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的晚上,外面天空飄灑著零星雪花,向窗戶外望去,醫(yī)院路燈投影下的走道格外清冷,路過的行人也是畏縮著脖子快步行走,這樣的夜里,只有一心趕著跟家人團聚的行人了,再不然就是患者家屬。病房里的患者及家屬寥寥無幾,穿梭在病房里的我,不時會收到患者及家屬一系列的問候聲,“吃飯了沒?”“什么時候下班呀?”………有些早早就睡下了,有些在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
后半夜,我和值班醫(yī)師都比較忙碌,原因始于前半夜從外院轉過來的一個患者,突然發(fā)熱,高燒,狀態(tài)不甚理想。女家屬緊張極了,待患者狀態(tài)趨于平穩(wěn)時,已是凌晨四五點鐘。窗外天將破曉時,那位女家屬來護士站詢問一種藥的吃法,我說去問下值班醫(yī)師,她略一沉吟,對我說:“折騰了一夜,不知她(值班醫(yī)師)休息了嗎?這個藥他(患者)不著急吃,早上再說吧!”我的心猛然一驚,所有的勞碌疲憊都被眼前的這位患者家屬看在眼里,她能夠這樣去體諒我們。
周一下午我分管的病房住進來了一位女病人,我詢問她的病情,得知她的左腳前些時候被燙傷,因為有糖尿病的緣故,一直未愈合。再且看她,氣喘、胸悶,不能平臥。在她院住過一段時間效果并不好,頓時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再看站在她身旁的丈夫,面容整潔,衣著標致,在想緣何她的情況會如此重7詢問中,夫婦倆因為瑣事拌了嘴,看得出,這位女病人性子比較急??赏ㄟ^兩天的值班接觸觀察發(fā)覺,女病人對于醫(yī)生護士的話語并不重視。一天夜晚,在未告知值班人員的情況下,在丈夫的陪同下一起外出就餐,不過電話通知后,安全返回?;貋頃r告知她外出的安全隱患,她眼神有所歉意,倒也態(tài)度良好表示理解。我想因為病情較長時間的遷延不愈,丈夫甚覺焦慮,女患者的緊張情緒亦得不到舒緩,再加之對于醫(yī)生囑托細節(jié)處的不夠重視,才逐漸至此的吧。
可幾天接觸后,一件小事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夜晚值班,給她做治療后,與她交談起病情近況,不經意瞥見桌子上塑料盒里的一個草莓,因為時至寒冬,一個鮮活嫩紅的草莓,像是“望梅止渴”般,讓疲憊的我眼光停留了一下。殊不知,這個細節(jié)競被面前的阿姨給捕捉到了,在我即將離開時,她伸出手,盡管動作不甚利索,還是從塑料盒里拿出僅剩下的那個草莓,眼睛充滿笑意地遞給了我。我難以忘懷那個畫面,在病榻上的她病情反復,看起來被折磨得夠嗆,盡管經過治療已較前精神不少,可她依然想要給予我一點兒她的溫暖,是出于好感,抑或感謝。我微笑著謝絕了,前兩天還在心里嗔怪她對待治療的不拘小節(jié),想不到她亦這樣心細。
心內科,正值寒冬季節(jié),病床往往供不應求,為了尋求更好的醫(yī)治環(huán)境,患者及家屬不怕路途遙遠,尋醫(yī)問診,這直接導致科室床位緊張,不得不舊話重提“人滿為患”……
那天手術日更是如此,收治新患者、接手術病人,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通常,只有等一天的手術拉下帷幕,病房才會恢復安靜。時至黃昏,兩天前入院的一位住走廊加床的阿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大約五十來歲,略顯憔悴。她的床位未見家屬,只有她一人靜靜地躺在床上,這兩天都是這樣,與四周的熱鬧劃分開來。旁邊的患者與家屬在說笑,她形單影只躺在那里。我趁給她扎針做治療的空檔兒與她說起話來.她道自己生病了來住院,家人在外工作并不知情,自己這次過來想做個冠脈造影看一下。從她的話語中得知,她只身一人過來住院,家并不在本地。
