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鈺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互聯網+”的提出,這一概念也逐步被應用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教育領域正是其中之一?;ヂ摼W+一經出現,就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發(fā)起了猛烈的沖擊,這也使得高校的教學改革變得刻不容緩又水到渠成,新的教育模式應運而生。類似微信、雨課堂這樣的教育模式已逐漸在占據了教育界的半壁江山。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在傳統(tǒng)的高校教學課堂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的走向和課堂的模式也都由教師所把控。教師通過口述、多媒體、板書等方式來為學生傳播相關的知識,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和使用者,通過筆記、實踐等手段或被動、或主動的去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這也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想要更進一步對自己進行深造,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極大的關系[1]。這種教學模式對開展高校教學活動的管理有著極好的效果,同時也能夠使得高校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長期以來被教育界所沿用。但隨著近些年來,互聯網技術得以迅猛的發(fā)展并被廣泛的應用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當中來,也使得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逐漸展露在人們面前。例如: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也會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千篇一律,不利于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學的效果會擁有一定的滯后性,讓學生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到最新的學術理論和科學技術。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課堂教學的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在順應時代大勢和潮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才能使得數以萬計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第一時間適應這個科技時代,并合理運用所學知識為社會做出貢獻。下文以雨課堂為例,對高校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進行深入的探究。
雨課堂是一款由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合作研發(fā)的一款智能化教育學習工具,它將多種輔助性工具的功能進行融合,將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涵蓋在其中,旨在提升課堂教學的體驗,幫助師生雙方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2]。這一學習工具的推出,加快了我國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教育模式借助互聯網+的東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早在幾年前,一些大學生的研究調查報告中就指出:大學生盼望教育體制改革的想法由來已久,但苦于難以實現。隨著雨課堂的推出,它將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進行結合: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來將課程重點和課后作業(yè)推動到學生的微信終端,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同時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使得整個高校的課堂變得更加科技化和智能化。
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改革,不單單是簡單的科學技術層次的改革,同樣也是整個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在雨課堂的模式下,高校的課堂教學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而是借助網絡的平臺,將更加先進和和諧的教學方式展現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前。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雨課堂中得到明確的體現,并且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在雨課堂中獲得了極大的提高,學生儼然已經成為了教育和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思想和看法也將通過各種形式傳達給教師,教師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的意見來對教學的方案進行調整,從而解放了學生的思想,也使得高校的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富有個性化。然而,在當今高校的教學改革過程當中,僅僅想要借助雨課堂來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顯然有些不切實際。所以,還需要教學模式齊頭并進,方能更好的進行高校的教育體制改革。例如:近年來較為流行的翻轉課堂,通過極度濃縮的短視頻來實現高校課堂的優(yōu)質教學,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或是將課堂知識點進行深度解剖和分析的慕課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同樣具有極強的綜合性,能夠對課堂的氣氛進行調動,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無論是何種教學模式,它們的首要目標都是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使其能夠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這也是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高校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不斷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是當今教育領域需要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應當合理的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做出全新的改變,從而使得高校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