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萍 ,翁錦龍 ,趙 利 ,廖振國 ,張松峰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原發(fā)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出現(xiàn)血管功能調(diào)節(jié)失衡和血管重構(gòu)的臨床綜合征,是引發(fā)心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chǔ),而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高血壓所伴隨的脂質(zhì)代謝異常、血管內(nèi)皮結(jié)構(gòu)和功能異常,會引發(fā)全身動脈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對啟動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起關(guān)鍵作用。有研究表明:陰虛陽亢證是我國高血壓的主要證型[1]。和暢膏已在我院臨床運用多年,本研究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和暢膏治療陰虛陽亢型高血壓46例,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診斷標準
1.1.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2]關(guān)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分級標準。
1.1.2 中醫(yī)辨證標準 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74辨為陰虛陽亢證,主癥:眩暈、頭痛、腰酸、膝軟、五心煩熱;次癥:耳鳴、健忘、心悸、失眠;舌脈: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符合主癥3項或3項以上,或符合主癥2項并同時具備次癥2項或者2項以上,參考舌脈即可診斷。
1.2 納入標準 ① 符合以上中醫(yī)辨證標準和西醫(yī)1、2級高血壓診斷標準;② 血壓控制穩(wěn)定,年齡40~80歲;③ 未經(jīng)治療或治療后經(jīng)2周洗脫期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④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 3級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繼發(fā)性高血壓或頑固性高血壓;② 合并心、肝、腎功能異?;蚋腥菊?;③ 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腎、血液或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疾??;④過敏體質(zhì)或?qū)Χ喾N藥物過敏者;⑤ 精神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⑥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及其他原因?qū)е滦穆省?00 次/min,BMI值>30者。
1.4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心血管二科門診及住院的陰虛陽亢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92例,按照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6例,其中對照組脫落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n 46 44男25 21女21 23年齡/歲60.61±10.12 60.16±9.10病程/a 10.53±5.21 9.32±4.11 BMI/(kg/m2)24.10±2.48 23.87±2.51 SBP/mmHg 162.15±7.53 162.68±7.26 DBP/mmHg 98.65±6.20 97.18±5.44
2.1 治療方法
2.1.1 對照組 選用氯沙坦鉀片(重慶科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50 mg/次,1 次 /d;血壓未達標者加量至100 mg/次,1次/d;仍未達標者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5 mg/次,1次/d;仍未達標者加用氫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2.5 mg/次,1 次 /d。 療程 12 周。
2.1.2 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予我院院內(nèi)制劑和暢膏(400g/瓶)口服,組成:熟地黃、山茱萸、女貞子、墨旱蓮、龜板、煅龍骨、杜仲、菊花、懷牛膝、枸杞子。14 g/次,2次/d,早晚空腹。療程12周。
2.2 檢測指標 于治療前后采用VS-1500A動脈硬化檢測儀(北京福田電子醫(yī)療儀器有限公司)測量踝臂指數(shù)(ABI)、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頸股脈搏波傳導速度(cfPWV)水平;采用探頭頻率為9~12MHz的iE-33血管彩超儀(美國Philips公司)測量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MT)、阻力指數(shù)(RI);采用終點法通過C16000生化儀(美國Abbott制藥有限公司)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2.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77制定。① 血壓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降至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Hg以上;需具備其中1項。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②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中醫(yī)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中醫(yī)證候包括主癥、次癥,根據(jù)癥狀的輕重程度分為無、輕、中、重4級,主癥分別計0、2、4、6 分,次癥分別計 0、1、2、3 分,于治療前后計算證候積分。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屬正態(tài)分布的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3.1 2組血壓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2組血壓療效比較