交談間,我們科室的趙大夫穿著手術服走了過來,走到這里她停了下來,與眼前的這位阿姨說起話來,并從口袋里掏出一沓錢,很快塞入這位阿姨的手中。阿姨愣了一下,趕緊推辭,并說過幾日會有家人帶錢過來,趙大夫不再說話,隨即就離開了……只聽到阿姨拋出的一句話:“謝謝啊,趙大夫!”還未反應過來是怎么一回事,就注意到眼前這位阿姨感激涕零的表情,她的眼圈紅了,轉過身來對我說明情況,稱自己是趙大夫的老病人了,趙大夫待她親切。這次來是打算做個造影手術,可家人在外地工作,離得遠,錢未湊夠,眼看住了兩天因為缺錢沒有做,她把這個情況告訴了趙大夫,想再等兩日……我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對趙大夫能夠體會患者的心情而感動,她在忙碌中,面對諸多病人,還牽掛著一位患者的事情并給予幫助。
經過深度學習的導醫(yī)智能機器人,可以回答導診中的常見問題
臨近春節(jié),科室住進了一位耄耋之年的奶奶,躺在病床上看起來“氣喘吁吁”,不能夠開口說話,吸氧也不能夠很好地緩解她略顯煩躁的狀態(tài)。不過,令我意外的是,我走上前去自我介紹,她竟然主動跟我握了握手,我向她微笑.鼓勵她好好配合治療,我不知她是否聽得見,可她也善解人意地報以微笑。這下,我的心有所觸動,往往病重至此的患者精神狀態(tài)不佳,而這位奶奶看似“茍延殘喘”,在與病痛做掙扎,卻還能夠露出一個笑容給我,說明她是一位堅強樂觀的老人,且求生意念很強。聽聞她的家屬道她之前已經在他院住有兩個月左右,治療效果不佳,遂轉到我們醫(yī)院進一步治療。還戴過呼吸機,摘除呼吸機后,連醫(yī)護人員都說她能夠堅持到現在已不容易。我能夠想象的到,她仍在努力配合治療。
這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情形,第二天再見她時,我有感覺她的喘息聲沒有昨天厲害了,聽家屬說她也想要吃東西了。這位老人看到我再次向我點頭示意。晚上,老人的孫子、外孫女都過來看她,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圍繞著她,外孫女還給她講述自己近來的趣事,我想此時的老人是有所觸動的,在享受兒孫滿堂的快樂。如果她能夠開口說話,一定一個個叫得不亦樂乎。
出院回家的小患者與護士姐姐吻別
因情況特殊,這位奶奶需搬至病區(qū)搶救室進一步治療,要搬去的房間就在對面,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的搬運下,安全到達。過程中,老人眼神有所困惑,不過鑒于眼前圍著她的一圈人,她老人家盡量“不動聲色”,其實對于病重的患者,哪怕小小的移動,都要特別用心。一個細節(jié),連家屬也注意到了,搬運中她的一只手緊緊抓著我的護士服,我想盡管她不知道此時是要干嘛,可有醫(yī)護人員在側,她是放心的。別看此時她被迫在病榻,不能夠與外界交流溝通,可她的意識始終是清醒的,她懂得用眼神交流,有感不適,她的眼神同樣能夠傳達這種情緒。她始終認為,醫(yī)護人員就是她的救命傘,她要好好配合,爭取有好的病情進展。
昨日下午從外科轉過來一個九十三歲的老爺爺,已算是長壽的年紀了。之前到外科做了一個微創(chuàng)術后轉至我科,現看起來安然,耳朵有點背兒,不言不語,面色平和。你大聲跟他說話他嘴角還會露出一絲笑容.他的孫子孫女在身邊照顧他,問及長壽的秘訣,孫女說爺爺是個農民,勤勞,心態(tài)好,飲食起居有節(jié)制,從孫子孫女的言行已感覺得到,他們看起來懂事,言語樂活,不禁感慨長壽老人身邊的人大都心態(tài)不錯。
接觸臨床后.發(fā)現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隨時會有一些突發(fā)情況,時至今日不難發(fā)覺,一些心態(tài)較平和的患者,幾經過對癥處理,會較快平穩(wěn)下來。還有一些脾氣急躁、情緒容易焦慮的患者,當時用藥處理后亦或會較前好轉,亦或遲遲穩(wěn)定不下來,且病情反復,我想這跟患者的自我意識不無關系,一些緊張、焦慮、急躁的情緒隨時會干擾患者本身的病情發(fā)展。病房里不乏一些上了年紀過來調理的長壽老人,觀察往往心態(tài)平和,神色安然。且看身邊的陪護,大都態(tài)度樂觀。這不禁又讓我深思一個問題,一個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喻指心境平和的人,他往往會選擇跟他一樣脾氣性情合得來的人,諸如朋友、伴侶等。如此,在他有意外情況出現,譬如生病,他的伴侶朋友親人會和顏悅色開導安慰他,給予他正能量。這是不是一個理呢?
