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zhàn)平
(宜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宜春 330800)
據(jù)了解,高職院校每年為我國輸送大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在社會發(fā)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還要重視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我國文化的瑰寶,書法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能夠強化高職院校育人能力,優(yōu)化培育效果。
一是審美資源。書法是我國歷史最久遠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具有較強的審美性,并且這種特性在時代的發(fā)展下越來越明顯。我國著名作家周樹人先生曾對書法的藝術特征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書法中雖然沒有描寫詩的句子卻富含詩歌的韻味,能夠塑造極強的畫面感。這也充分說明書法中擁有較多的審美資源可以應用到教學中去。書法作品的形成是名師的心血,愛好書法的人能夠從中獲取作者的審美熏陶,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1]。
二是人文資源。書法作品中的表現(xiàn)形式以漢字為主,是我國民族文化演變的歷史過程,富含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通過書寫漢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時期人的精神狀態(tài)及社會發(fā)展狀態(tài),體會作者的高尚品格。這不僅能夠升華學生的品格,而且是書法傳承的另一種方式。
三是心理資源。書法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藝術資源,能夠幫助學習者凈化心靈,感悟到超然脫俗的思想感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學生在學習書法教育的過程就是心理素質(zhì)成長的過程,幫助學生摒除心中的雜念,達到忘我的境界,強化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學效果。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漢字是書法的代表。當我國仍處于閉塞的發(fā)展階段時,書法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殷代時期的甲骨文等等,這為后期其他朝代的字體書寫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合書法教育,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晉代書法的“風流倜儻”和唐代書法的“威嚴雄偉”,學習封建時期各國勇于探究的精神;還能夠讓學生深入宋代,體會國難當頭的局面下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感。從漢朝和魏朝時期開始,社會大眾逐漸接受書法;而在宋朝和唐朝,社會大眾對書法的喜愛程度處于鼎盛階段,各處建筑中都會看到各種形式的書法作品,如富貴人家懸掛的名山臨摹、祠堂殿堂的牌匾題詞、小飯館中的掛福等等。
眾所周知,書法教育涵蓋的歷史學科較多,包含了經(jīng)濟歷史學、科技歷史學、文化歷史學等等。這些歷史學科的連接性是書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礎,體現(xiàn)出時代背景下勞動人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甲骨文為例,甲骨文出現(xiàn)于我國早期,由于甲骨十分堅硬,已經(jīng)無法考證古代人民是應用什么樣的工具將文字刻在甲骨上,但這也充分說明我國在當時階段擁有超高的青銅冶煉能力。老師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將這些素材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對各種文字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繼而提升對勞動人民的敬畏心理。例如:老師可以以文房四寶為教學切入點,讓學生了解文房四寶的形成過程和制作工藝。
書法作品是文人墨客人品的真實寫照,古代人民重視人品和作品的高度統(tǒng)一,推崇“德藝雙馨”。好的書法作品的評定規(guī)則并不是書寫的好壞,而是作品本身的獨特魅力。通過對熱門書法作者了解發(fā)現(xiàn),所有被后人視為書法大家的作者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及情操,被后人廣為宣傳和贊揚。正如人們對顏書的喜愛之情,不僅僅局限于字體的流暢,更在于顏真卿在朝為官的品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以這種大家風范的作者為學習楷模,還能夠?qū)W習到書法寫作技巧,幫助學生“修身養(yǎng)性”。
以書法教育的內(nèi)容來講,名言警句較多,普遍都可以被稱為好詞、好句、好段。書法作品通常采用思想積極向上的詩詞歌賦,例如《蘭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借景抒情,表達出自身欣賞景物的愉快體驗。但同時也能夠從字里行間體會到王羲之對生命的無奈。再如《赤壁賦》,將作者的文采酣暢淋漓的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的美好?,F(xiàn)階段,人們常常應用文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來形容自身或他人。這樣既可以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震撼,凈化學生的心靈,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向的價值觀。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學生的思想政治發(fā)展。因此,老師和學校必須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狀為基礎,改善思想政治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書法教育與政治思想教育的多元化融合方式。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還能夠督促學生形成正向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