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瀛
(遼寧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監(jiān)測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康平縣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北部地區(qū),東-鐵嶺市昌圖縣毗鄰;西-阜新市彰武縣接壤;南-法庫縣相連;北-內蒙古科左后旗相鄰。該地區(qū)屬于北溫帶濕潤和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太陽輻射年總量為565.21~586.15 kJ·cm-2,年平均氣溫6.8~8.1 ℃,年平均降水量360~500 mm,全年無霜期146~163 d,年平均凍層深度1.2 m,土壤類型主要以棕壤土、風沙土、水稻土,草甸土為主。
康平縣沙化監(jiān)測是根據地物的特征在圖像上反應的光譜色調差異,通過現地驗證在圖像上準確區(qū)劃界限,并核實各類型沙化土地面積的監(jiān)測方法。主要采用經過幾何校正和加強處理后的衛(wèi)星遙感數據,現地調查區(qū)劃建立解譯標志,再根據沙化類型目視解譯區(qū)劃圖斑,并現地進行核實圖斑界線和調查各項因子[1],以獲取沙化土地類型、沙化程度及其他土地類型等方面的數據信息。
根據康平縣2014年第五次沙化監(jiān)測結果表明,遼寧省康平縣沙化區(qū)域土地總面積為217 427.80 hm2,其中:沙化土地面積為52 195.96 hm2,占區(qū)域土地總面積的24.01%;在沙化土地中半固定沙地328.40 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0.63%;固定沙地39 452.92 hm2,占沙化土地的75.59%;沙化耕地12 414.64 hm2,占沙化土地的23.78%。具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為64 994.33 hm2,占監(jiān)測區(qū)域土地總面積的29.89%;其他土地類型面積為100 237.51 hm2,占監(jiān)測區(qū)域土地總面積的46.10%。
康平縣沙化土地按沙化程度分為輕度沙化、中度沙化和重度沙化,康平縣無極重度沙化土地。其中,輕度沙化為46 143.97 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88.41%;中度沙化5 602.09 hm2,占沙化土地的10.73%;重度沙化449.90 hm2,占沙化土地的0.86%。
康平縣沙化土地按土地利用類型分為耕地12 414.64 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23.78%;林地39 078.49 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74.87%;草地702.83 hm2,占沙化土地面積的1.35%。
通過對康平縣第五次、第四次兩期沙化監(jiān)測數據比較可以看到,經過有效的治理和防治,康平縣沙化土地在面積上和沙化程度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由表1可知,第五次監(jiān)測沙化土地面積由第四期的56 852.51 hm2減少到52 195.96 hm2,減少了8.19%;半固定沙地由499.56 hm2減少到328.40 hm2,減少了34.26%;固定沙地較第四期增加了2.83%,面積達1 086.51 hm2;露沙地在第五期監(jiān)測中全部消失,沙化耕地較第四期減少了30.79%,面積達5 522.57hm2;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和其他土地類型較第四期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了2.02%和2.48%。
表1 兩期沙化土地類型面積對比 hm2
表2 兩期沙化程度土地面積對比 hm2
從沙化程度方面來看,由表2可知,康平縣沙化程度按面積由輕度、中度和重度呈遞減分布。通過對比兩期監(jiān)測數據,輕度沙化由第四期的48 002.60 hm2,減少到本期46 143.97 hm2,較第四期減少了3.87%;中度沙化由第四期的7 880.12 hm2,減少到5 602.09 hm2,較第四期減少了28.91%;重度沙化由969.80 hm2,減少到449.90 hm2,與第四期相比減少了53.61%(圖1所示)。
圖1 3種類型沙化程度動態(tài)變化對比
從康平縣沙化土地利用類型方面來看,由表3可知,第五次沙化土地監(jiān)測中沙化耕地、沙化草地的面積均有所下降,而沙化林地面積發(fā)生增加。其中,沙化耕地面積與前期相比,減少了30.79%;沙化草地面積與前期相比,減少了12.44%;沙化林地較前期發(fā)生了增加,增加了2.53%,面積達965.87 hm2。
表3 兩期沙化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表 hm2
通過監(jiān)測結果表明,康平縣第五次沙化土地監(jiān)測與前期相比,監(jiān)測區(qū)域土地面積和沙化土地面積均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減少。其中沙化土地中,半固定沙地和沙化耕地面積均發(fā)生減少,露沙地在本期全部消失,而固定沙地面積增加,說明監(jiān)測區(qū)經過五年的防沙治沙工作,使該地區(qū)的土地沙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沙化土地治理過程中的半固定沙地通過合理植樹、種草,使部分半固定沙地植被覆蓋度增加,半固定沙地逐漸向固定沙地轉變,使固定沙地面積增加。對于固定沙地來說,在沒有改變其土壤理化性質的前提下固定沙地是穩(wěn)定的[2],可以通過增加和恢復林草植被和合理開發(fā)利用固定沙地來進行土地沙化的治理;通過監(jiān)測結果可知,在沙化土地面積減少的同時,沙化程度與上期相比發(fā)生明顯下降,其中重度沙化較第四期減少的最多,說明通過采取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重度沙化逐步向中度和輕度沙化轉移,沙化程度正在呈逆轉趨勢;另外,通過對兩期沙化土地的土地利用動態(tài)變化分析表明,沙化耕地和沙化草地均發(fā)生減少,沙化林地發(fā)生增加,說明通過加大對沙區(qū)植被恢復力度,積極開展植樹種草,封山育林,合理灌溉,退耕還林等措施,使監(jiān)測區(qū)域內沙化范圍得到了有效控制。
5.1 該地區(qū)造林成活率較低,采用科學措施從根本上達到植被恢復的目的??灯娇h縣域在遼寧省沙化沙區(qū)中屬于科爾沁沙地,在五年監(jiān)測的時間范圍內,區(qū)域性生態(tài)有了小幅改善。但是縣域內土壤瘠薄,土壤分區(qū)屬遼西北風沙土區(qū)的遼西北風沙土亞區(qū),多為風沙土,少有草甸土[3]植被覆蓋度低,植被自然恢復困難,這種自然狀態(tài)沒有改變,確保造林成活率的植樹造林較為困難。可采用適地適樹的選種方法確定林種樹種,科學設計造林模型,使用工程技術措施進行造林整地,組裝配套推廣成本適宜的抗旱節(jié)水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進行區(qū)域性植被恢復與重建[4]。林木綠化率和森林覆蓋率的提升,會從根本上提高區(qū)域內森林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能力。
5.2 該地區(qū)林地經濟效益低,林農對跡地更新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國家應加大針對造林困難地塊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林農對恢復跡地更新的積極性,以期達到土地沙化逆向發(fā)展的目標。
5.3 康平縣縣域內退化防護林面積33 919.4 hm2,涉及蓄積量1 995 941 m3,其中防風固沙林占退化防護林比重最大,面積達23 558.6 hm2,占總面積的59.45%。而退化樹種中小鉆楊的面積最大為13 668.2 hm2,小青楊的面積次之為5 314.2 hm2,楊樹的面積為4 764.4 hm2,速生楊的面積4 181.3 hm2,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楊柳科楊屬的樹種占退化防護林的面積最大,面積為27 928.1 hm2,占退化防護林的總面積82.34%。這些生態(tài)效益低的地塊采用統一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改造的措施。尤其通過優(yōu)化樹種配比,營造科學的造林模型,根據現地的不同狀況采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增強這些退化防護林的生態(tài)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