3.2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3。
表3 2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3.3 2組治療前后ABI、baPWV、cfPWV變化比較見表4。
表 4 2 組治療前后 ABI、baPWV、cfPWV 變化比較()
表 4 2 組治療前后 ABI、baPWV、cfPWV 變化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 P<0.05;與對照組比較,2) P<0.05。
組別試驗組n 46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4 ABI 1.06±0.082 1.11±0.115 1.08±0.091 1.13±0.120 baPWV /(m /s)15.26±2.108 14.31±2.3501)2)15.32±2.262 13.31±1.9511)cfPWV /(m /s)10.97±1.570 10.27±1.6741)2)11.06±1.495 9.53±1.6821)
3.4 2組治療前后IMT、RI變化比較 見表5。
表 5 2 組治療前后 IMT、RI變化比較()
表 5 2 組治療前后 IMT、RI變化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1) P<0.05;與對照組比較,2) P<0.05。
組別試驗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n 46對照組44 IMT/mm 0.97±0.203 0.80±0.1761)0.98±0.190 0.79±0.1931)RI 0.69±0.063 0.63±0.0421)2)0.68±0.061 0.58±0.0371)
3.5 2組治療前后 TC、TG、LDL-C、HDL-C 變化比較 見表6。
高血壓歸屬于中醫(yī)“眩暈”“頭痛”“肝風”范疇。認為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是高血壓的重要病機,而肝腎不足是主因。和暢膏方中選用熟地黃、山茱萸、女貞子、墨旱蓮等大補肝腎,加上龜板、煅龍骨平肝潛陽,并且配合養(yǎng)陰清熱、活血化瘀中藥,使得標本兼顧,陰陽平衡,氣血和暢。杜仲、菊花、懷牛膝、枸杞子都含有黃酮類化學成分,杜仲還含有木脂素類、苯丙素類化合物,這三種成分都被證實具有降壓效果,其藥理機制:① 保護血管內(nèi)皮,減少NO、ET釋放;② 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③ 調(diào)節(jié) Ca2+通道[4-7]。另外,有研究證實:山茱萸注射液能擴張外周血管,懷牛膝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擴張血管而降低血壓,牡丹皮中的芍藥甙具有擴冠,抑制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壓等作用[8-9];川芎、丹參、牡丹皮、赤芍具有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抗血栓形成、擴張血管、抗炎等藥理作用。相關(guān)研究[10-11]表明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可通過調(diào)控脂質(zhì)代謝、抑制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功能、減少氧化應激損傷、抑制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環(huán)節(jié)起作用。
高血壓可以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與進展,PWV可作為早期評估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cfPWV、baPWV 是目前公認的 PWV“金指標”[10]。另外,ABI也可作為預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嚴重程度、治療和預后的間接參考指標[11]。IMT可作為一個觀察高血壓患者AS的早期指標,是反映全身AS的一個“窗口”[12]。研究證明IMT增加與腦動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程度上的的關(guān)系。RI是超聲評價血液循環(huán)阻力的基本指標之一,能綜合評估血管結(jié)構(gòu)、彈性等情況。血脂代謝紊亂是高血壓引起的主要代謝異常,也是關(guān)系到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TG、TC、LDL升高和HDL降低都被認為與其發(fā)病程度相關(guān)。
表 6 2 組治療前后 TC、TG、LDL-C、HDL-C 變化比較()mmol/L
表 6 2 組治療前后 TC、TG、LDL-C、HDL-C 變化比較()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1) P<0.05;與對照組比較,2) P<0.05。
組別試驗組n 46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4 TC 5.70±0.858 5.08±0.6551)2)5.86±0.753 4.78±0.621)TG 1.61±0.375 1.34±0.2231)2)1.62±0.356 1.21±0.2831)LDL-C 3.27±0.565 2.61±0.4911)2)3.26±0.526 2.26±0.4221)HDL-C 1.21±0.296 1.28±0.245 1.23±0.288 1.29±0.264
本研究中,2組治療前后比較,baPWV、cfPWV、RI、TC、TG、LDL-C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提示與單純西藥治療比較,西藥聯(lián)合和暢膏在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改善中醫(yī)證候方面明顯更優(yōu),且具有協(xié)同降壓作用,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服用方便,可作為該證型高血壓病患者安全有效的聯(lián)合治療藥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