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儒,高 揚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針灸骨傷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1;2.湖北省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 推拿科,湖北 武漢 430000)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頸椎病發(fā)病率的60 %以上[1]。刺激神經根出現(xiàn)以頸項、上肢的疼痛、麻木癥狀為主的稱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最常見的類型,復發(fā)率很高。中醫(yī)學采用針灸結合推拿的方式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2],安全無不良反應,受到廣泛青睞[3]。筆者對7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分別采用針灸療法和針灸結合推拿療法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推拿科7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在33歲~65歲之間,平均(49.1±1.2)歲;病程1個月~2 a,平均(12.2±0.6)個月。觀察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在34歲~66歲之間,平均(49.2±1.1)歲;病程2個月~2 a,平均(12.3±0.7)個月。在兩組患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的情況下,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評定。①年齡18歲~65歲;②有慢性勞損及外傷史;③頸肩臂疼痛、麻木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感覺障礙、肌力下降甚至肌肉萎縮;④椎旁壓痛并向上肢放射。
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有糖尿病病史者;哺乳期婦女及孕婦者;患有高位脊髓壓迫患者;患有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者,依從性較差,不配合本次研究者;患有嚴重的精神傳染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行針灸治療。主穴:雙側頸3~7夾脊穴、風池、天柱;配穴:患側合谷、外關、阿是穴。操作方法:采用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針刺,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上述穴位常規(guī)消毒。每次治療20 min,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推拿手法治療。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推拿科高揚主任對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頗有心得,總結并發(fā)展了一套經穴疏導痛點揉撥的推拿手法。首先推拿選取頸夾脊穴、大椎、風池、合谷、外關、曲池、手三里等穴放松,然后對風池、頸夾脊穴進行按揉,再對合谷、曲池、手三里、外關穴進行按揉,肩關節(jié)實施按揉,抖上肢,對指關節(jié)實施拔伸,按頸部,對頸部壓痛點的部位實施按揉;最后實施肩背部的揉法,治療方式同上。
治愈:癥狀消退,頸部肩部功能恢復;好轉:癥狀減輕,頸部肩部功能開始恢復;無效:癥狀未變化,頸部肩部功能未恢復。
表1 兩組疼痛評分統(tǒng)計情況比較分)
兩組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組間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均有降低(均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治療方案在緩解疼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 例
兩組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4.29 %,對照組總有效率71.43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西醫(yī)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多采用藥物替代療法,但較中醫(yī)針灸推拿治療方法,副作用及風險更大,并且大部分西藥的價格相對于中藥及中成藥而言更加昂貴;有許多患者病情不是十分嚴重但卻希望通過手術方式徹底治愈本病,然而手術費用并不便宜且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臨床上,鑒于這種情況,醫(yī)生多建議患者進行保守治療,進行心理輔導減輕其心理負擔,與此同時采用較經濟且療效好的針灸、推拿、火罐、熏蒸、超短波、中藥敷貼等物理療法治療患者,為患者解除疾苦,祛除病痛,重返健康。
神經根型頸椎病屬中醫(yī)“項痹”范疇,主要由于患者正氣虧虛,復感風寒濕外邪,導致氣血不達,衛(wèi)外不固,頸項部受外傷,致使離經之血留于經脈,脈絡不暢,氣血阻滯經脈而發(fā)病[5],許多患者由于平時工作勞累,長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缺乏體育鍛煉等因素,導致頸椎骨關節(jié)退變、增生、椎間孔狹窄、關節(jié)位置異常。針灸與推拿療法能進一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吸收局部病變炎癥,減輕水腫,改善癥狀[6]。眾所周知,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長期的低頭曲頸等不當姿勢導致,患者就診時主要表現(xiàn)為頸肩部疼痛和姿勢的異常,相關影像學檢查中,主要表現(xiàn)為骨質結構、生理曲度、發(fā)生在小關節(jié)上的改變,或顯示前后縱韌帶及鈣化、椎間盤及其病變等。推拿手法對于頸椎局部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解痙止痛作用[7]。除此以外,推拿療法還能:①調節(jié)神經功能,推拿手法對于局部神經的刺激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②促進血液淋巴液的循環(huán)。在推拿手法的過程之中,血液中的細胞數(shù)量有所增加,循環(huán)加快,使血液與淋巴液在體內得到了較好的運轉。③促進血液中生物活性物質的改變。推拿手法治療后,使體內生物活性物質含量增加,患者明顯感覺疼痛減輕,與此同時,還有一種物質稱為兒茶酚胺,推拿療法可降低該種物質的含量,使交感神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tài),從而減輕患者疼痛。④加速修復損傷的軟組織,軟組織作為人體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替代,使機體運轉更加順暢。⑤提高機體代謝功能。推拿治療通過皮膚達到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等組織,增加肌肉的強度與韌性,松解軟組織粘連,起到治療作用。
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在我國的發(fā)展越來越快,針灸推拿作為我國中醫(y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中醫(yī)文化的一塊瑰寶,我們應該繼承與發(fā)揚。綜上所述,治療后疼痛評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治療方案在緩解疼痛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組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有更好的療效。針灸結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突出,效果更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