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寫作水平普遍不高,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發(fā)現原因有三點:對寫作不感興趣,不想寫;不知從何下手或者模板化嚴重,缺乏個性化寫作;知識積淀不足,語言單調簡單。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構思文章,善用教學文本及閱讀文本,以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初中生;片段化寫作
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考試中的重要得分點??墒牵F階段學生的寫作成績并沒有和教師的重視程度成正比,反而成了學生語文分數拉開差距的核心點。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重模式技巧的講授,輕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差異性寫作,學生要不茫然不知所措,要么生搬硬套形成僵化性思維定勢。久而久之,失去了寫作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寫作興趣也直接影響作文的成敗。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當務之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毖詾樾穆?,寫作應該是自我感情的抒發(f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讓學生意識到寫作是一件可以讓快樂加倍,痛苦減半的事情。同時,帶領學生欣賞一些美文佳作,不講寫作技巧,不講遣詞造句,只是分享文章帶來的愉悅,讓學生不排斥寫作,進而愛上寫作。當然,如果能夠回歸真實,抒寫心靈,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和現實需要更好。
觀現階段初中生的作文,不難發(fā)現以下常見問題:結構混亂,不知所云;材料平常,立意淺薄。改變這種狀況,引導學生學會構思無疑是行之有效的策略。所謂寫作構思,是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對文章作品立意的開掘提煉、材料的斟酌選擇和結構的設計安排,是學生在感情的推動下,對文章作品從宏觀上和整體上所做的自覺的、有意識的思考和構想。
構思時要做好三點準備:(1)“千古文章意為高”,弄清楚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即弄清楚文章的主旨;(2)“士兵的好壞影響戰(zhàn)局成敗”,用什么樣的材料來表達,即準備好文章的材料;(3)“伐謀為上”,如何安排文章的材料,即弄清楚文章的結構安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列提綱。好的寫作提綱可以讓學生更加豐富地考慮所要表達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既定的范圍內寫作,不至于偏題,從而更加有利于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還有利于把握文章結構,控制文章的篇幅。其實語文教師都知道列提綱的好處,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又忽略了對列提綱的要求,以致學生沒有養(yǎng)成列提綱的寫作習慣。
一旦學生學會列提綱,懂得如何構思后,“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或者“搜腸刮肚找佳句,俯首啃碎鉛筆頭”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現階段的學生緣于各種原因,寫作材料往往雷同,例如母愛的文章,主題多是母愛偉大,塑造的都是光輝的形象,材料也多是生病陪床,下雨送傘,每天的洗衣做飯、嘮叨,鬢間的白發(fā)等。偶然間看到母愛是嚴厲的主題,就覺得眼前一亮。所以好文章一定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精”的。所以語文教師還應當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
所謂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是指在繼承作文教學改革經驗與總結作文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的。它致力于寫作教學的內容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探求創(chuàng)新方法,歸納寫作技巧,寫出富有個性的作文,并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
而寫作中尤其是創(chuàng)新型寫作中所用到的有力材料或者描繪時用的包羅萬象的詞語,就需要學生平時積累。學生的課堂效果差不多,難就難在課下積累。各種練習冊的作業(yè),電子產品的誘惑,網絡信息的復雜,加之好玩的天性,種種導致學生的自律性不強,稍一放松,效果就大打折扣,使課下積累成為最薄弱的一環(huán)。生活面和閱讀面的狹窄,直接造成的影響就是學生文章難以寫出鮮活的形象,難以塑造出個性化的人物,難以闡發(fā)切實可行的道理。正如一口枯井是難以涌出清澈的甘泉的。想要緩解這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不單要求教師在繁雜的信息中給予恰當的引導,還需要學生長期不懈地努力,把目光延伸到語文課堂之外的閱讀和生活。
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更是所有中學生寫作的源泉?!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茅盾曾經說過:“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作家丁玲也說:“在生活中,即使是在極平凡的生活中,作家一定要看見旁人能見到的東西,還要看見旁人看不見的東西?!边@就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單純地記錄還要細心地觀察,用心地感悟。
有一定的閱讀或閱歷,這只是第一步,將之內化成自身的文化積淀,這才是關鍵的一步,而片段寫作不失為內化的佳策。以閱讀為例,讓學生摘抄出文章中的好詞,并能準確把握其意思。摘抄出里面的佳句,接著分析悟透好在什么地方,是修辭還是煉字(某些詞用的恰如其分,使得文章活起來)。然后用這些詞或者這種方式就某一立意,寫一片段即可:可以是一段風景的描述,可以是一件事情的記敘,可以是一個人物的刻畫……
總之,寫作是一件大工程,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轉變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的構思,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訓練學生的能力。而學生也應努力積淀、練習,做到“吾以吾手寫吾心”。
參考文獻:
[1]丁玲.創(chuàng)作與生活[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張鶯.中學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
[4]姜學鳳.培養(yǎng)中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能力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邵慧珍.推動中學生寫作構思的針對性策略和方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劉兆新,古代文學研究生學歷,山東聊城第八中學語文教師。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