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科
(中原工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互聯網+”這一理念是由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洋于2012年11月首次提出的,是創(chuàng)新2.0下互聯網發(fā)展的新型態(tài),其同樣也是縱深推進各個社會領域的新實踐。這一實踐將會打破舊的傳統(tǒng)行業(yè)格局,與此同時會產生新的行業(yè)發(fā)展,教育也不會例外。何謂“互聯網+”體育教學,就是把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形成一種新的混合教學模式,旨在提高當代大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當今社會真的達到了“不出戶便知天下事”的時代。獲取體育知識的渠道實在是數不勝數,例如慕課(MOOC)、微課以及翻轉課堂這些互聯網平臺都是互聯網教學的新形勢。當代大學生的手機也不再是只具有打電話的功能,而是一艘在知識的海洋里馳騁的大船,可以載你去體育知識的各個海域里遨游。
在傳統(tǒng)的操場教學當中,老師教完動作便讓你練習,練習完便解散自由活動,實在是有夠無趣。但是通過移動終端的混合教學模式來進行授課教學的話,效果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混合教學模式的互動性、娛樂性以及直觀性都是傳統(tǒng)的操場教學不能比的,這樣的話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然,也包括體育教學模式,都是校方做了決定以后通過紙質文件和口頭方式來傳達給學生。而新型的混合教學模式恰恰提供了學生和學校之間交流的橋梁。學生可以通過學校官網第一時間了解到本校的體育教學資訊并且可以通過留言以及E-mail等方式把自己的訴求與建議反饋給學校,同樣的,學校也可以根據學生所反饋的信息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
在我國一些比較落后的城市,體育資源以及師資力量都是無法與發(fā)達城市相提并論的。上一輩教的體育動作錯誤的,到這一輩可能都認為是對的。但是互聯網上有著豐富的可供實體課程教學的資源?;旌辖虒W模式可以利用網上的資源來彌補偏遠落后地區(qū)體育教學資源的匱乏。對于一些例如極限運動的新興體育項目教學,比較落后的城市的師資力量確實存在客觀上的困難,而互聯網資源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師資力量方面的不足,進而滿足學生的需求。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互聯網的豐富多元為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因其的多元性產生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本來自律性就不高,恨不得24小時抱著手機,哪里曉得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這給予學生自主性的混合教學模式課堂上,一個不留神,可能會讓他們利用各種移動終端設備進行娛樂以及一系列和體育教學活動扯不上關系的內容。
在老一輩人的眼中,手機與電子鴉片無異,筆者的父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玩手機都會嘮叨幾句,更別說監(jiān)管了一輩子學生的領導了。他們認為學習才是一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網絡是碰也不能碰,因為網絡只是娛樂消遣,而且還會讓人沉迷,部分不良媒體更是無限放大網絡的危害,一度達到談網色變的程度。
與傳統(tǒng)的操場教學模式不同的是,體育教學的混合教學模式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注重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線上通過互聯網將學生和學校聯系起來,在線下要通過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面對面交流,將線上以及線下相結合共同發(fā)揮作用,才能使該模式教學的效果達到最佳。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混合教學模式線上和線下二者之間的聯系還不是很密切,融合體系也不夠完善。比如一些老一輩的教師計算機能力有限,就不能很好的利用網絡來展開混合教學。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了,新型的體育教學混合模式可以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教學的作用,這也是大勢所趨。也要提高學校領導和老師對互聯網的認識,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它。對學生,也要加強其思想教育以提高自律性,不能只利用互聯網進行玩樂。我們還是需要進一步對混合教學模式進行完善,推動高校體育教學的進步,從而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鍛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