處理方式是否妥當,對正確的給予鼓勵,對錯誤的方法則及時進行糾正。第二,在臨床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過程中,以學校教育的方式設立情境,讓小組的成員能夠主動的提出相關的問題,帶動病人提問,最大限度的排除病人心理的焦慮情緒,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有關的老師要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解答分析。第三,在自我管理的模塊中,以不同病人的不同實際情況為背景,比如以家庭為背景,讓病人的家庭成員講解問題,同時請病人積極提問,讓病人可以切實感受到來自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通過座談會或者發(fā)放健康類的教育手冊等方式,向病人和病人家屬宣傳相關疾病的知識,涵蓋介紹生殖和生理知識等,同時講解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以及功能,誘發(fā)不孕不育的因素等,指導病人能夠正確的測量體溫等,同時指導病人如何對生活規(guī)律以及排卵規(guī)律等實施掌握。告知病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囑咐男性應該戒酒戒煙,另外不宜長時間的開車或者久坐,不宜穿過緊的衣褲等,指導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病人的護理滿意率實施調查分析,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對應評分分別是100-80分,80-60分以及小于60分,總分為100分。同時參照健康調查間表(SF-36量表)對病人的生活質量實施分析[4]。
此次研究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通過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分析與研究,數(shù)據(jù)中關于劑量資料則通過使用(±s)進行必要的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的組間差異或者組內的差異則通過使用t實施檢驗,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對比則可以通過使用檢驗,在P<0.05的情況下指代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方面的差異。
表1 兩組病人治療信心以及護理滿意率對比研究[n(%)]
如下表2所示,治療組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要比對照組病人更優(yōu),P<0.05。
表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對比研究(±s)
表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對比研究(±s)
項目 軀體疼痛 情感功能 精神狀況 總體健康評分治療組(n=33) 76.5±10.6 79.4±12.6 74.5±12.0 78.6±12.6對照組(n=33) 66.4±10.3 63.1±11.3 65.6±12.4 64.4±10.0 t 5.125 7.547 5.362 5.374 P<0.05 <0.05 <0.05 <0.05
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不孕不育病人而言,在治療的過程中往往都需要承受較大的心理痛苦以及壓力,而這種心理的壓力和痛苦不單單是來自家庭和社會方面,同時還有對疾病自身知識的欠缺,導致很多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會喪失治療的信心[5]。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則可以幫助病人提升對健康方面的知識知曉率,改善病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最終提升臨床治療不孕不育的效果[6]。
本研究所有對照組病人全部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治療組病人則在對照組病人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加用健康教育,分析研究治療組與對照組病人對護理的滿意率以及治療信心,最終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病人治療信心的人數(shù)明顯要比治療組病人更少,P<0.05。同時在護理滿意率方面治療組也明顯要比對照組病人更高,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絕大多數(shù)的不孕不育癥病人因為疾病等問題的困擾,在心理方面往往也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在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會對病人內分泌或者排卵功能等都有直接影響。而如果通過給予病人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則能夠有效的改善病人心理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提升治療的效果。
總之,本研究治療組病人通過接受健康教育,其護理滿意率、治療信心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等均要比對照組病人更優(yōu),P<0.05。因此,健康教育應用于不孕不育病人中對病人治療信心以及護理滿意度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可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