患者患病期間,除了尋求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最大的支持系統(tǒng)就是來自家人的關心與支持了,家屬照料開導得當,相信會趨于好的進展。不然,反復無常的住院治療,家屬的情緒變化,患者都會看在眼里,從而消磨掉治愈疾病的信心。
聽聞病房里那個聾啞叔叔走了,請允許我這么稱呼他。只得知在他幼小時他還會開口講話,偶然治病求醫(yī)時找了一位“土醫(yī)生”,從此他的命運被改寫,成為聾啞人。知道他的遭遇,一絲悲憫之情油然而生。原來他亦在不諳世事時,傾聽過大自然的美妙,吐露過自己的·心緒,當然也感受過聒噪,甚至言語上的小爭執(zhí)。又或許在他的世界靜默的那刻起,他已忘記早先年幼時的感受。
可從在他身邊照顧他起居的弟弟看得出來,弟弟對他關愛有加,他對弟弟撒嬌任性,用他們兩個人之間才能夠聽得懂的言語在互動著。他的神情自若,偶爾眼神里會流露出悲傷的情緒,我跟他弟弟講話時,他會用眼睛靜靜關注。他聽不懂,亦不會開口交流,可他并不傻。
我問他弟弟:“他結婚了嗎?”
“沒有,”他弟弟停頓了一下,黯然地搖搖頭,空氣中些許凝重。
不由得想,幸而這種創(chuàng)傷發(fā)生在他年幼不懂事時,他已坦然接受了這一切。如果,在他懂事時,他明白自己的世界將永遠沉寂,聽不到溫情暖語,講不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再也感受不到交流的愉悅,那將會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驟然間,仿佛進入另一個世界。自此,傷春悲秋,怨懟命運的不公。我不免又想到,幸而,他的家人愛護他,在他生病住院期間,悉心照料,沒有遭受冷對。他有一個愿意照顧他的弟弟,溫暖著他……他的神情中并看不出怨天尤人的味道。
為縮短平均住院日,醫(yī)院開設了“日間病房”
他是一位耄耋之年的爺爺,因之前的腦梗病史,致使他現癱瘓在床??伤员患胰舜蚶淼酶筛蓛魞簦募胰苏f他年輕的時候可是一位愛干凈的小伙兒。他雖言語含糊不清,可看到他雙目的眼神流轉,我知道,盡管他臥榻在床,他意識仍是清醒的。我給他做口腔護理的時候還會時不時跟他講講話,兩三次后,我再到他的病床前,注意到他的眼睛,涌著笑意。,臨床住了一位同樣有腦梗后遺癥的病人,他剛步入老年,可以試著活動,病情相比這位爺爺好不少。一次,我在給這位爺爺做口腔護理時,臨床家屬問我他需要做嗎?我說叔叔,可以試著刷牙,一來清潔口腔,二來可以鍛煉自身的肢體功能康復。這位爺爺是沒有辦法才需要做的……當我轉過身繼續(xù)給這位爺爺做口護時,明顯感覺到,他的呼吸音較前減輕了,通過他的眼神,可以感到他似在沉思我剛才說的話。我不禁問他的家屬,爺爺可以聽到嗎?他家屬說是的。我立即意識到,剛才那句:“爺爺,是沒有辦法才需要做的……”這句話,傷及了他的自尊心,緊接著,我又趕忙鼓勵安慰他,他緩色了不少。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使是癱瘓在床的病人,他仍可以通過大夫護士的動作言語來感知一二。做人要言語謹慎,在臨床工作中更需如此。
護士悉心照料住院病人
中午時分,醫(yī)院院區(qū)的班車過道旁,站了好多人,班車到來后,過道旁似乎一下子被清空了。趁著等車開的間隙,我在過道旁觀察了旁邊花園的一株植物,嫩芽初露,似含苞待放的花朵,好似一苞即將萌發(fā)的綠芽,在初春時節(jié),散發(fā)著春意,給予乍暖還寒的季節(jié)一股清新,不知春天后,這花園要給院區(qū)增添多少春意呢。上車后,靠窗而坐,旁邊坐了一位笑盈盈的阿姨,大約五十多歲的年紀,懷抱了一個似剛出生的嬰孩,粉嫩的衣服,眼睛緊閉,濃密的睫毛映襯著白白的臉龐,十分可愛!阿姨用充滿愛意的眼睛望著她,還親了她。我不禁問她有多大,阿姨一看就是個健談之人,說近五個月左右,那神情,懷里的小寶貝此刻就是她的小天使。我摸摸她的臉頰,她沒有反應,阿姨說她睡著了,我說阿姨我可以抱抱她嗎?