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網絡技術介入信息技術課堂,是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能夠為教學活動帶來重要的發(fā)展契機。教師要抓住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技術展開自主性、探究性學習,啟迪學生認知思維的同時,拓展課堂交互維度,實現(xiàn)教學轉型升級。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 G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36-0069-01
“教無定法”,教法選擇貴在與學生的興趣、認知契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的現(xiàn)實要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活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獨自進行的單向輸出,而是學生主動探索的多邊交流活動。因此,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教師基于網絡下進行教法創(chuàng)新。
一、網絡技術豐富學習資源收集
學生知識面狹窄,對信息技術的認知程度也比較低,如何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信息技術學習資源,是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敖滩闹械膬热葜皇且粋€引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教材探索知識。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對學習資源進行收集、整合、優(yōu)化,將課內外學習融合起來。
如教學蘇科版《認識計算機》時,教師沒有直接講述計算機的相關內容,而是將學生帶到微機室,讓學生利用網絡收集相關知識。學生還沒有嘗試過這樣的學習方法,自然樂于參加。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逐漸形成,對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由于學生輸入的關鍵詞不一樣,所以收集到的信息是多元化的,這就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當然,網上的信息量巨大,很多學生不知道從哪里著手,教師可利用問題逐步引導,讓學生快速觸摸學習的核心。
要想科學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選準基點是關鍵。教師要讓學生從文本的主線著手,收集與其相關的知識,這樣學生的資料收集才不會偏離軌道,才能提升學生學習探索的熱情和使用信息資源的效果。
二、多種媒體助力學習流程展示
作為網絡技術的載體,媒體技術對教學實踐的作用極大:一方面,媒體技術能夠進行直觀形象的展示,將抽象的信息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另一方面,媒體技術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使教學活動趣味盎然。學生對聲、光、影格外敏感,當感官被調動起來后,自然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刺激學生的敏感點,喚醒學生的學習認知,將知識學習過程和操作步驟呈現(xiàn)出來。
如《鍵盤輸入》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指法進行輸入操作。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首先利用視頻播放鍵盤輸入的操作方式,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識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引導他們模仿。教學漢字的輸入方法時,教師也是采用同樣的方式。實踐表明,媒體運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看、模仿中,學生快速識記學習內容,習得操作技巧,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知識需要調動多種器官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接收更多的有效信息。借助媒體展示學習流程能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完成信息的收集,獲得更多思考的機會。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的認知,從學情和教情出發(fā),發(fā)揮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助力。
三、電子白板優(yōu)化學習訓練操作
電子白板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一種匯集尖端電子技術、軟件技術的產品,能夠實現(xiàn)無紙化教學。電子白板的功能極其強大,可以進行屏幕批注、遮擋隱藏、拖放組合、重點放大、過程回放、模式切換、智能繪圖等。信息技術是一門傳授現(xiàn)代技術的學科,集知識性與技能性于一體,與電子白板有很多相同之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使二者相互融合,讓電子白板為信息技術課堂服務。
如教學《畫圓》后,為了檢驗學生對這節(jié)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師設計了一個趣味化的訓練活動:“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畫圖工具繪畫了一只大熊貓,相信大家都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和繪畫技巧,那大家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能否采用同樣的方法將其畫出來?”這樣的訓練活動相當于模仿,學生參與度高。教師沒有急于讓學生上機操作,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電子白板上寫出操作步驟,然后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在電子白板上的操作相當于一個預演,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矯正,這樣的訓練活動使課堂教學更高效、科學。
(特約編輯 木清)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2017年度課題《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研究》(編號59362)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