阿姨應該感受到了我對小家伙的喜歡,爽快地答應了,把她放到了我的懷里。我多想她睜開眼看看我呀,可她睡得好沉呀!那副萌態(tài),把我倆都逗樂了。班車上過道旁的對面,坐著小女孩兒的母親,拎著大包小包。我與阿姨攀談起來,阿姨語速快,用的地方口音,她想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在當地醫(yī)院住了大概半個月,花了上萬塊錢,卻仍沒有好轉,也不建議出院,住院期間一位護士向我們推薦了這家醫(yī)院,來到這里后,在監(jiān)護室里住了近半個月,也花了上萬塊錢,但花得心甘情愿,因為她會吃東西了,還會笑了,一說到這,阿姨的神情似開懷了??此齻兊拇┲瑯O樸素,一看就是從農村過來的,卻為了懷抱里的女孩兒,風塵仆仆趕過來,履行作為監(jiān)護人的責任,不禁在心里為她們點個贊。
我科收治了一名鰥寡老人,侄兒把他送往我們科后,就由一位大約十六七歲的男孩兒照顧他。作為老人的陪護,由于年齡甚小,心力不夠。同時他還是一位低保戶,亦沒有直系親屬,自己也行動不便。老人感覺只要有口飯吃,能夠減輕病痛,就別無他求了。主管醫(yī)生每日查房給予制定方案,責任護士細心照料,他的病情日漸好轉。夜間,男孩兒貪睡,老人呼叫不應,尿壺滿了,夜間的護士給予倒掉,白天,責任護士協(xié)助老人翻身,整理床鋪,保持床單的整潔。半個多月過去了,他即將出院。一個夜班到他床邊,他竟然笑著對我說:“改日去我們家鄉(xiāng)請你吃紅薯!”我會心一笑。他能夠這樣表達,說明他身體的康復,讓他的心情有所好轉,也傳達對于我們科室治療護理的滿意。
下班后在醫(yī)院院區(qū)門口坐的出租車,師傅是位年輕的小伙。路途上我們攀談起來,他竟然一眼看出我是醫(yī)院的工作者。而后滔滔不絕,說起自己的父親曾在我們醫(yī)院住院,在老院區(qū)、新院區(qū)都有住過,感覺新院區(qū)這邊環(huán)境更好,老院區(qū)患者人數依然多,我點頭致意。講起自己父親在老院區(qū)心內重癥監(jiān)護室住過,待病情穩(wěn)定后,就轉至了普通病房。說起那位病區(qū)主任,我說對方醫(yī)術精湛,他更有欣喜之色了。又說起在老院區(qū)、新院區(qū)之間的輾轉,在老院區(qū)心內科住過后,又到了新院區(qū)內分泌科調理,父親身體有疾,雖花了不少錢,可重要的是得到了調理,有了種信任感。說至這里,他又面露喜色,你們醫(yī)院服務還真不錯,上次我父親住心內科放支架,一開始帶的錢不夠,可大夫并未因此而拒絕我們,照例給我們放了支架,說及時補上就行。說至這里,才抓到了重點,也是他感動的初衷。聽到這里,也不免有暖意升起,面對一位陌生人,對于同行醫(yī)者的認可,也是一種驕傲。
一位體弱的老奶奶,自從入院后一直臥床,絲絲白發(fā)盤于腦后,瘦小的身軀被白色的被子包裹,面色略微蒼白,可眼神明亮,傳達著和藹溫柔,可見年輕時也是一位好看的女子。她雖然疲乏無力,不多言語,可每次見醫(yī)護人員,都會嘴角揚起淡淡笑意致意。身邊照顧他的爺爺也是,性情溫和,一對暮年好夫妻的形象。一次我到她床邊向她問好,她看向我,嘴角笑意揚起,十分欣然的樣子,準備抬腳離開時,她開口說姑娘別走,說吃個水果再走吧。我微笑謝絕,可她拉起我護士服的一角,不肯松開,我有些訝異,不想一向看起來溫柔的她還挺堅持。爺爺心領神會拿出了一個大蘋果遞給我,我擺擺手,奶奶仍然不肯松開我的衣角,于是乎,我把蘋果捧在手里并說了聲謝謝。這她才松開我的衣角,笑著說姑娘辛苦了。至此,仿佛她的一顆心放了下來。
一位16歲的小姑娘,每隔半年都能在病房里見到她,烏黑的長秀發(fā),一雙大眼睛明亮有神,濃密的長睫毛,如果她不是以患者的身份出現,我會以為她是一位初中生。畢竟,看起來蠻秀氣的她,在病房里,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她乖巧安靜,每次陪伴她過來的是她的爺爺。我問她還上學嗎?她搖搖頭。我說等身體好了,可以再上學呀,還這么年輕。她笑而不語。大多時候她都坐在病床上,一雙大眼睛,觀察著周圍的一切,或者看電視節(jié)目。這一天,她又來了,同事叫著她的名字,大家的目光轉向她,她依舊那么秀氣,小身軀單薄有力,蹦跳著來到護士站,和爺爺辦理入院手續(xù)。同事看她穿的單薄,立即去更衣室拿了一件藍色的小外套出來,給她穿上,不大不小,正合適,并且顏色把她襯托得更加靈動了。看著她歡快的樣子,心想她如果一直這樣就好了。
一位四十多歲的叔叔又過來住院了,之所以說又過來,只因他近兩年內,已住過五六次。每次陪他過來的都是他的妻子,默默無聞,話不多。我這次有注意到她是因為期間的一個場景,中午時分,叔叔氣喘、胸悶,她輕聲問道:“好點兒了嗎?還餓嗎7”我訝異,她依舊那么溫柔,沒有流露出一絲厭煩,反復地住院治療,作為陪護的她,沒有被消磨掉耐心以及脾氣。我不禁向叔叔提及阿姨的體貼溫柔,競不想他附和:“沒有她就沒有我了!”說得誠懇。他說起自己年輕時當辦公室主任,工作應酬極多,酗酒、熬夜,結果造成了心臟肥大,把身體給弄垮了。所幸,領導關心他,妻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生病前升了職,不想中年時落下如此局面,感悟良多。
21床住了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兒,粉嘟嘟的臉龐,白嫩細膩的肌膚,櫻桃小嘴,眼睫毛長長的,你跟她對視,她定咧開嘴對你笑,沒有不安和抗拒,父母對她傾注的愛似乎從她眼眸里溢出來了,一歡快起來,就滿臉笑意,活脫脫一個小天使,可小天使今天要做手術了。小女孩兒一出生就發(fā)現房間隔缺損,醫(yī)生說期間可能會長好,她的沒有長好,就過來做手術了,平時也沒有什么癥狀,術前麻醉過后,我想她會大哭大鬧,可她沒有,安靜地揉揉自己的小臉蛋,就睡了。乖巧的她,惹得我和同事都表達了對她的喜愛??赡芤驗槭中g,她又發(fā)熱了,可術后6小時內,是禁食水的。不能喝水,她又渴了,父母安撫她等會兒吧,她果真就眨巴著眼睛,安靜會兒后,就又睡了。后半夜,小女孩兒的燒退了。醒來后她打了個哈欠,眨巴著閉上了眼睛。而父母似乎沒有倦意,一直守在她的床邊,看著甜甜入睡的她。
3床住了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我們結緣是因為我們同姓,所以能夠感受到她對于我的喜歡,每次到她床邊,她還跟身邊人介紹我。她有些氣喘、胸悶,但她很堅強,說話有力,看得出有大家風范。一次在給她用藥時,我問起爺爺呢7她的女兒,一位清秀的阿姨,向我吐露,說奶奶當時生于地主之家,三十歲才結的婚,由此引出了背后的故事。奶奶從小定的娃娃親,但那位男子在南京上學時去了臺灣,后不知音信。他們彼此一等好多年,因為沒有等著對方,所以結婚都晚,聽說對方在臺灣也是快四十才結的婚。奶奶后來的結婚對象是從事教育的,受家庭氛圍影響,奶奶也喜歡讀書、寫字。聽了奶奶的故事,我很吃驚,在那個年代,敢于三十歲才結婚,更是恪守承諾,彼此一等好多年??磥?,在任何時代,人們對于婚姻大事,都是極其重視。奶奶默默地聽著,眼眸有期待,心中有故事。
我分管的病房住進了一位剛大學畢業(yè)的姑娘,清澈的眼神,烏黑的秀發(fā),不由得想起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我們。她自訴無特殊不適,但稍稍費力就感心慌。細問得知前段時間得了心肌炎,大致是因為忙于畢業(yè)設計熬了兩周夜,疲勞過度致使身體沒有得到好好休息。看著她清澈的眸子,一絲惋惜感油然而生。她的身體很虛,不能用力活動,看來在學生時代,也少有鍛煉身體的習慣,本即將完成學業(yè)使命的她,看起來還是很樂觀,談起自己的畢業(yè)設計,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心疼的同時也祝她好運。
資料寫作者:宋靜,護士,現居鄭州。以上資料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